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8日,在“十二五”即将收官之际,上海金融要素市场建设再下一城:上海股交中心科创板鸣锣开张,首批27家企业挂牌。
科创板的推出只是“十二五”浦东金融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记者从浦东金融服务局获悉,“十二五”期间,浦东金融业在市场规模、机构集聚、空间布局、创新试点、金融环境建设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其中,2015年前三季度,新区金融业增加值较2010年全年已近乎翻番,而截至2015年11月底,新区各类金融机构较“十一五”末新增已超过6000家。
根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浦东将瞄准世界一流国际金融中心,以提升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全面拓展金融服务功能,加快提升金融创新能力,优化金融发展生态环境,不断增强浦东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全球影响力,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载体及核心功能区。为达到上述目标,浦东金融业下一步酝酿在七大领域发力,包括研究推进自贸试验区金融功能和制度创新、深化金融中心建设与其他重大战略联动以及完善金融产业布局等。
金融机构集聚度最高区域之一
浦东金融业“十二五”成就如何,数据最有说服力。
2015年前三季度,新区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461.3亿元,占全市比重为51.1%,占新区GDP的比重是25.8%,已成为新区第一大产业。而2010年,浦东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26亿元,占新区GDP的比重为17.5%,占全市金融业增加值43%。
金融机构集聚方面,截至2015年11月底,新区持牌金融机构(银证保)896家、各类股权投资及管理企业4440家、融资租赁公司1376家、财富管理公司488家、小额贷款公司24家、融资性担保机构11家,合计达7235家,较“十一五”末的1152家新增6083家。
可见,“十二五”期间,浦东不仅进一步巩固了传统监管类金融机构的集聚中心地位,而且促进了股权投资、融资租赁和财富管理等新兴金融行业的蓬勃发展,成为全国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其中,“十一五”末,股权投资机构和融资租赁企业分别只有447家和23家,这意味着,五年的时间,分别新增9倍和58倍。
在各类机构加速向浦东集聚同时,新增机构能级同样大幅提升:持牌金融机构有金砖银行,上海保险交易所以及中国保险投资基金等;新兴金融机构有支付宝、万达互联网金融、网易互联网金融、盛大金融服务等。
一个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金融配套服务业态与金融人才的集聚同样必不可少。截至2015年11月底,新区金融专业服务机构已达1931家;截至2014年末,新区金融从业人员总数达到28.29万人,约占全市金融从业人员总数的60%,数量居全国同类区域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十二五”新增的金融机构中,相当一部分增量来自于2015年。其中,持牌金融机构新增52家、股权投资机构及管理企业新增2025家、融资租赁新增937家,这很大程度上受到自贸试验区扩区的提振。
2013年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特别是2015年扩区以来,浦东金融改革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在金融服务业开放、资本账户开放、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改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一批创新成果迅速涌现并得到复制推广。
“十三五
”浦东金融主打“输出”
“十三五”期间,浦东金融业如何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国际金融中心核心载体及核心功能区的特征包括基本确立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地位,基本形成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金融机构体系;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主要金融市场排名保持或进入世界前列;国际金融中心对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拓展作用进一步显现;金融空间布局、配套环境、制度环境和政府服务等方面取得新突破;金融风险防范能力有效增强。 (下转2版) (上接1版)
记者获悉,浦东下一步将研究推进自贸区金融功能和制度创新,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步伐。比如,结合上海自贸区“金改40条”,研究制定浦东新区推动金融开放创新的实施意见,加快推动重大创新项目在浦东先行先试等。
此外,浦东还将深化金融中心建设与其他重大战略的联动。比如,探索金融与科技的联动,支持风险投资行业发展,引导他们投向新区的科技型创新企业。探索推动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在张江试点设立科技银行,实现投贷联动。
在完善金融产业布局方面,浦东正酝酿围绕金融核心功能区战略定位和产业特色,进一步拓展金融发展空间,形成陆家嘴和张江、前滩世博、金桥、外高桥与各街镇的多个组团相互补充,错位发展的格局,满足金融行业、特别是新兴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浦东还将在健全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培育和吸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人才高地以及营造世界一流水平的金融发展环境等方面下功夫。
新区金融局局长施海宁表示,“十三五”期间,浦东金融业将迎来转型期,“十二五”及之前,浦东金融属于投入期,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做强功能,新区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财力等发展金融业,之后将逐步转向“输出”期,即金融业发展支持与带动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十三五’期间还将侧重于风险的防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