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作为市场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成为继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之后的又一关键性核心要素。品牌竞争已成为当下全球经济竞争的主要形态。目前,无论是从全国还是从上海的情况来看,品牌的发展总体上都滞后于经济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大力发展品牌经济已成为上海各界的共识。
作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以及科创中心建设的主战场,浦东新区是上海推动品牌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面临快速发展品牌经济的重大机遇。
时下,上海的“品牌之都”建设已经正式启动,科创中心建设以及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将获得新的发展动能。浦东面临快速发展品牌经济的重大机遇。
浦东发展品牌经济的主要模式与特色
发展品牌经济已成为上海各区各级政府的共识。浦东在发展品牌经济方面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总的来看,具有以下几种主要模式与特色:
一,科技与品牌深入联动,提升品牌的技术内涵。
品牌是技术走向市场的载体,技术则是品牌内涵提升的重要保障。在“科创板”首批挂牌企业中,浦东有16家,占上海全市的6成以上;截至去年8月,浦东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1510家,占全市总量的25%;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47家,占全市总量的60%。浦东科技的实力由此可见一斑。在这些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企业中,许多还同时是上海的著名商标企业、知名品牌企业,科技与品牌的联动发展特色较为突出。
二,着力打造园区品牌,推动企业自主品牌建设。
2011年11月,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始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浦东新区也积极致力于将张江高科技园区打造成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发源地和聚集地。2012年8月,张江高科技园区成功获批“全国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技术以及生物医药产业相关企业的品牌化发展。2014年度,仅张江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区就有十家企业获得“上海品牌/明日之星”称号。园区品牌与企业品牌有效联动,园区品牌为企业品牌背书,企业品牌为园区品牌代言,共同促使浦东品牌成为高品质、高信誉和高度情感体验的保障。
三,以总部经济带动品牌经济,促进品牌的高端化发展。
目前,已有400多家各类总部集聚浦东,包括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46家,国内大企业总部158家。大量实力雄厚的外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地区总部企业,为浦东带来了大量的资金、人才以及管理和技术,提升了浦东的城市形象,拓展了浦东的城市功能,也为本土化品牌的高端发展营造了氛围,为浦东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在此过程中,通过发展总部经济,带动品牌经济发展,成为浦东品牌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
四,依托商业模式创新,服务类品牌发展迅速。
在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依托互联网平台的规模效应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企业品牌尤其是服务类品牌有可能在短时期内实现快速成长。2010年,全国首个“国家电子商务综合创新实践区”落户浦东,类似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快钱”这样的服务类品牌开始迅速发展。2015年7月,商务部评选出全国“2015-2016年度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上海共有12家企业入选,其中浦东有“快钱支付”“药房网商城”等4家获评,居全市各区首位。这些示范企业在行业内部具有一定的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品牌价值正在逐年提升,呈现出与传统经济模式下品牌发展不同的规律。
五,优化农业合作联社运作机制,打造高端优质农产品品牌。
2009年,浦东新区农委在全市率先提出了以品牌、品质、品种为核心的“三品”工程,通过打造农业合作联社模式,增强旗下农产品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提升品牌价值,积极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2012年初,南汇水蜜桃品牌合作联社成立。在其示范效应下,南汇8424西瓜、南汇甜瓜、南汇翠冠梨等品牌合作联社相继挂牌成立。这些品牌合作联社是非法人性质,挂靠浦东新区农协会,并由农协会内部的品牌专委会实行统一管理。不仅如此,品牌专委会还在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保护、市场营销等方面为相关农业企业提供服务。而在品牌合作联社内部,则实行包括统一技术、统一商标、统一质量、统一标准、统一零售指导价、统一包装标识等在内的“六个统一”,以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品牌形象。
浦东发展品牌经济的政策建议
尽管在发展品牌经济方面,浦东新区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但仍然存在品牌的国际化水平不足、品牌中介体系发育滞后、品牌结构与浦东整体的功能定位之间存在偏差、品牌发展机构亟需优化等问题。能否突破这些现实瓶颈,将是浦东新区发展品牌经济面临的重大挑战。
品牌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产品经济更加注重数量和规模,品牌经济则更加追求品质和价值。浦东发展品牌经济,要坚持“制造向创造”“速度向质量”“产品向品牌”转变的方向,围绕“诚信立本、科技创新、质量保证、消费引领、情感维护”的品牌经济内涵,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市场多方作用,营造有利于品牌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和文化环境,加快形成区域品牌、行业品牌、产品(企业)品牌的品牌经济发展体系,提升品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形成国内国际品牌高地,引领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提升品牌管理能力,促进品牌的国际化发展。
早期,品牌管理大多由营销部门负责,品牌经理制是品牌管理的主要模式。随着品牌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世界先进的品牌管理模式已经超出营销部门的职能范围,成为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事业。品牌经理制度正在向品牌全员制发展。
但是对国内大多数企业而言,品牌经理制仍远未普及,品牌全员制也还处于概念阶段。
对此,浦东应抓住品牌经济大力发展的机会,率先在有条件的企业内部推行品牌经理制和品牌全员制,从微观机制上全面促进品牌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引导企业创建品牌管理体系,围绕研发创新、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等环节,提升品牌内涵,夯实品牌基础。
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既可与实物资产融合,又可独立存在,二者也能相互转化。品牌的国际化水平是一国或区域品牌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对浦东而言,提升品牌的国际化水平,一是要进一步推进企业的国际化水平,促进企业“走出去”,通过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带动企业品牌的国际化发展;二是要积极利用国际国内市场两种资源,鼓励企业与国外知名品牌及品牌中介机构进行全方位的竞争与合作,通过品牌并购、品牌渠道共享、品牌推广合作等模式,提升品牌的国际化水平;三是要大力实施质量工程,深入发掘工匠精神,实现精美制造、标准制造,全面提升产品品质,使得“浦东制造”“上海制造”再次成为质量和信誉的保证,为其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第二,大力推行品牌金融,探索品牌价值评价机制,完善品牌中介体系。
浦东是上海金融资源最丰富、最优质的区域,为品牌金融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浦东应积极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品牌优势企业提供以品牌为基础的商标权、专利权等质押贷款,鼓励金融机构依据品牌价值开展品牌质押融资、融资担保等创新业务。
浦东是众多国际国内品牌汇聚的高地,品牌价值的评估是促进品牌发展的重要环节。浦东可借鉴其他无形资产评估、交易机构发展的经验,支持成立市场化、专业化的品牌交易评估机构,并鼓励其开发运用相关标准开展品牌价值评估业务,拓展品牌交易转让业务。
结合浦东自主创新示范区及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的建设,浦东还应进一步在品牌管理咨询、品牌培训、品牌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积极开展工作,通过设立“品牌创新券”等形式,重点支持企业制定品牌发展战略、开展品牌培训、建立品牌发展相关服务平台等。
第三,加大品牌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
浦东是上海的人才高地,浦东的人才建设工作卓有成效。目前,浦东正在从“降低门槛、提供平台、保障服务”三个方面,探索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体制机制。2015年以来,作为国家人才改革试验区,浦东提出了14条54项改革创新举措,不断优化新区的人才发展环境。整体人才环境的优化对品牌专业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各类各层级的品牌专业人才是浦东发展品牌经济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对此,一是要大力引进品牌相关专业、相关领域的高端人才;二是要大力培育本土品牌专业人才,通过加大薪酬激励力度、放宽落户条件、优化生活环境、加大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措施,提高浦东对品牌专业化人才的吸引力;三是要配合企业实行品牌全员制,加大对企业,包括企业家、经营层及普通员工的品牌培训力度,让每个员工都有可能成为品牌专家,夯实品牌经济发展的人才基础。对此,可支持行业协会、企业集团与高校、专业服务机构等合作,向普通员工普及品牌相关知识,对品牌经理、品牌专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对企业家群体进行品牌战略等系统化培训,并对相关培训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第四,加强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品牌发展环境。
在上海品牌经济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落后于国际品牌发展的状况下,仅仅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还远远不够,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导向作用不可或缺。
对此,上海可借鉴品牌发展先行者的相关国际经验。例如上世纪80年代,美国设立了“国家质量奖”,通过国会立法、总统颁奖等行动,积极推动质量提升和品牌发展;日本、韩国等国都把品牌战略作为国家战略,甚至将国家品牌的塑造作为其品牌战略的重要内容,通过确立良好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家品牌为其产品品牌的国际化发展保驾护航。
浦东应根据自身优势,大力推进实施品牌战略,健全品牌工作推进机制,积极争取各类品牌发展相关专项资金的支持;通过制定区域性的税收和金融政策,政府部门积极采购品牌产品,尤其是自主品牌产品等方式支持品牌发展。此外,加大品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联合各部门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侵权行为,营造品牌生存发展的法治环境,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也是优化品牌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
第五,大力营造自主品牌的消费和文化氛围。
营造良好的消费和文化氛围是促进本土自主品牌发展的重要条件。韩国、日本等许多国家都十分鼓励和支持国民消费本土自主品牌。品牌的发展需要消费者的全方位参与,包括品牌的创立、推广、消费和传播等。支持自主品牌的发展,除了政策的手段外,还需要在消费理念、消费习惯、消费文化等方面加以引导,营造支持自主品牌发展的良好氛围。
对此,浦东应进一步加强自主品牌的宣传和展示,大力倡导自主品牌消费;通过设立“自主品牌日”、讲品牌故事、评选品牌人物、举办品牌展览会等贴近百姓生活的活动,增强公众对民族品牌的热情和信心,推动形成重视自主品牌、消费自主品牌、保护自主品牌的良好社会氛围。
□本报记者 曹莹 整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