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的门槛低,谁都可以进来,一旦进来后就会发现这是个危险的地带,没有业务要找业务,有了业务又怕做不了,业务做完了又担心客户不满意,一笔业务还没结束就要去寻找下一笔业务……如此循环,一环不扣紧就会象踩了地雷一样,企业成效前功尽弃。我们就像工兵一样,每走一步都要小心谨慎。”唯恩富勤物流公司的业务副总经理周瀛这样比喻自己的工作。
拾遗补缺业务多多益善
1997年,周瀛放弃国企物流公司铁饭碗,与人合伙筹建了唯恩富勤物流公司。外高桥保税区物流企业有几百家,我们靠什么取胜呢?“多多益善”成了周瀛的工作方针,小到几吨的货物堆存、大到几百吨的设备起装,他什么业务都接。“我们公司在保税区是个小弟弟,财大气粗的企业比比皆是,我们只能拾遗补缺,有什么做什么,只要有得赚什么都做。”
随着公司业务逐渐增多,有人建议,“应对客户进行选择,重点抓利润多的大客户。”周瀛却认为,“不要只找大客户,也要保证小客户的利益。”
一次,唯恩富勤接到一笔业务,每年要进口两万吨的货物,可以占满全部仓库。但对方要求也很高,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求他们放弃经营多年的老客户。面对这样一笔大业务,周瀛犹豫了:大客户进出口量大、货种单一、竞争激烈、周转时间长、操作方便,但是一旦中途发生变化,企业也没有控制权,尤其是失去了老客户,损失是无法估量的。权衡利弊之后,他作出决定:拒绝大客户,力保老客户。
唯富恩勤还针对小客户的小批量的特殊品种,采取一套有效管理措施,便利进出。特色服务创出了新利润,他们的仓库几乎没有空缺的时间,货物种类举不胜举。小到一铲板几十公斤的食品,大到几十吨的机械设备,应有尽有。
有钱大家一起赚
物流业务的特点是:有时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有时整天无所事事。周瀛抓住这个特点,与区内的好几个兄弟单位签订协议,互通有无,有钱大家一起赚。
有一次,他们接到一万吨的钢板业务,量大物重,占地面积大。按照唯恩富勤的实力是不能做的。周瀛立刻启动联络网,将所有的货堆放在近港区的保税B区的外红物流公司,临时租用了一台十吨铲车,连续作战,几天后出货一算,毛利超过50%。还有一次,他们接到一批挖掘机的堆存业务,一台机械重达十几吨,30平方米左右。这时正好有一家企业的场地要改造,事先必须先要将地皮轧一下,周瀛就借用了这块需要整理的废地,价格非常低,既为对方轧地,还为自己解决了难题,双方都满意。结果,他们只用了正常成本的三分之一就解决了大问题。
这些年来,唯恩富勤已经不知租用过保税区内的企业的多少仓库,他们的诀窍就在于随行就市。灵活的经营方式给公司产生了完全意想不到的效益。最初,唯恩富勤主要靠租借仓库来进行物流仓储。2004年,全球经济不景气,保税区有不少企业甩卖仓库。唯恩富勤借了几千万元,购买了现在的高层仓库,总面积近万平方米。
居安思危拓展新业务
公司走上正轨之后,人心安稳,不求进取成了阻碍业务发展的瓶颈。周瀛清醒地意识到,市场经济是不讲情面的,没有危机感的企业是没有出路的。
2009年,全球性经济衰退,给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一段时间以来,保税区内的物流量处在缓慢、停顿的状态。公司面对的是支柱客户内部整合所产生的动荡,客户进口原料污染给公司带来负面作用,保税仓储资源不足等困境。由于周瀛的事先谋划,公司及时调整方向,加大运作非保税业务,积极动用区外仓库,建立一种质量有保证、成本有竞争力的仓储物流优势,为客户提供有价值和利益的产品。同时,他还当机立断,开始进行第三方物流运作,为客户提供销售渠道,开了进口货物连销店,得到客户的好评。
2011年,公司实现了销售收入增长15%;企业利润和员工收入的双赢;实现了全年无安全事故。
采访结束时,周瀛告诉记者,公司已经在为今年的发展寻求新的途径,目标是:坚持以市场导向为目标,居安思危,兢兢业业,不断完善内部管理系统,积极开辟新的领域,将各方面的服务做到更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