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洁
来自浦东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浦东消费市场规模始终保持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从2011年的1204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884亿元,占全市近五分之一,年均增速11.3%,增幅居中心城区之首。
五年来浦东商业布局也逐步完善。重点商业项目不断涌现,特色商业多点开花。展望未来,浦东将力争成为上海和全国重要的消费中心和商贸业创新中心。
商业布局不均衡得以缓解
“十二五”期间,浦东新增商业面积近200万平方米,新开业各类型购物中心15家,体验型、服务型业态显著增加。
世博、张江、外高桥、川沙、周浦、泥城、临港、祝桥等地区商业新建入市,而以陆家嘴地区为代表的传统商圈则在调整中转型升级。
“浦东商业的特点就是块状分布的购物中心。”在浦东商务委副主任胡康华看来,由于浦东城市规划中道路的尺度都比较宽,不适合街区型商业,促使消费和客流集中于一个个地区和社区商业中心,这也就要求浦东的商业在网点布局规划上要更科学、均衡。
他告诉记者,过去五年来,通过浦东规土局、浦东商务委等各相关部门的合作,原本商业南北不均衡的问题明显改善,南部区域新晋商业项目的入市,有效填补了周边居民日常商业消费供给的空白。
形成商业创新发掘培育机制
量变引起质变。浦东在商业规模不断做大的同时,积极发掘和培育商业新业态、新模式,以盒马鲜生、百联RISO为代表的商业“新物种”不断崛起,而浦东则是其“孵化地”。
2015年9月,盒马鲜生创始团队找到浦东商务委,提出半外卖半零售商业模式构想,希望在浦东试点,由于这是个探索性项目,又需要租赁较大的商业面积,他们一时间很难租到合适的场地。了解相关情况后,浦东商务委根据盒马的选址要求联系了多家购物中心,最终促成盒马鲜生签约金桥国际商业广场,并根据其业态需求,协助其办出全国首张食品流通与餐饮服务于一体的混业食品流通许可证。
“既能提供外送,又可买到诸多半成品,消费者还能堂吃。”胡康华告诉记者,“盒马鲜生或许是零售业的未来。”他说。
目前,盒马鲜生已经在全国开出13家店,覆盖上海、北京和宁波。相关数据显示,盒马鲜生金桥店坪效(销售额÷门店营业面积)约5.6万元,远高于同业平均水平(1.5万元),用户月购买次数达4.5次。
得益于巨大的市场潜力、宽松的创业空间和良好的政府服务,诸多知名互联网企业和传统商业企业都尝试在浦东探索商业和互联网结合的新模式,包括百联RISO、日上实境商城、城市引擎以及万有集市等在内的一批新零售业态纷纷在浦东试水,并逐步向全市乃至全国复制推广,浦东俨然已成为新业态的孵化地。
商贸业未来格局持续优化
网点布局合理优化,特色商业引发变局,从“十二五”迈入“十三五”,浦东商业如何再发力?
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浦东商贸业发展将着力于存量转型升级、增量控制发展,创新商业模式,提升竞争能力,力争建成上海和全国重要的商业消费中心和商贸业创新中心。按照新区规划,围绕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和世界级消费城市建设的目标,“十三五”期间浦东新区商贸业要形成万商云集、精品荟萃、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格局。
推动商贸业能级提升、创新水平更上台阶。商贸技术不断创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在商贸业领域不断渗透和融合;商贸业态更加丰富多元,商业模式创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的现代市场体系功能持续优化。
增加商贸业企业主体竞争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引领作用的标杆性商贸业企业,形成一批知晓度广、信誉度高的商贸品牌;商贸业企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不断显现,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广度和深度持续增强;商贸业整体活力不断增强,一批商贸业初创企业实现快速成长。
在商贸格局上形成一轴(东西商贸发展轴)、三带(滨江高端商贸带、南北特色商贸带、沿S32中部城镇商贸带)、一网(地铁沿线现代商贸延伸网)、多点(特色商街和社区商业)的商贸发展格局,推动浦东新区商贸网点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健全、配套更完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