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合作社挂牌不到两个月就要分红,64岁的股东赵志明喜出望外,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我们老两口共持股60股,是村里最高的。现在2个月不到就有1232块红利,就算按最新利率算,伲(我们)股票分红比活期利息多一倍呢!”
老赵说,“有了6.5%的保底(收益),再加上镇保,我们和城市居民的保障很接近了。年前领了这笔分红,今年给孙子孙女的压岁红包可以厚点啦!”现在的老赵一家,租住在靠近镇上的商品房里,大概三年后,在动迁的土地上,他们一家能住上新房子。
像老赵这样拿到第一笔红利的股东,横桥村一共有772位。
王国民是代老伴来领红利的,同样是村民,因为退休前在事业单位工作,他本人没能成为股东,而是拿了6万多的现金。老王说:“虽然我没有红利拿,当时拿的现金分配也没多大收益,但我和其他村民同样高兴。成立股份合作社,失地农民的利益有了长期保证,这是最根本的。”
从“零通过”到“零上访”
原来的横桥村位于有“小上海”之称的周浦镇南面2公里处,总面积1775亩,建设和规划建设用地已占90%。全村1573人中有1228人动迁,全体村民“农转非”并实现镇保。
村子撤了,农民变成了市民。如何处置村里的资产,是目前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面临的大问题。以往村里资产常常“一撤就分,一分就光”。去年村里开始筹建股份合作社的时候,一些村民就很不理解:为什么不把钱分了,买车买股,自作打算?
周浦镇政府认识到,分钱简单风险也小,但无法保障失地农民的长期利益。只要真心实意为农民谋福利,公开公正让村民参与决策,就一定能取得进展。
为了让村民自始至终“当家作主”,镇里组织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资产处置代表,负责资产处置的决策操作。
去年6月1日起,股份制改革启动。但第一次常务会议就遭遇“一盆冷水”,分配方案无一人赞成。意见主要集中在:村民担心合作社办不下去,既有利益得不到保障;央行会不断加息,投资合作社未必划算。
通过耐心的说服工作打消村民顾虑,最后将“三年后可退股和转让”等条文写进方案,股份制改革才得以推行。
横桥村到底有多少资产,村民借此机会也了然于胸:村集体经济组织账户资金共计2414万;房屋建筑等折合计2650多万元。
家底理清了,要折算股份了,哪些人能成为股民呢?这又是一个“硬骨头”。范围大了,惠农政策的针对性就不强了;范围小了,受益面就窄了。经反复研究和征求意见,本着让主体农民受益的原则,最后民主协商规定5类人员不能入股,而是以现金兑现分配,其中包括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在编人员。
股份设置方案最终出炉:每一年农龄,量化为一份股份,每股价值为2240元。772人成为股东。记者从红利发放表上看到,农龄最小的是5年,最大的是30年。一位村民最大的“股本”为67.2万元。
11月18日,新区首家撤村并经工商注册的“横桥社区股份合作社”,终于揭开“红盖头”。
股份制改革从启动至今,工作小组举行了39次会议,走访协商无数次。因为充分发扬民主,横桥始终保持了“零上访”。
从“零收益”到“零风险”
合作社挂牌只是起点,内部建设随即跟上,股东代表会、理事会、监事会同时建立,监督合作社经营活动。
如何让资产保值增值,不至于导致“零收益”甚至“负收益”的结局,是合作社的股东们最关心的问题。
为确保效益,合作社多方拓展经营渠道:将横桥村社区股份合作社1070万元投入镇都市型工业园区,2295万元投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计3365万元,每年以6.5%利息做保底返回合作社;原村委办公楼建筑面积较大,合作社成立后,决定出租多余的办公场所,增加收入;结合镇政府重大商业配套项目的实施,帮助合作社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拓展经营范围。一切都是为了让股民年底多得益。
当初,一些不愿入股只想拿现钱的农民,担心的就是“零收益”,甚至“血本无归”。如今,合作社从制度上保证了股东的收益:股民每年享受5%的红利保底,其中4%以现金形式发放,其余l%增加股民本金。在当前的利息水平下,这算得上是一个“零风险”的投资收益了。
从“周浦模式”到“浦东模式”
前景灿烂,但还没到可以“高枕无忧”的时候。
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算是一种新型的“农业企业”,面临新的问题。全程参与股份合作社组建的周浦镇撤制办王吉红告诉记者,按现行法律法规,每年合作社的投资收益需要缴税,股民红利发放时也要缴税,这两道税对还在“幼儿期”的合作社来说可谓“掐苗”之举。政府部门是否能通过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等方式,减少中间成本,让农民享受更多实惠。这是接下来要寻求突破的环节。
周浦镇副镇长黄坚说,和上海其他地区相比,“周浦模式”的特点在于,股份合作社是建立在撤村之后,也就是着眼于如何保障失地农民的长远利益。同时,采取股份合作社而非股份公司的形式,有利于争取相关政策向农村倾斜、保障失地农民利益。今年,周浦将继续推进试点工作,并力争有所突破,比如是否能落实留用地制度,使社区合作社有更多的收入来源。
“周浦模式”一旦成功,很有可能成为浦东的一个样本。新区农委副主任张水龙表示,浦东城市化程度较高,以股份合作社为主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改革,有利于形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特别是征地进城农民财产性的长效增收机制。周浦的做法成功后将产生示范效应,今年新区层面将在成熟地区加大推进力度,形成有浦东特色的改革模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