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园区、加快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以及大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是浦东经济发展的四大方向。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对于浦东新区的经济发展,笔者有一些建议与大家探讨,总结而言有四大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率先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浦东要进一步探索政府管理新体制、监管新模式,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叠加效应,率先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建立一整套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与开放型经济体系相适应、国际化、法治化、透明化的营商环境。
首先,按照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深化简政放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类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简化前置后置事权,不断优化政府部门职能配置与组织架构,提升政府效能。
其次,放管结合,创新事中事后监管,让政府、社会切实依法履行好市场监管的职能。强化依法监管、信用监管、社会监督,推动事中事后监管的法治化。
其三,优化服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履行政府职责,持续优化政府服务,积极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积极强化法治保障,推动营商环境的国际化。
第二个方向,是全力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园区。
首先,以外高桥保税区片区为载体,大力提升自由度和开放度水平。加快推进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各项改革措施,进一步缩短通关时间,降低通关费用,提高口岸通关效率。拓展贸易结算功能,加快园区企业和口岸贸易能级提升。积极推进离岸经济和跨境业务发展,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其次,加大金融创新开放力度,打造最具特点和亮点的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依托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充分发挥上海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作用,争取更多金融创新业务的试点。推动重点功能性平台落地,推进保险交易所和全国性信托登记平台建设,配合推进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战略新兴产业板”和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的“科创板”建设,加速互联网新兴金融集聚发展,丰富完善金融生态。
第三个方向,是加快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
浦东要发挥优势,以张江科技城为重要载体,大力推进政、产、学、研、用开放式协同创新,努力向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首先,加快张江科技城的建设。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契机,争取承接更多国家级大科学设施建设,形成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综合性科学研究试验基地。加强产城融合,完善高端教育、医疗、生活等高品质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及功能。聚焦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不断提升生物医药和集成电路等优势产业领域的规模和能级水平。
其次,加快集聚各类创新主体。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跨国研发机构,推动高端研发机构在浦东进行技术转移和成果产业化。集聚一批本土科技创新力量。支持在具备条件的行业骨干企业中,布局国家和市级重点建设的工程技术类研究中心、实验室等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实行更加开放、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打造国际领先的人才发展高地。
最后,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更加注重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建好用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降低研发成本。创新孵化机制,推进“投贷孵”一体化。大力培育中小型创新企业,促进形成大中小企业良性共生的生态。
第四个方向,是大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浦东要更加重视民营企业发展,将民营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作为浦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努力营造符合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大力培育集聚民营龙头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民营总部企业,着力打造民营企业高地,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民营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首先,结合国资国企改革,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模式,拓展民营企业产业和市场空间。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更多领域运用PPP模式,进一步拓展社会资本参与模式,开放竞争性市场。推动政府采购市场进一步向民营企业开放,将更多民营企业、特别是本土创新型中小企业纳入供应商范围。
其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民营龙头企业集聚浦东。在现有国内大企业总部、区域总部扶持政策基础上,加大对创新型总部、微型总部的扶持力度,并对新引进的中国500强民营企业给予奖励。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自贸试验区在金融、航运、服务业开放等领域的改革和发展。
此外,强化部门联动服务机制,在创新模式、空间资源、融资服务、人才引进等各方面形成组合拳。
□本报记者 曹莹 整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