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珮瑜:在浦东的舞台上成长

2020年1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日报 2018-04-20 00:00:00

平头、衬衣、牛仔裤、板鞋……永远一身帅气装扮,眼神笃定沉稳,一开口就是声若洪钟的老生唱段,她就是中国戏曲界罕见的“偶像明星”——有60万微博粉丝的上海京剧院余派老生王珮瑜。

这名“在浦东舞台上成长起来的演员”,如今不仅传承了大量经典京剧剧目,更在戏曲艺术普及传播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新路:玩“弹幕”,做直播,“瑜老板”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吸引了大量年轻人走近传统文化,感知京剧艺术的魅力。

继承传统敢创新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京剧的人,还有一种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人。”这是在各类演出、综艺节目中,王珮瑜标志性的开场白,她也立志于让更多人了解京剧、感知京剧的美好。

王珮瑜在浦东的初次公开登台,还得回溯到1997年7月1日:在东方明珠电视塔下举行的庆祝香港回归文艺晚会上,她作为上海戏曲学校的优秀学生,演唱了一首京歌。“当时的演出氛围很好,观众也很热情。”王珮瑜回忆道。不过,当时20岁不到的王珮瑜,已经意识到京剧传承的困境:唱老戏年轻人不愿意听,唱新戏老年人又不乐意。当时,上海的京剧演出市场确实不容乐观:1995年,上海市区的专业演出剧场有22家,到2003年5月仅余14家,且集中在浦西。“因为缺少专业剧场,京剧名角很少来浦东演出。”直到2008年东方艺术中心推出了“东方名家名剧月”,名角在浦东终于有了施展拳脚的舞台。

“因为东艺,浦东的戏曲市场开始蓬勃发展。”2010年10月12日,王珮瑜在东艺333座演奏厅,带来了一场前所未见的演出。她用解说和演唱并行的方式,介绍京剧知识典故,吉他手梁剑峰也为她伴奏了几段京剧。演出不仅受到年轻人追捧,许多资深老戏迷也乐在其中。这场原汁原味展示戏曲唱段的演出,就是日后常演不衰的“京剧清音会”的开端。

转眼8年过去,“京剧清音会”已在全国数十个城市展开巡演,成为王珮瑜的个人符号。无数普通观众,通过“京剧清音会”认识了这位年轻时尚的女老生,迈出了了解、喜欢京剧的第一步。王珮瑜表示,这些年里,她与她的“瑜音社”团队,并没有停下对“京剧清音会”升级的脚步。2016年,“京剧清音会”再次登陆东艺的“东方名家名剧月”,为戏迷带来新的惊喜。舞台大屏幕上出现了一条条“弹幕”:“瑜老板好帅!”“喜欢你,瑜老板!”……“引入‘弹幕’并非标新立异,而是传承了京剧的‘叫好文化’。”王珮瑜认为,过去的京剧演出中,演员唱得好,观众就会大声叫好。如今这种剧场氛围不再,她期待引入“弹幕”,拉近年轻人和京剧的距离。

(下转2版)  (上接1版)

勇于“触网”填空白

把“弹幕”引入舞台演出前,王珮瑜就已积极入驻网络视听平台。2015年,王珮瑜在哔哩哔哩网站做了2小时直播,教网友京剧发声练气方法,直播间网友人数有三四万人。

2016年9月29日,王珮瑜的《京剧其实很好玩》专辑第一期节目在喜马拉雅FM上线,标价99元。王珮瑜从《四郎探母》《赵氏孤儿》《游龙戏凤》等18个经典剧目谈起,时而引申出戏里的家国大事、婚姻情感、伦理世情和江湖恩怨,时而又哼唱几句、穿插有趣的梨园掌故……“我想让完全不听京剧的年轻听众觉得京剧有意思,这不仅要依赖我的经验与素养,还要穿插时下热点。”王珮瑜介绍,每一期节目时间不长,只有15分钟左右,但她和团队的平均准备制作时间却要8个小时。

截至2017年10月10日,《京剧其实很好玩》出全了100期节目。喜马拉雅FM后台数据显示:共有180万人次收听,订阅人数达2万,在2017年的曲艺与戏曲板块排名第一。“之前排行前三的都是郭德纲的相声。”王珮瑜笑道,她很高兴节目成功填补了戏曲知识付费节目的空白。

不光是玩“弹幕”、开直播,登上《朗读者》《传承中国》等电视节目,今年王珮瑜还与“二次元”偶像“洛天依”合唱了古诗词,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王珮瑜“圈粉”。面对“大众究竟是喜欢一个明星,还是真正爱上京剧”的疑问,“瑜老板”很淡定:“京剧本身是‘角儿’的艺术,喜欢我个人和喜欢京剧并不是对立冲突的关系。我只能说尽人事、知天命,我做好我的专业,把选择权交给大众。”

如今,王珮瑜对于在浦东创新创业有了更多期许。她希望在浦东打造一个戏曲文创空间,让戏曲与影视、网络游戏、二次元、VR、AR等媒介互动,为传统艺术开创一种立足当代、面向未来的表现形式。她表示,浦东有互联网基因,她希望政府部门为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更大的舞台,让戏曲艺术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