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利率市场化:喊了多年 真的来了

2020年11月26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日报 2012-07-03 00:00:00

“今天晚上周小川没来,他来的话我要表扬他。央行近期关于降息的政策,其实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反周期调整,更重要的是扩大了利率浮动空间。这是在利率市场化谈了很多年之后,一个非常有实质意义的步骤。”在6月29日陆家嘴论坛“浦江夜话”现场,著名经济学家胡祖六以轻松打趣的口吻表达了他对利率市场化的由衷欢迎。 

在这场夜话中,国内外经济学家及金融业内人士对日益迫近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了讨论,嘉宾们普遍认为改革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同时对改革可能采取的路径、需要规避的问题各抒己见。 

偏低利率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美国经济学家、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在若干年前就曾下结论,说中国的银行已经技术性破产。谈到利率问题,他坚定地认为利率应该由市场决定,而不是由行政命令来决定。 

尼古拉斯·拉迪认为,利率如果由行政命令来确定,就不能体现市场的供求关系。如果资本市场开放,国内利率太低,国外的利率比较高,就会引起大量资本外逃;相反的话,就会出现大量的资本流入。两者都蕴含巨大风险。利率交由市场决定,会形成一个比较理想的结构。 

尼古拉斯·拉迪分析,启动利率市场化的一个关键原因是现在的利率偏低。这样一个阶段不会持续很长时间,我们可能会进入一个高利率时期。如果低利率一直持续下去,会有越来越多不可控制的投资行为,再想让利率朝市场化方向调整,就会更加困难。 

胡祖六也从技术层面阐述了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他认为,利率市场化以后,才能真正改善信贷的质量、效率,提高风险价格,便于商业银行管理风险。“我们动不动产能过剩了,就是因为信贷成本太低,导致回报率也很低。我们做过很多实证研究,凡是资金成本低的国家,回报率也低。” 

利率市场化已有表现形式 

一边是经济学家的急切期待,一边是央行的“小步疾行”。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乔虹直言,“这么多年走下来以后,我觉得实际上市场化程度比很多人想象的要高,特别是利率。” 

乔虹提醒与会者,在过去两年中,半年期、一年期定存越来越少,很多人都转而投资短期理财产品。“理财产品的利率基本上可以保证在一个月到三个月之间达到4.0—4.5%左右。”她说,这就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的一种表现。 

再看贷款方面,有一些国有企业融到廉价资本,可能转移到二级市场上去,在企业之间进行借贷。乔虹举例说,“大型企业可以用基准利率下浮10%甚至20%的水平贷款,然后把钱转借到集团内部或关联企业,利率直接加一两个点就够了。因此,这样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目前享受的实际利率低于基准利率。” 

华宝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安国对乔虹的说法表示赞同,他认为信托行业早已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如今甚至能够“利用信托作为利率市场化的桥梁”。他透露,这些年信托的收益率都在8%左右,高于存贷款利率。无论从规模、质量、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看,信托业都非常适合充当利率市场化的桥梁。 

政府如何应对“问题金融机构” 

在积极欢迎利率市场化到来的同时,专家们也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提醒,推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政府不能去拯救有问题的银行或者金融机构。 

“利率管制一旦放开,如果‘问题金融机构’面对的是软约束,出现亏损的时候,就会逼着各级政府、财政体系买单,”陈志武担心,这样会造成的结果是政府又不得不对利率价格进行管制。因此,他认为,政府在适当的时候就要让一些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破产、关门,不能出事了都由政府包管。 

上海清算所董事长许臻则对分散利率市场化风险开出了市场化药方,那就是开发金融避险工具。“上世纪70年代,欧美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利率市场化进程,衍生品市场层出不穷的创新功不可没。”许臻介绍说。 

“利率市场化的实质就是让资金的价格由社会供求关系来决定。政府从直接控制的角色,退居到间接调控的角度上来实现。越是市场化,利率的变化幅度、变化方向越难判断,这必然要产生金融工具来对冲。”许臻透露,上海清算所年内将推出利率互换(利率衍生品)中央对手清算机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