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餐饮备案是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建设多元包容、既充满活力又具人文关怀的城区的一大体现。自7月1日起,上海全面施行小餐饮备案制度。浦东新区是上海市率先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实行小餐饮备案的试点地区。今年3月20日《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正式实施后,新区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立即协调确定陆家嘴街道、新场镇开展试点。6月份,洋泾街道在新区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也开始了小餐饮备案工作。目前,浦东新区正按照“分类施策、从严监管、减少存量、严控增量”的原则推进该项工作。
■本报记者 郭皓 张之花
陆家嘴街道
53家商户成为餐饮“正规军”
9月11日,记者来到位于东昌路的家春秋饭店,在餐厅墙上张贴的便民饮食公示栏上看到,这家商户经营品种和方式为热食类、蒸煮糕点,备案日期为7月5日。像家春秋这样获得上海小餐饮临时备案公示卡的商户,陆家嘴街道目前有53家。
“获得备案的商家,我们将严格按照《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进行管理。”陆家嘴市场监管所所长金永顺表示,审查的项目大致可分为“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两类:“正面清单”包括店家与垃圾站、厕所的距离,以及类似冰箱、烤炉这些硬件设施是否达标等;“负面清单”则对商家是否出售类似醉虾、时令沙拉等风险高的食品,以及是否会产生油烟异味并对周围居民环境产生干扰等情况作出明确规定。
正是有了这两张“清单”,使获得备案商家有了方向。
家春秋店主程绍华告诉记者,他2010年就在此地开店了,以前经营家常小炒菜,因附近高楼多、白领多,生意火爆,每天中午会有100多人前来就餐。但是因为无证经营,遇到各类检查就会心底发怵。为了拿到了小餐饮备案卡,他花了近4万元对厨房进行了改造;为达到无油烟的要求,他把经营品种从小炒改成蒸煮。程绍华坦言,经营品种更改后,生意不如以前了,现在每天中午吃饭的人减少了三分之一,但因有了备案卡,自己心里踏实了。
据了解,陆家嘴街道是全市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临时备案工作的试点单位。陆家嘴街道同陆家嘴市场监管所等单位,在开展试点工作过程中,严格依照《上海市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临时备案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要求,精心组织,认真落实,坚持规范操作,以“便民、利民、不扰民”为原则,关注民意,在东昌路小餐饮服务者备案过程中,通过居委组织部分居民代表召开座谈会,充分了解大家的关注和要求,进一步明确该路段便民饮食店经营品种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同时,将此项工作同本地区违法违规经营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相结合,在全面取缔各类违法经营行为的同时,把小餐饮临时备案工作作为重要的疏导手段,鼓励引导其合法经营、规范经营、诚信经营;在备案过程中,相关人员签订了规范经营的承诺书,并在经营场所设置了统一标识。
6月28日,浦东新区食药安办和陆家嘴街道办事处举行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临时备案集中发证仪式,陆家嘴街道东昌路上的10家商户获得了上海首批小餐饮临时备案公示卡。政府也为申请备案者提供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大地保险则针对这项政策新推出了食品安全责任险,该保险单次事故最高理赔额度为50万元,个人最高理赔额度为10万元。首批挂牌的10家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已购买了此保险。
金永顺表示,在发放便民饮食临时备案公示卡之后,陆家嘴市场监管所将会同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开展经营户的宣传培训工作,督促其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并努力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同时,主动落实事中事后监管工作要求,加大检查工作的频次和力度,及时发现并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对于严重违反相关规定的经营户,将依据规定程序注销其临时备案资格;还将鼓励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行业自律等作用。
新场镇
36家小餐饮店获颁“临时备案卡”
9月11日上午10点半,新场镇钱记农家菜饭店里就热闹了起来,店主钱颖志系着围裙忙着招呼客人。记者注意到,饭店墙上张贴的便民饮食临时备案公示卡上的编号为:浦(新场)餐备字2017第0007号。该卡获取时间为7月18日,当天新场古镇共有12家经营大饼、奶茶等特色食品的“小店”获颁此卡。目前,古镇已有36家小餐饮店获颁“临时备案公示卡”,这些小餐饮店全部统一公示牌、统一服装、统一张贴“便民饮食”,做到规范管理。
新场市场监管所所长宋宝龙介绍,3年前新场镇政府就开始寻求解决办法,在新区市场监管局的支持下,摸索试行小餐饮临时备案管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年来,古镇食品安全投诉率几乎为零,且未发生过一起食品安全事故。新场镇被纳入全市21个备案试点街镇之一,为该镇小餐饮经营户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监管部门指导这些餐饮店进行规范化改造。
为顺利推进小餐饮备案工作,新场镇快速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各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作为工作第一责任人共同推进小餐饮备案监督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听取相关职能部门意见、召开部门协调会,制定《新场古镇小餐饮备案试点工作方案》,确定备案申请条件、材料提交、备案流程及规范经营等内容,并在新场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专设受理小餐饮临时备案窗口,每周二、四受理,为小餐饮备案工作开展提供各项保障。
根据前期调查摸底,古镇区域无证照食品经营户数63家。根据备案要求及新场市场监管所现场评估,领导小组计划完成50家无证小餐饮备案目标,其余经营户鼓励改变经营业态。
为了更好地开展小餐饮备案工作,镇食安办多次联合古镇办、规建办、市场监督管理所、城管、派出所等部门,召集古镇区域内无证照小餐饮经营户开展培训。
镇食安办牵头召开每周工作例会,通报一周情况。各相关部门于每周五例会结束,领取商户信息,对商户进行逐一上门服务,检查是否达到备案要求,对未达标者提出有整改期限的具体整改要求,约定时间内继续上门检查,直至整改完成。
宋宝龙告诉记者,只要具备上海市小餐饮备案基本条件的商户提出申请,在达到一系列规定和要求后,即可为其发放临时备案公示卡。“核发公示卡只是第一步。”宋宝龙表示,古镇已建立起一套包括巡查、追责等在内的联动机制,今后,相关职能部门将侧重事中事后监管,协力指导商户坚守食品安全底线,规范经营,为市民游客提供放心食品。对后期出现的经营不规范的行为,将采取查处或注销临时备案等措施。
洋泾街道
20家经营户纳入餐饮监管体系
8月24日,记者在洋泾街道灵山路阿拉小厨看到,该餐饮店“一栏一码”已张贴上墙。一栏,即小餐饮备案信息公示栏,包括:街道小餐饮备案公示卡、从业人员健康证、监管人员等信息公示;一码,即诚信二维码,经过扫码,市民可看到街道诚信社区相关工作动态、经营店铺各类公示信息。目前,该街道已有20家小餐饮店铺纳入监管体系。
6月以来,洋泾街道“以网格为抓手、以自律为内涵、以诚信为引领”,开展小餐饮备案工作。年初经排摸,洋泾辖区内共有违法违规餐饮行业经营户84家。洋泾街道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诚信自律示范引领的作用,开展辖区小餐饮备案工作。截至目前,辖区内小餐饮备案意向业主共计33户,其中21户已向街道食安办提交了相关备案申请,20户通过街道审核。
该街道已通过备案的小餐饮经营户中,14户集中在灵山路融汇898创意园区,经街道食安办同其物业方沟通,街道食安办会同洋泾市场监管所明确了这批小餐饮备案者的五个统一原则:一是统一安装油水分离器;二是统一由新区废弃物管理中心收运其餐厨垃圾;三是统一油烟排放管道;四是统一由街道食安办制作小餐饮备案logo、服饰等;五是统一集中发放小餐饮备案卡。
据了解,洋泾街道建立了小餐饮备案专业监管信息与街道诚信数据对接机制,实现综合监管立体化。对于已经参与备案的小餐饮经营户,街道定期联动巡查,对其实际经营情况进行评分。当发现存在不符合小餐饮备案的相关规定要求时,即对其经营行为进行扣分,同时将其违反经营规定的行为记录在街道诚信档案数据库中。
诚信档案采取“负面清单”和评分制度,当“负面清单”的扣分项达到一定的分值时,信用分级进入“灰榜”。对于进入“灰榜”的小餐饮备案者,街道组织相关部门对其违反经营规定的行为进行“黄牌”告知,明确告知其已经违规的具体行为和整改期限。整改期满后,街道组织相关部门对其整改效果进行验收,如满足整改要求,则免除其“黄牌”警告,如仍不符合相关规范,则直接对其处以“红牌”处罚,即直接取消其小餐饮备案资格。
洋泾街道还利用“诚信洋泾”公众微信号向社会定期发布商户诚信信息。小餐饮备案制开展以来,相关投诉量减少,得到了周边居民的肯定。
洋泾市场监管所所长管莉表示,备案工作的关键在于事后监管,要用好社区中的各类监管力量,今后将进一步做好监管力量的统筹,把“被我管”变成“要我管”,保障百姓饮食的安全。
相关链接
小餐饮备案实施正负两个清单管理
根据《上海市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临时备案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临时备案实施“两个清单”管理。“正面清单”明确了申请临时备案的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在经营品种、经营场所、设备设施以及餐厨垃圾和餐厨废弃油脂处置、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要求。“负面清单”规定了经临时备案的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禁止经营的三类食品,严把食品安全以及不扰民底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