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环新博商圈成长为浦东新地标

2020年11月26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日报 2012-08-17 00:00:00

在浦东国际车展开展前,距离举办地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咫尺之遥的浦东嘉里大酒店和一街之隔的卓美亚证大喜马拉雅酒店的客房早已被预订一空。 

据了解,浦东嘉里城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证大喜马拉雅艺术中心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这两处相加达46万平方方米的商业配套,正依傍着新国际博览中心30万平米的展览面积,成长为浦东会展旅游业的“蓝海区域”。 

新博周边的新商圈 

“周四,浦东国际车展开幕。到本周二,酒店客房就被预订光了。”浦东嘉里城的公关经理陈志勇告诉记者,“每逢展会,总共574间的酒店客房入住率基本上可达100%。” 

如今,新博周围拥有浦东嘉里城和证大喜马拉雅中心两大兼具商务和娱乐的综合设施。但你绝想不到,就在几年前,新博还只是孤军奋战的“光杆司令”。 

2001年11月,新博首期4个展馆率先开放,室内展览面积只有4万余平方米。2012年2月,新博17个馆全部建造完成,室内外展览面积相加近30万平方米。12年的时间里,新博已经成长为每年能够举办80余场国际展览会,吸引400余万名海内外商人的展览中心,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展览中心之一。 

然而,在展览中心快速拓展的同时,周边配套却一直没有跟上。直到“十二五”期间,新区商务委在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构建环新国际博览中心区域,依托博览中心,定位为以会展配套和商务商业为主导功能,规划为沿芳甸路和龙阳路两侧,布局为会展配套的商务办公、商业零售、休闲娱乐、酒店等设施。 

2010年11月,证大喜马拉雅中心率先“应运而生”;次年2月,嘉里大酒店也建成投入使用。 

“由于是展览中心的配套设施,所以酒店的经营情况可以得到长期的保证。”陈志勇表示,从酒店的业绩来看,就能证实展览中心带给酒店的经济效益有多大:嘉里大酒店于去年2月18日正式开业,当年的销售额在整个浦东的酒店行业排在第三位,“这样的‘飞跃’在业内是绝无仅有的”。 

近水楼台的优势 

从嘉里大酒店乘坐自动扶梯来到二楼,就是新国际博览中心N1馆一侧的入口大厅。近水楼台,也就成了嘉里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前不久,在新博举办的ChinaJoy2012就在嘉里酒店举办了高峰论坛。“因为确实很方便,所以嘉里城与各主办单位之间的合作相当密切。”陈志勇介绍,今年5月份举办的SNEC光伏展、7月份举办的孕婴童展等一系列大型会展,都把相关的会议安排到嘉里城的酒店举办,呈现出馆内“热火朝天”,馆外“头脑风暴”的景象。 

相对而言,新博周边的公共交通设施并不发达,主要是靠近地铁7号线的花木路站和2号线的龙阳路站。但对于商务人士来说,这两条地铁线去市区很方便,去机场更方便。因此,嘉里城的酒店和办公楼就把其定位在“商务”上。 

据介绍,与酒店毗邻的嘉里城商务楼里汇聚了37家公司,其中70%是世界500强公司,入驻率为100%。甚至有好几家咨询公司是从陆家嘴“撤退”到嘉里城的,原因便是这里的租金便宜,但物业服务与设施配备又丝毫不逊色。以单层200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为例,目前陆家嘴的均价约为12.5元/平方米/天,而嘉里城则能节省1/5。按此计算,一家租赁单层面积的公司,仅租金一项每年能够节省约180万元。 

浦东的新地标 

浦东嘉里城没有类似LV、GUCCI的大牌,却有一批H&M、GAP等快速消费品品牌,以及乐高积木、雷诺瓦拼图、Ole类型超市等比较小众的品牌。陈志勇表示,除了满足商务需求之外,嘉里城还兼顾了周边社区的需求。 

据了解,花木板块共有6个社区,有来自104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人士1.7万余人。嘉里城建成后,一到周末,就有不少附近居民来这里消费。陈志勇告诉记者,自去年10月开业以来,仅半年的时间,嘉里城的商场就已满租,是继酒店外又一个不小的“奇迹”。 

而仅一街之隔的证大喜马拉雅中心,目前的招商情况也良好。据该中心的文化战略总监陈静介绍,商铺的出租率已经达到90%。其中,已经开始运营的海上国际影城让周边的市民不用再赶到八佰伴或正大广场去看电影,还能享受最新的4D效果。待美术馆、剧场等全部开放之后,可以为周边居民带去更多不一样的体验。 

陈静表示,喜马拉雅和嘉里城在定位、目标客户群上都有区别,错开互补将使新博西馆沿线成为花木地区乃至整个浦东地区的新地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