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片梦开始的地方。”4月8日,美国华特迪士尼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艾格向上百名中外记者描绘上海迪士尼乐园时,对前景充满信心。
“迪士尼”代表历久弥新的童话与梦想,上海开始倾情讲述的“迪士尼故事”已经撩起面纱一角,露出令人惊艳的轮廓……
基建地产首先获益
间接投资将达千亿
迪士尼大规模建设启动,分得第一杯羹的无疑是从事施工建设的基建类企业。
从已披露的情况看,上海本地的基建类企业在这项重磅投资中一马当先。包括上海建工、浦东建设在内的上市公司,去年以来陆续公告中标与迪士尼相关的重大工程。如上海建工今年1月表示,成功中标上海申迪建设发包的1.68平方公里场地形成工程,中标价近6.4亿元。
国泰君安研究员韩其成介绍,对于重大项目,目前业界的一般共识是包括配套基础设施在内的间接投资是直接投资的7到10倍。如果以7倍算,目前迪士尼预定投资额245亿元,能够带动的总投资额将达1715亿元。
除了基建外,地产也是一块不可忽视的蛋糕。迪士尼乐园有望带来的每年千万客流,对商业地产开发商吸引力巨大。此前一次拍卖中,川沙新市镇的一个商业地块成交溢价率高达427%。很多市场人士认为,由于所处地块较偏僻,迪士尼乐园带给商业地产的机会要比住宅地产多,但中国房产信息集团分析师薛建雄表示:“未来,围绕迪士尼乐园有望形成一座新城,住宅开发在此过程中也有很大机会。只不过在受益顺序上,商业地产要先于住宅地产。”
旅游消费文化联动
乐园之外“蛋糕”更大
相较于对基础建设投资的短期一次性拉动,迪士尼对旅游消费行业则具有持久的提升作用。锦江之星、如家等经济型连锁酒店纷纷表示,很看好迪士尼项目对酒店在未来经营业绩上的提升。除了酒店业,迪士尼所能带来的丰富客流对百货零售业的带动也极具想象空间。上海购物中心协会研究发展中心主任俞稚玉认为,在消费越来越趋同化的背景之下,上海如何借迪士尼东风,让到沪的客人真正掏钱消费,是目前急需探索的方向。同样开始先期行动的还有迪士尼的衍生产业。近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网络游戏开发及运营商第九城市就同华特迪士尼(上海)有限公司达成内容经销协议,九城经授权可在国内通过互动电视游戏领域的相关渠道经销包含迪士尼人物形象的内容。
来自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的分析报告称,迪士尼乐园直接间接带动的产业可达上百个。据初步估算,迪士尼主题乐园项目将带动上海旅游产业总收入年均140亿-180亿元的增量,并将带动上海文化产业总产出年均近60亿元的增量。
按照行业细分来看,迪士尼项目将带动上海关联产业年均350亿元的增量产值,而延伸产业年均增量产出也将接近70亿元。这些产业既包括与迪士尼核心产业横向关联的现代商贸、教育培训、医疗保健、金融服务、航运物流等;也包括文化、旅游产业上下游相关的研发、制造业以及项目投资引致的建筑、新材料、装备制造等。
来的不只是“米老鼠”
上海旅游加快升级
“迪士尼项目就是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的核心项目。”浦东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万曾炜说,“迪士尼开工后,来的不只是一只米老鼠。”他认为,目前,上海服务业正从以金融、贸易为主,升级到旅游、健康、创意、文化等多个领域。而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的诞生,就是这种转型的标志。
长期参与上海迪士尼项目论证、研究的复旦大学旅游系教授夏林根提到了迪士尼乐园对员工的一项硬性规定:如果遇到小朋友,乐园工作人员必须蹲下身子,以平视的方式与小客人沟通。“迪士尼引入后,旅游产业将得到提升。而首先对国内产业形成冲击的,就是这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随着米老鼠的进入,相关的酒店、电视、纪念品行业都会高度集聚、快速发展。
从迪士尼乐园的消费水平来看,夏林根表示,以日本迪士尼乐园为例,人均消费将近1万日元,换算成人民币,在600元左右。不过,考虑到国内物价、收入水平,迪士尼门票价格应该在250元—300元之间。同时,按照惯例,迪士尼门票价格与园内人均消费之比基本为1比1。由此推算,预计园区内人均消费在500元左右。“目前,旅游产业对上海GDP的贡献率只有5%-6%左右。预计迪士尼开业后,这一比例可增加1%-2%。”
除了旅游产业的升级,迪士尼及其所在的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还将承担更为重要的责任。万曾炜解释说,浦东新区在开发开放之初,就被赋予了带动长三角、长江流域联动的使命,“这也正是选择在此建设迪士尼的重要目的。”今后,上海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功能将被强化,对这些区域的产业推动也将提速。
围绕迪士尼项目,外围规划和配套建设已渐入佳境。根据《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轨交11号线年内将开工,从罗山路站出发,通过3座车站,直接接入位于地下的迪士尼乐园站。此外,轨交2号线接驳线也被列为远期引入线路。最终,这两条线路将在国际旅游度假区的中心位置建一处共用车站。
不仅如此,远道而来的米老鼠还将与其他景点进行有效联动。浦东新区商务委副主任陈中茂告诉记者,浦东已确定把迪士尼项目和世博园区、陆家嘴、临港列为未来浦东旅游的四大板块,互相之间还要尝试“牵手”。
助推长三角产业转型
催生“世界级城市群”
迪士尼是我国迄今在现代服务业领域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国家发改委长三角区域规划综合组成员、区域经济研究专家郁鸿胜说,迪士尼不仅是上海的项目,更是长三角的机会,其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的转型发展,意义重大。
首先,迪士尼将进一步提升上海在长三角的龙头地位。专家认为,“迪士尼红利”将通过产业链和示范效应,带动整个长三角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其次,长三角的“同城效应”将更加显著。根据规划,上海地铁11号线一头将进入迪士尼园区,另一头将直接连通昆山花桥,并将与苏州的地铁1号线“无缝连接”。随着周边地区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建设的完善,长三角各主要城市均可纳入上海迪士尼乐园的“2小时抵达圈”,同城效应将更加凸显。
在现代交通编织的“局域网”上,无形的“同城效应”更加值得期待。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肖林说,迪士尼项目将提供旅游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协作、区域协作的机会,推进区域合作不断完善,进一步打破长三角行政区划的“围墙”,降低交易成本,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物资、信息和服务等要素顺畅流动,形成一体化的产品市场、资金市场、人力资源市场。
再次,迪士尼将进一步提升长三角的“区域形象”。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何建民说,迪士尼将有效助推长三角成为世界著名旅游地区之一。“迪士尼效应”将与“世博效应”形成合力,吸引更多国内外商务会议、会展旅游活动到此举办,加速推动长三角成为总部经济集聚区、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
郁鸿胜等专家认为,作为经济先发区域,长三角地区的地方政府对转型发展有着更多思考和谋划。迪士尼项目在处于转型期的长三角“落地”,可谓正逢其时。可以期待,如同上海世博会一样,长三角省市不会仅仅将迪士尼视为简单的旅游项目,而是会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密切城际联系、带动城市整体的产业调整和功能提升,将“迪士尼效应”发挥到最大。
本报综合新华社、《上海证券报》、《劳动报》等报道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