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为浦东“创城”起名 听听他们怎么说

2020年12月18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日报 2017-08-08 00:00:00

今年是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区评选年,浦东全区上下积极同创共建。

近日,浦东面向公众征集“创城名”,希望通过既聚焦“创城”主题,又匹配浦东气质的凝练语句,让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理念普及到每位浦东市民。征集活动启动以来,广大市民热情参与,截至目前,已收到300多条“创城”口号。日前,浦东新区文明办邀请熟悉浦东、对浦东有深厚感情的专家、学者、市民代表同聚,座谈交流“创城起名”的思路想法。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 金卫国

“创城口号”是创城理念的高度凝练,这个名字必须融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主题,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求。今年年初,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大会提出,文明城区应该体现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创城口号”是浦东符号的集中表达,必须吻合浦东发展特质:地理上滨江临海、工作中先行先试、承载国家战略,目标是建设开放、创新、高品质的城区。

“创城口号”是宣传动员的重要载体,必须符合传播规律,高度凝练,易记易传,凝心聚力,吸引更多市民投身文明创建,实现共建共享。

周浦镇党委书记 李幼林

“德法相依文暖浦东”

新时期、新阶段下的精神文明创建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自律和他律的问题、德治和法治的关系、文化自信和他信的关系以及文化和文明的关系。

浦东人崇尚道德、向善,而且浦东的志愿者、公益活动越来越多;法主要是指守法依规,敬畏法律;收口在文化上,“文”是说这个城市应该有温度。

这8个字想表达的是:所有浦东人在精神文明创建、文明城区创建过程中,有一种认同感、参与感以及获得感,最后当然是有一种幸福感。

浦东新区人大办副主任 张斌

“开放之区宜居之城崇善之地”

开放之区是令人向往的开放之区;宜居之城是让人安心的宜居之城;崇善之地是引人向善的一个地方。最后都落在人上。

浦东的特质是开放,这也是上海百多年来的特质。为什么指向宜居之城呢?因为这是一个趋势。今后的浦东,是一个现代化的、宜居的新城区。而崇善之地,说的是大家从各地而来,应该相互关爱,以友善、真诚、遵守契约的精神,积极向善。开放体现的是“海派范”“国际范”,宜居体现的是烟火气,崇善体现的是价值追求。这里一定是温暖、温情、温馨的,一定是人们生活非常暖心的地方。

作家上海柔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浦东道德讲堂(总堂)策划人 沈海深

“内修内秀外帅外美”

“创城”口号,首先应该好读、好记,然后是意义到位、不雷同,最后是雅俗共赏,有点文化味。不能太直、太全面。浦东内外兼修,内在更重要。“外帅外美”,这个“美”可以有多种理解,比如秩序之美,浦东秩序好,讲规则,气运贯通。社区有丰富的志愿者活动等,也可以在这个“美”字上落脚,而且其中还有一种相辅相成的递进关系。

新场镇 乔慧

“开放自信品质浦东”

今年5月出台的浦东新区总体规划提出三个“城”——繁荣之城、创新之城、人文之城。文明创建要围绕这个中心展开,要服务大局。浦东的特质是创新开放,从文明创建这个角度来讲,自信是由我们开发开放得来的,而开发开放的成果让我们更加自信。因为我们自信,所以打造高品质的城市。品质是对一个城区的高度概括,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既可以指有温度,也包含向善、向美的人文精神的追求。

祝桥镇人大副主席 吴才珺

“人文浦东大美之城”

起名字有几个特点,一是琅琅上口,高雅大气,易记易传,比较通俗;二是能够聚焦,紧扣“文明”这个主题,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反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幸福远景;第三个特点,我觉得是要匹配大浦东,领航长三角,承载大战略,放眼全世界。浦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我们要建设全球城市,创造自贸区经验,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幸福家园。我们现在做的环境整治都是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浦东具有比较丰富的人文历史,是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文明之城,是人才汇聚、大有作为的创新之城,是环境优美的生态之城,也是人民群众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人文浦东、大美之城”的含义是这样来解读的。

祝桥镇社区建设和服务办公室副主任 顾方强

“人文相融大美浦东”

起名这个文化在中国是源远流长的。比如给孩子起名,讲究“女诗经、男楚辞”,可为“创城”取名字,从中国的文字里面找几个,归纳起来,尽量去涵盖这个主题,我觉得有一些困难。

浦东要做改革开放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中的先行者,它应该“大美”,美可以涵盖很多东西。事情都是人做的,人是核心,第一个字必须是“人”,人文如何推进实现大美浦东?人文要相融,所以得到了这8个字。

区委宣传部宣传处处长 黄玉靖

“智汇浦东创赢未来”

浦东新区是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既然叫新区,就是年轻的、充满活力的。浦东现在是一个移民新区、“人才高地”,接纳了四面八方的人才。“智”指人才,“汇”有汇聚之意,四面八方、五湖四海的人才来到浦东;“汇”还体现在浦东和南汇合并的汇文化,钱江大潮和东海南汇托起浦东,汇文化在我们浦东还是有历史传承和文脉的。我们肩负着国家的创新核心区建设,“创赢”也符合这一概念,而且浦东新区还在发展、在成长。

航头镇社区志愿服务中心主任 汪祯懿

“上善浦江海德东方”

提到浦东想到上海,提到上海就会想到浦东,我觉得浦东是最能代表上海的。德和善,是一个文明城市、文明城区最集中反映的文明精神、文化涵养。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上善若水”。上海有一条黄浦江,“浦江”不仅仅是黄浦江,可以泛指整个上海,上海子弟就被称为“浦江儿女”。海纳百川又是上海的精神,中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流,创造了非常辉煌的海派文化。“上善浦江”是从上善若水联想到浦江,“海德东方”是指海纳百川和上海的海派文化。

陆家嘴街道仁恒滨江园党支部副书记 张苏

“上善浦东德行天下”

“上善”取自“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指最高境界的善行像水的品质一样。“上善浦东”是愿浦东人都有上善之德,至刚至柔。“德行天下”,取自《周易》中的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指品质最高的人,像大地一样宽广厚实,孕育万物。德行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中华民族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老民族,德行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

高桥镇信息办 李金生

“潮头筑梦立足浦东”

这个“梦”,从大的战略来理解,是我们都知道的实现中国梦。浦东实现的梦是中国梦的一部分,它里面包括筑造小康之梦、家国之梦、民族之梦和时代之梦。“潮头”体现出浦东具有滨海的特征,又体现出改革开放大潮的先锋性。浦东应该打造“诗意和远方”的概念,吸引年轻人,这也符合浦东新区的“新”字,代表着活力,是年轻人的诗意和远方。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