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黄广萌浦东报道
涉外服务站,一个新鲜的名词,从2月18日起正式登陆联洋国际社区。这种集入住登记、咨询指导、沟通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社区服务模式,在浦东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办公一室、花木派出所、花木社区(街道)联洋新社区管理中心的共同培育下,为境外人士打开了一扇便捷服务之门。
营造好环境社区能留人
涉外服务站位于浦东新区杨高中路2797号3号楼,配备有涉外干事8名,具备英语、日语、韩语三大语种的交流能力。站内安装了由浦东公安分局自主研发的“境外人员信息社会化采集系统”。入住社区的境外人员,无需至派出所,可就近完成临时住宿登记申报工作。服务站制定了“真诚、友好、效率、细致”八字箴言,《乐活联洋生活指南》、《出入境服务指南》、《安全防范小贴士》等各种宣传材料摆放有序,社区活动照片、便民联系电话等布置精心,让境外人员在入住社区的第一时间就能感受到警方、社区管理方的善意和温馨,大大拉近了双方距离。
在涉外服务站启动仪式上,联洋国际社区的外籍志愿者简宁女士在发言时,用一口流利的中文举例讲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来表达居住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涉外服务站外事联络员陈凌燕告诉记者,简宁女士来自德国,两年前入住联洋国际社区,前不久她丈夫工作调动到浦西,一家人曾考虑搬家。结果通过各方考察,加之对社区居民和社工的感情,依然选择留在联洋国际社区。
服务人性化插队也甜蜜
涉外服务站在正式启动之前,已经试运行了两个月。服务站的主要功能,用陈凌燕的话来说,就像是酒店的“前台”,为境外人员提供临时住宿登记。不过,它还延伸了很多服务功能,让外籍人士享受更便捷的生活服务。据悉,试运行以来,服务站已接待了650位境外人员,咨询服务涉及更换驾照、交水电费、寻找保姆、孩子入学等生活各方面的问题。
人性化是涉外服务站的一大特色。2月14日西方情人节当天,有一对来自葡萄牙的80后情侣想在上海办理结婚登记,却发现登记双方均需办理临时住宿登记才能领证,转而急忙来到涉外服务站。“在他们之前,有一位韩国人需要办理3份临时住宿登记,我们的外事联络员和这位韩国人商量后,得到了他的谅解和支持,让那对葡萄牙情侣‘插队’快速办理后,去民政局领证。”当天值班的外事联络员介绍说。
办理临时住宿登记,看似只要填表格、交材料就能完成的手续,在实际操作中也会发生各种小意外。陈凌燕介绍,试运营期间,有名韩国太太来服务站要求帮丈夫更新临时住宿登记,不巧的是未带旧护照,而她的丈夫恰好在昆山出差,且即将离开中国。“他的旧护照上才有签证,若住宿登记未更新,将延误他的行程。当时我们想了个办法,让他丈夫把旧护照的签证扫描传过来,这样半个小时就搞定了登记。”此外,还会有一些外国人在填写临时住宿登记表格时,会有疑问和不解,这就需要外事联络员有很大的耐心,“最长一次,为一位外国人解释表格该如何填写,为什么要填这些内容,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
立足国际化打出新品牌
据悉,从周一到周五的上午8点至下午4点半,涉外服务站有3名外事联络员值班,每人分别掌握英、日、韩3种语言,还分别对应联洋社区的6个居委会,借助服务站和居委会的双重平台,更好地了解外籍人士的具体居住需求,一对一地为每户外籍居民服务。
作为大型、生态、文化居住区的联洋新社区,面积约4.4平方公里,现有居民3.4万余人,其中境外人员5300余人,占全区总量的10.3%,分别来自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化社区。如何满足在这里居住、生活、工作的外籍人士的需求,让他们快速、主动地融入社区,增加社区和谐生活指数,是公安、街道等行政管理部门所面临的新压力和新挑战。在联洋国际社区建设发展过程中,上述部门紧扣国际化,打造社区管理新品牌,融合服务的延伸度和管理的高效率,联洋国际社区涉外服务站应时而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