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陆大杰:将“浦东绕龙灯”带入世界体坛

2020年12月21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日报 2018-06-14 00:00:00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舞龙运动,在浦东地区以“绕龙灯”的名字传承。在“中国龙狮运动之乡”三林镇,生活着一名七旬老人,他不仅带领三林舞龙队在国内外夺得50多枚金牌,还是《中国舞龙竞赛规则》与《国际舞龙竞赛规则》的起草者。

他,就是最新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上唯一的一名浦东人:“浦东绕龙灯”传承人陆大杰。

把舞龙“话语权”留在中国

“上世纪50年代,我的外公在三林的街上开家具店。每逢‘城隍出巡’,他就会赞助舞龙行街表演。”陆大杰是共和国的同龄人,童年时代常坐在外公的腿上,看舞龙表演、听舞龙故事,年少的他已对舞龙产生了憧憬:“舞龙是男人的运动,舞龙的男人有阳刚气。”

1976年,因为十年浩劫而中断了的舞龙运动,终于在三林恢复了。听到传统“复活”的好消息,时年28岁的陆大杰聚集了一帮年轻人,踌躇满志地开始制作简易的舞龙器具。他们循着童年记忆,摸索舞龙的技法。不久后,陆大杰等人组建的舞龙队,还参与了在人民广场举办的大联欢活动。

一个热爱舞龙的小镇青年,怎么就一跃成为制定规则的“大人物”?原来1985年到1992年,在文化馆任职的陆大杰,参与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上海卷》的编辑工作。在这8年里,他走遍了上海的各个区、县、乡、镇,拜访了多位擅长舞龙的民间老艺人。陆大杰不仅习得了一身真本事,还对华东六省一市的舞龙技艺有了系统全面的了解。“无论是浙江的百叶龙还是金山的小白龙,通常我只要看一眼龙具和表演方法,就能分辨出来。”陆大杰充满自信地说。

到了上世纪90年代,舞龙运动开始在全国各地流行起来。1993年末,陆大杰受上海体育局委派,参加全国舞龙规则研讨会。懂舞龙,又有戏剧编导专业素养的陆大杰,承担了起草舞龙规则的任务。

“虽然领导都信任我,但当时我还是竞技体育的门外汉,只能边学边做。”陆大杰意识到,传统舞龙作为一种民俗活动,讲究的是形、神、意、韵;而竞技舞龙作为一种运动,比拼的是技巧。每一项技术动作,必须要用分数来“量化”。半年后,陆大杰交出了《中国舞龙竞赛规则》草案。这份规则经修订后,一直延用至今。

1996年,中国加入了国际舞龙舞狮总会,陆大杰代表中国大陆前往马来西亚,参加国际舞龙竞赛规则的研讨会。“当时,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香港与中国大陆,各自拿出了一套规则方案,希望能‘竞标’成为国际通行规则。”陆大杰表示。最终,中国大陆的规则方案因简洁、规范、严谨、可操作性强,获得了各国代表的认可。于是,陆大杰又承担了起草《国际舞龙竞赛规则》的重任。

“舞龙起源于中国,舞龙运动的‘话语权’也要留在中国。”陆大杰笑言,这两份规则都是他起草的,因此中国舞龙与国际舞龙竞赛的技术动作,多少都带有“浦东绕龙灯”的“血统”。

将“中国龙”舞到世界去

“‘中国龙’要舞到世界去。”在陆大杰看来,将中国龙舞到国际舞台,并让外国友人爱上舞龙,最好的办法就是露几手“真功夫”。

1994年,陆大杰随一支民间艺术团访问法国。这是一次长达50天的访问,陆大杰等人走进法国的28个城市,与22个国家的艺术团同台表演。没想到,团员临时向陆大杰学习的舞龙,竟成为了最受欢迎的节目。“法国观众们掌声一直不停,我们也只好舞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实在舞不动才停下。”陆大杰笑着回忆,开始的几天,其他国家的艺术团成员向他们打招呼,会摆出武打片里的功夫架子,嘴里喊着“哼哈”。舞龙表演轰动当地后,外国团员们将打招呼的姿势改成了竖起大拇指,洋腔洋调地说:“Chinese 龙!”

1996年,陆大杰率三林舞龙队赴比利时列日市,代表中国参加第二届欧亚龙狮锦标赛舞龙比赛。比赛之余,他又培训出世界上第一支纯“洋人”的舞龙队。

在过去20多年里,陆大杰先后30多次担任国内、国际级龙狮比赛总裁判长,并办了十多届国际舞龙裁判员培训班。他欣喜地表示:“过去,外国舞龙队多由华裔组成。现在,金发碧眼的舞龙队员越来越常见了。”

让“浦东绕龙灯”创新传承

行走几十个国家,传播舞龙运动与中国龙文化,这些年陆大杰一直心心念念的,还是国家级非遗——“浦东绕龙灯”的传承与发展。

“‘浦东绕龙灯’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在于其不断创新、敢于突破的精神。”陆大杰表示,从庙会和行街延续下来的传统“绕龙灯”活动,动作并不复杂。舞者只要来回绕几个“八字龙”,跑个圆场,再做个穿龙尾动作就行了。在陆大杰的指导下,“浦东绕龙灯”突破了地域和文化界限,将我国北派舞龙粗犷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与南派舞龙灵活多变、形式丰富的风格,以及海外不同风格的舞龙技法糅合在一起,兼收并蓄。经过本土化改造后,“浦东绕龙灯”的艺术表现力不断增强。

在陆大杰的率领下,三林舞龙队屡屡代表上海参加全国体育大会、全国农运会、全国龙狮锦标赛等国内赛事,并代表中国参加亚洲室内运动会、世界龙狮锦标赛、国际龙狮邀请赛等国际赛事,先后摘得50余枚金牌。就在去年,在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比赛的舞龙项目决赛中,三林舞龙队摘得“传统套路”的金牌。这套比赛动作,正是由陆大杰创编的:天上有“天龙”,水里有“水龙”,地上有“地龙”,伴随着民俗音乐,“三龙齐舞”营造出喜庆氛围。“评委们都说从没见过这种立体式联动舞龙。”陆大杰笑着说。

尽管在国内外舞龙比赛中成绩斐然,陆大杰依然清醒地意识到:没有年轻人的广泛参与,舞龙是无法发展传承下去的。近年来,陆大杰在学校、社区、部队、企业中开办舞龙推广培训班。“比起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教学方式,我更喜欢规范化的开班授课模式。”陆大杰表示,过去师傅们都怕技术外流,讲学时常常会留一手。而他则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希望让更多年轻人走进舞龙的世界。

“舞龙人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在三林舞龙队的“后生”眼里,陆大杰是严厉的总教头,也是“刀子嘴,豆腐心”的人生导师。陆大杰总是说:“年轻人唯有安得下心,才磨练得了技术,才能把‘浦东绕龙灯’的名号打得更响。”

本版协办 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