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印发的“金改新40条”,为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指明了方向。作为承载上海自贸区金改试点的浦东,未来将如何进一步推广落实自贸区各项金融试点任务? □本报记者张淑贤浦东报道
多举措推广落实自贸区金改
昨日,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上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局)副局长徐瑶玲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浦东将根据“金改新40条”制定出台新区推动金融开放创新的实施意见,加快推动重大创新项目在浦东先行先试,特别是深化人民币跨境使用和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
为了推动金融创新的首单在上海自贸区落地,浦东此前已搭建自贸区金融混业创新互动机制,在金融机构进行跨机构、跨行业、跨市场的自贸区金融创新时,将协调各方给予支持,推进创新项目落地。据透露,每年重点拟推进5个左右的项目,对已入选的混业金融创新项目,将协调推进落实。
徐瑶玲透露,浦东还将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在自贸区建立和完善黄金、外汇、股权、债权、期货、保险、大宗商品、航运金融衍生品等面向境内外开放的交易、清算、结算平台。记者注意到,“金改新40条”中,明确提出支持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在自贸区内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支持上海期货交易所尽快上市原油期货,积极推进天然气、船用燃料油、成品油等期货产品研究工作等。
加大金融机构集聚力度同样是浦东下一步金融工作的重点之一。据徐瑶玲透露,未来,浦东将加大重量级、国际性、功能型金融机构的集聚力度,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已落户,浦东目前正在争取上海保险交易所、中国信托登记有限公司等机构和公司的成立及落户。至于新兴金融方面,浦东将重点集聚国家级金融机构设立的和地方政府支持的民营投资基金项目,加快塘东总部园区新兴金融启航基地的建设,同时在北蔡地区规划建设基金小镇。
而为了推动国际金融中心与全球科创中心的联动,浦东也正在制定扶持政策,支持风险投资行业发展,集聚一批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的风险投资基金,引导他们投向新区的企业,同时也在探索推动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
据徐瑶玲介绍,浦东还一直努力打造适宜金融机构发展的环境。今年,浦东正在加快开展“十三五”金融发展规划研究,已完成了新区金融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为“十三五”规划提供依据。同时,浦东还将进一步做好金融的宣传和推介工作,此前已发布了浦东金融人才白皮书,即将发布浦东金融发展环境白皮书;继续打造国际金融人才培训基地和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深化与国际顶尖大学商学院的合作,深化浦东金才服务系列工程。
自贸区助力浦东金融快速发展
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式扩区以来,按照市、区的统一部署,浦东大力推动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任务,深入推进金融核心功能区建设,目前已取得不小的成效。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浦东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461.3亿元,同比增长27.2%,占全市比重为51.1%,占新区GDP的比重是25.8%。
具体特征为:一是形成了类型齐全的金融市场体系。浦东已经拥有了股票、债券、货币、外汇、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等市场,且主要金融市场排名居世界前列,尤其是上海自贸区设立后,上海国际黄金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成立、“黄金国际板”正式推出;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全国性信托登记平台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升了浦东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
二是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金融机构体系。截至今年9月底,浦东集聚的银证保等监管类金融机构达883家(银行类257家、证券类376家、保险类250家);新兴金融机构方面,股权投资机构及管理企业达3954家、融资租赁企业1201家、财富管理企业464家;金融专业服务机构总数达1808家;授权地方监管的类金融机构方面,新区小额贷款公司24家、融资性担保机构11家。尤其是今年以来,上述金融机构集聚方面更是呈现井喷式增长。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监管类金融机构新增39家;股权投资机构新增1539家、融资租赁企业新增762家、财富管理企业新增86家、金融专业服务机构新增749家。
三是形成了全国领先的金融对外开放格局。目前,浦东的外资金融机构集聚程度是全国最高的。举例来说,浦东外资银行法人行18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21家,数量均占全国的一半;全球十大PE机构中的5家已落户浦东;首批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全部在浦东;首批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的6家海外知名对冲基金中,4家落户浦东,第二批试点的5家企业全部落户浦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