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夜归族的烦恼”何解

2020年11月26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日报 2017-03-17 00:00:00

希望地铁延长运营时间的呼声不断。这样的呼声里,究竟蕴藏着多少需求?延长运营,会带来怎样的改变?

■本版撰文见习记者 刘士心 记者 李继成

大都市的夜晚,总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赶不上地铁的末班车,延长地铁末班车的呼声一直不断。

最近,有媒体报道称,本市部分地铁线路将延长末班车运营时间。延运,能否解决“夜归族”的回家问题?又需要付出怎样的成本和代价?

如何更好地满足市民夜间出行需求,依然还是一道待解的题。

向着地铁末班车一路狂奔

在经历了不知道多少次跑岔气都赶不上末班车的无奈后,延长地铁营运时间成为“夜归族”们心中强烈的期望。

今年24岁的安娜是浦西一家商场的售货员。每天晚上9点30分下班后,她要赶着去搭乘2号线地铁,赶到龙阳路换乘16号线。16号线的末班车是晚上10点,所以,安娜只有30分钟的时间赶路。

半年前,安娜在周浦租了房。从此以后,她便开始了每晚的“与时间赛跑”。在郊区租房,在市区上班,像安娜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房价便宜,有大片居民区,吸引了不少人在浦东的周浦、航头等地租房。16号线,则是他们出行的主要方式。然而,对于“夜归族”来说,末班车为晚上10点的16号线,结束得实在有些早。

记者曾在龙阳路地铁站目睹这样的场景。晚上9点54分,16号线的站台中的广播开始提醒:本次开往滴水湖方向的车是今天的末班车,请站台的乘客抓紧上车。

10点03分,末班车车门关闭,然而还有一些人拎着大小包飞奔而来。望着缓缓启动的地铁,有人趴在旁边的栏杆上大口喘气,随后开始商量,出站后是叫辆出租车,还是去等公交车回家。前者,无疑要花费更多的钱,而后者,则意味着要绕上一段路、花费更长时间才能到家。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晚都在发生。每到晚上9点多,龙阳路地铁站2号线、7号线换乘16号线的通道里总有神色匆忙、疾步奔走的人群,有背着包、20出头的年轻人,也有拎着大包小包的中年人,甚至有拖着行李箱的人。

在经历了不知道多少次跑岔气都赶不上末班车的无奈后,延长地铁营运时间成为“夜归族”们心中强烈的期望。

“现在,每天都是急匆匆的,希望16号线晚上能延长运营时间,最好能到晚上11点。”有人对记者说,一整天紧张工作后,希望回家的路上,能够放慢脚步,悠闲一点。

地铁末班车如果能够延后,受益的不仅仅是上班族,还有来沪旅游的观光客们。随着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开张,距离乐园不远的川沙成为不少游客住宿的首选。

夜游迪士尼后回酒店休息,看似轻松惬意——开车从迪士尼到川沙只要10来分钟,然而,对于选择地铁的游客来说,却要“几经波折”:首先搭乘11号线,从迪士尼站坐到罗山路站,然后换乘16号线到龙阳路站,再换乘2号线到川沙。只要错过任何一个末班车,都会带来不小的麻烦。

2月13日晚上22点多,记者在龙阳路地铁站2号线站台里遇到了来自内蒙古的一群游客。结束迪士尼乐园的游玩,抱着毛绒玩偶的三名小朋友,在各自妈妈的带领下,匆忙赶往站台。

一位妈妈告诉记者,他们一行人来上海游玩,酒店订在川沙。“前一天晚上去了东方明珠,当晚返回酒店因为不了解情况,错过了前往川沙的2号线东延伸段末班车。”

所以,第二天带孩子们去迪士尼乐园游玩时,他们根据地铁末班车提前算好了时间,晚上9点看完迪士尼的烟火表演之后,一路狂奔,争取在10点20分前赶到广兰路,赶上末班车去川沙。

“如果地铁运营时间延长,可以不紧不慢地多逛逛,玩得更尽兴,那就更好了。”其中一位小朋友的妈妈说。

延长运营时间的现实需求

尽管晚上10点后地铁客流总量会出现急剧下跌,但在上海市中心的局部地区,如商业中心、重要交通枢纽、以及大型办公区等地,夜间出行需求仍然具有相当大的规模。

“城市数据团”是一群致力于通过数据分析城市运行状况的年轻人创立的微信公众号。该公众号曾分析过一组有关地铁的数据。

在浦东陆家嘴地区,地铁2号线停运前的半小时之内,出租车需求会出现非常明显的上升,上升的顶峰正是末班车的时间点。

对此,“城市数据团”认为,随着地铁停运,地铁站点附近地区会有大量的公共交通需求转移到出租车等非公共交通方式,“有时往往只需要再延迟一小时甚至半小时,就能将这些被遗漏的需求转移回公共交通方式上,而不需要更多依赖出租车、专车等高能耗和高排放的非公共交通工具”。尽管晚上10点后地铁客流总量会出现急剧下跌,但在上海市中心的局部地区,如商业中心、重要交通枢纽、以及大型办公区等地,夜间出行需求仍然具有相当大的规模。

在2号线广兰路地铁站,到浦东国际机场方向的末班车是晚上10点,到远东大道方向是晚上10点24分。如果错过末班车,就只能出站坐公交、打出租车去唐镇、浦东国际机场等地。

2月15日晚上10点20左右,广兰路地铁站内,开往远东大道方向的列车正敞开着门,一波乘客急忙上车。与想象中乘坐末班车要人挤人相比,这趟末班车的过道里没有站满人。

10点28分左右,从浦西开来的列车在广兰路站停下,一些乘客下车后,跑去对面准备换乘东延伸段列车。工作人员不得不解释:“去浦东机场方向的末班车今天已经运营结束。”

拉着行李的小张是从外地来上海旅游的,她并不了解广兰路的换乘截止时间。听到周围有人吆喝拼车前往浦东国际机场,她问了问价钱,随后上了车。

“城市数据团”称,地铁延运一小时,运营成本毫无疑问将有所增加,但地铁的运营成本在复杂城市系统中不能被孤立看待。

根据现有轨道交通运营的客流数据,结合出租车、专车等数据,“城市数据团”的成员通过测算认为,如果上海地铁系统延运1小时,上海轨交客流量将增加约13万人次,相应的,个体机动化出行将减少约8万车次,每天全市小汽车行驶里程将减少约100万公里,减少碳排放量约270吨,相当于种植约54000棵树。

还有业内人士分析,地铁延长运营后,不仅能为餐饮夜市提供更多客流,消费者活动的半径也将得到进一步放大。

“如果地铁延长运营时间,对我们商场来说,扩大了客群的辐射面。像我们商场比较靠近9号线,很多居住在松江的顾客也会来我们商场。”第一八佰伴总经理办公室主任胡婷说,地铁延运对商场一些营销活动意义也很大。“例如说,跨年活动都要持续到凌晨之后,如果地铁延长运营到凌晨,会为搭乘公共交通的顾客提供方便。”

特定时间段延运或许可行

轨道交通要有“天窗期”用于轨道、车辆、信号、隧道等各系统进行检查、保养和维护,专家表示,北京、上海等城市可以在周末、节假日及重大活动时考虑延长运营时间。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今年4月1日起,1、2、7、8、9、10号线(不含2号线东延伸)逢常态周末(周五、周六)及节假日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延长运营60分钟。第二批延时也紧随其后。7月1日起,3、4、6、11、12、13号线,逢常态周末(周五、周六)及节假日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延长运营60分钟。到2018年底,上海中心城区地铁运营时间将过午夜零时。

地铁运营时间延长,晚上10时以后才下班的人们,可以不再一路狂奔追赶地铁;节假日逛街购物,也可以不再为寻找一辆出租车使出浑身解数。

事实上,去年12月起,上海地铁客流量前三的1号线、2号线和8号线三条线路已经实施周末延长30分钟运营试点,同时考虑2017年把延长运营时间扩展到其它线路。

那试点过程中,客流情况怎么样?

上海地铁运营部门介绍,去年12月2日和3日,上述三条线路共加班36趟车,运送乘客累计1.2万人次。到目前为止,三条线延时运营的客流量,每个周末基本保持在1.2万人次左右,平均每趟车300多人。目前,上海地铁正常运营时间每天约17小时,工作日每天全网络的客流量在1000万人次。其中客流量最大的2号线工作日每天在150万人次左右,平均每小时约8.8万人次。

“从总量上来说,目前延长运营时段内的客流量的确有限,但毕竟周末延时运营开展的时间还不长,今后也有可能会逐步增加。”上海地铁运营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事实上,国外一些城市已经实现了地铁的通宵运营。“不仅纽约,现在伦敦在周末也有通宵线路,同时,通宵地铁对当地经济也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上海同济大学教授孙章说,不过,中国地铁在设计之初没有考虑过通宵运营的可能。

“对于地铁来说,安全永远是第一位,是否能压缩夜间维修保养时间,要看实际情况。而同时,深夜的客流量明显低于白天,即便是客流量相对较高的地方,不妨通过加密公交车或有轨电车等地面交通工具来解决。”孙章表示,轨道交通要有“天窗期”,就是在列车运营结束后,要留下足够的时间对轨道、车辆、信号、隧道等各系统进行检查、保养和维护,有的可能还涉及施工改造,目的是为保障次日的运营安全。

据他介绍,纽约有些线路之所以能做到全年无休,主要是因为这些地铁线路有三、四线,其实对内是轮休的,给轨道维修保养留下了充足的时间。而中国地铁很多都是“一来一去”,轨道无法轮换,客观上不具备全天运营的条件。

孙章建议,北京、上海等城市可以在周末、节假日及重大活动时考虑延长运营时间,比如春运期间一些重点枢纽如虹桥火车站,经常有深夜到达的旅客,就需要地铁来承运。而平时周末运营时间延长,客流量的增长可能也会有一个培育过程,另一方面也与“深夜经济”到底能吸引多少客人有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