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逐步化解

2020年12月04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日报 2012-04-10 00:00:00
  ■本报记者  杨珍莹浦东报道

融资难,一直是困扰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一道“枷锁”。近年来,张江高科技园区积极为银行和小微企业牵线搭桥,促成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各大银行及小贷公司落地扎根,并根据小微企业实际情况推出多种创新贷款产品,通过“网点式”铺开,为企业构建了全面的服务体系。 

4月6日,由上海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文汇报联合主办的科技金融服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张江召开。市金融办副主任马弘、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交通银行、上海银行、邮储银行、张江小额贷款公司等相关负责人及张江多家小微企业代表参会讨论,他们对“张江模式”给予了肯定。各大银行表示,将有更多的“创新之举”投射到这片试验田中,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小微企业。 

银行探索服务创新“试验田”里结硕果 

什么样的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这是国内外理论界和金融业界一直争论的热点问题。毋庸置疑,我国现有金融体系中占绝对主体地位的国有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因组织架构、成本问题等让单笔贷款金额较少的小微企业并未真正成为主要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绝大多数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还是依靠着“政策性”新型金融服务机构,比如设立小贷公司等。 

“我们主要做云计算企业信息系统免费开发平台,目前产品已经结束研发,进入到了市场化阶段,但在银行贷款时就遇到了问题,银行需要我们提供收益证明,但我们的产品是走适用后再收费的途径,这样就会产生矛盾。”上海微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微指出了小微企业无法享受金融服务的一项重要原因。 

富世惠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湧认为,大银行对中小企业从贷款申请到发放贷款往往周期过长,无法满足企业急需资金的需求。 

不过,面对庞大的潜在市场,各大银行对张江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纷纷将众多“创新之举”投射到这片试验田中,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小微企业。 

交通银行上海分行日前就高调宣布,“交通银行科技金融创新试验基地”在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并正式启动张江高科技园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与此同时,该行宣布成立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并将对接大张江园区的5家支行纳入科技金融试点。 

去年年底,中行上海市分行与上海市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签署“张江模式”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中行金融服务与上海市科技金融工作的有机结合,联手打造“张江模式”金融服务品牌,支持张江高新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该模式提供贴合科技型企业生命周期的产品体系,开辟专业高效的“张江绿色服务通道”,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项目审批时间不超过5个工作日,在授信审批机制中引入张江科技专家评委,提供科学的授信方案和灵活的组合担保方式等。据悉,目前张江信贷模式已经吸收了44家企业的贷款申请,申请贷款达到5.49亿元。 

张江企业率先受益银行构建服务体系 

在张江高科园区的牵线搭桥下,园区内的5000多家科技型企业,成为银行金融创新服务的首批受益者。而随着中小企业实力不断壮大,各家银行开始将有限的信贷额度向中小企业和个人经营性贷款转移,并在张江构建网点式的服务体系。 

会上,工商银行、上海银行、邮储银行等纷纷介绍了多种中小企业创新贷款产品。记者发现,这些国有银行除了在产品类型上推出了支持小企业的金融产品,还通过“网点式”铺开,从根本上构建了服务体系。 

以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为例,该行从2009年就成立了小企业金融业务部,目前该行共有综合网店310家,其中已经开办小企业信贷业务的137家,开办率达到44%,截至2011年年末,支持科技型小企业贷款约36亿元,辐射409家中小企业。 

“今年还计划新增100家网点开设小企业信贷业务,预计开办率达到76%以上,并配置近1000名服务小企业的从业人员,全面服务中小企业。”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小企业金融业务部总经理曹八阳表示。 

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上海分行则将网点功能更进一步发挥,通过靠近小微企业的优势,收集这类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信息,逐层汇集,建立档案。“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服务小企业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上海分行相关负责人顾晓东表示。据悉,该行已经预留了几十亿元的资金服务中小企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