■本报记者 蔡丽萍浦东报道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关注“三农”,浦东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区建设如何?记者从浦东农委了解到,作为示范引领的“样本”,浦东布局的五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区农技部门直接推动的新浜农业科技示范园,如今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并已投入运作。
种源是现代农业核心
2010年,浦东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高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都市现代农业。如何实现这“三高”?浦东重点规划了以种源农业、服务农业、循环农业、精致农业和高效生态农业等为定位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五大基地,希望以点带面来引领全区的现代农业发展。
以发展种源农业为主的孙桥种源农业老港示范基地位于两港大道宣黄公路口。记者看到,基地的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完工,部分设施开始运作。最先入驻的是孙桥种子种源项目,工作人员介绍说,该项目总占地300亩,拥有6万平方米的进口玻璃温室,用于花卉、蔬菜、瓜果等种苗的培育。剩余区域则是孙桥现代农业园研发部门用于蔬菜的制种,也就是进行试种,成功后加以推广。记者看到,玻璃温室内培育着蔬菜、热带绿色植物、花卉等,有些已经成熟,有些则刚开始发芽。
该工作人员表示,这些种苗在老港基地培育成功后将再供应到孙桥农业园、浦南园艺场等地。培育基地同时还会接一些农技部门的订单,进行委托培育。种源项目自2011年运作至今,每年的销售额可达到500万元。
在基地的西面,是上海杰隆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推进的转基因奶山羊项目。基地负责人介绍说,国际上普遍认为羊奶比牛奶的营养价值更高,更易于人体吸收,其售价也比牛奶高。该项目正是瞄准这一潜在市场,将通过安全、可靠的转基因技术培育出奶质好、产量高的转基因奶山羊,并将在这里建成集转基因山羊制作、安全评价和育种的基地。现在该项目已经引进了300头种羊,待棚舍完善后就将开始运作。
据基地负责人介绍,老港种源基地规划面积达1700亩,定位就是发展现代农业核心领域——种源农业,通过引进和培育种子、种苗等优质种源产品进行示范和输出,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种源产业高地。如今已有4家企业落地,基地75%的土地已经利用起来。
教农民怎么“种田”
示范基地的作用可以说是为浦东乃至全市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样本和经验,而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进的新浜农业科技示范园则是直接教农民“种田”。
记者在现场看到,园区位于川沙、祝桥的交界处,南北分布。北面种植西甜瓜和水稻,南面则进行蔬菜的试种。记者在南面的蔬菜种植大棚内看到,一个大棚内种植了2、3种绿叶菜,并装置了滴灌、喷灌、水肥一体化等先进设施。
农技中心副主任张耀良介绍说,园区于2014年开始建设,占地面积448亩,定位是新品种的引进和筛选,新技术的试验、示范,高效技术的集成和展示。目前承担着水稻、蔬菜、西甜瓜的引进、试验、推广。“园区的最终功能其实就是将试验成熟的品种、技术向农民推广,通过我们的试种,让农民来评判能不能推广”。
园区去年引进了50多个水稻品种,最终形成5个示范品种并进行了试生产。张耀良说,园区会根据不同目标进行培育,筛选出既能适应浦东生产又满足种植户需求的新品种。其中水稻就有早、中、晚三个时期成熟的品种,这样农户在种植时就能错时栽种、收割,错开劳动力、机械设备等投入。
除了水稻,园区去年还引进了100多个西甜瓜品种,通过不断试验最终形成了30多个试验品种。“西甜瓜平均亩产值1.5万元,农户投入比较大,必须试验出适合农民种植的品种”。张耀良说,去年有500多人次到现场培训,学习种植技术。
张耀良表示,今后还将探索园区内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并积极建设智能化控制系统,如蔬菜、西甜瓜种植棚内的温度控制、施肥等工续全部实现自动化。同时将把园区搭建成农业技术人员的实践平台,培养新人,今年计划安排农技中心70%的青年去园区参加生产实践、栽培管理。
功能布局将不断优化
除了老港种源基地和新浜科技示范园,其余几大基地也都有各自的发展。如以高效生态农业为特色的东滩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内,正在试验立体种养,在水稻田里养鱼养虾,不仅能提升水稻品质,还能增加产出效益;以服务农业为特色的滨海桃源农耕文化旅游体验内容初具规模。2014年,新区农委整合资金1.5亿元,重点向现代农业示范区域及重点农业发展项目聚焦和倾斜,集聚和落地了一批生产规模与技术在国内领先的重大农业项目。
根据农委新一年工作计划安排,今年浦东将扩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域,把孙桥农业总部园、合庆火龙果基地纳入示范区域范畴;完成东滩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基础设施二期建设,加快推进孙桥-老港基地智能化种苗产业园、祝桥名特优基地盈辉香菇高科技示范园等相关项目建设,创建国家级种公猪站,推进南汇新城镇渔业发展;并将积极发展“两头在外、中间在内”域外农业和外向型农业,推进孙桥农业总部经济和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