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用公益化解社区难题

2020年11月26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日报 2016-09-01 00:00:00

社区里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社区治理与慈善公益结合,众人的公益热情会让原本难以解决的问题容易起来。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章磊

大妈们爱上了垃圾分类;退休医生上起了养生、急救课;年轻父母们当起了“临时交警”……在社会组织、社区及街道的支持下,居民们投身到各种公益慈善活动中。

对行善的热情,让社区的氛围变得更为和睦,邻里之间更加友爱。当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爱的事业”,社区的一些疑难杂症,也随之得到了解决。

变废为宝献爱心

“这可是一件大好事,既能解决垃圾分类,搞好小区环境卫生,又能为社会奉献爱心。”

8月13日上午,吕凤贞带着攒了近一个月的旧报纸,来到了浦兴路街道金桥湾居民区的下沉式广场。卖掉旧报纸后,她当场就把得来的钱给捐了。

每个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吕凤贞都会跟邻居们一起,来到下沉式广场参加在这里举行的“环保加慈善垃圾变爱心”活动。

一提到这个活动,浦兴路街道金桥湾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倩就很兴奋:“这个活动,真的让我们居民区获益良多。”

她告诉记者,金桥湾清水苑是上世纪末建成的商品房小区,面积大、居民多。之前,居民们并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环卫工人对混在一起的垃圾难以处理,导致小区环境脏乱,尤其到了夏天散发出阵阵异味。

为了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居委会四处动员,但居民们并不配合,收效甚微。

转机发生在2012年8月。有一天,一位居民找到居委,他是台湾慈济基金会的志愿者,表示基金会希望与居委合作,倡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把家中可回收的垃圾“变废为宝”,变卖所得作为社会救助资金,帮助那些困难弱势群体。

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在每月第二个星期六上午,在居民区下沉式广场举办“垃圾变爱心”大型宣传活动,倡导垃圾分类,将可回收垃圾回收变卖,所得爱心款交慈济基金会,用作慈善。此事一经宣传动员,得到了居民们的积极响应。

今年69岁的吕凤贞就是这一活动的拥护者之一。“这可是一件大好事,既能解决垃圾分类,搞好小区环境卫生,又能为社会奉献爱心。”她说。

自那之后,吕凤贞就对垃圾分类上了心,不同的垃圾放入不同的垃圾桶,没用的纸板箱、旧报纸收集起来,等回收日那天拿出来,由基金会志愿者帮助分类后变卖。

居民区里,像吕凤贞这样的热心者越来越多。小区里原有两位居民,对居委组织的垃圾分类不屑一顾,了解到“垃圾变爱心”活动后,完全改变了态度,不仅成为宣传垃圾分类的志愿者,且表现特别积极,带动了一批居民。“这是在积德啊。”其中一位居民说道。

张倩告诉记者,“垃圾变爱心”活动变卖废品所得的捐款,已经有6000多元了。“上个月,又卖了212元。”

今年4月,居委会又主动与环保科技公司合作,请他们来指导垃圾分类,争取做得更规范。之后,居委会成立了酵素培养小组,利用果皮、菜皮等一些垃圾制作无污染的洗洁精,充分变废为宝,还经常结合垃圾分类举办环保讲座,放映科普电影,进行有关知识解答,普及科学常识。

如今,每天一有空,吕凤贞就会到小区的老年活动中心去。她现在是酵素培养小组的副组长,要轮班观察制作的酵素。这些纯天然制作的洗洁精,会被作为礼品,奖励给那些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礼物虽小,却激发了居民的热情。

金桥湾居民区的成功经验如今正在推广。据悉,浦兴路街道已有18个居委会、32个居民区进行了垃圾分类试点。2015年10月,浦兴路街道联合浦东民革,也加入到了每月的“垃圾变爱心”活动中来。

“自从开展了‘垃圾变爱心’活动,不仅我们的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得更好了,小区脏乱的环境也改变了,居民们对自己的家园越来越关注、珍惜。”张倩说。

赵医生送健康

“往外翻,两指宽,齐眉露耳,枕后交叉,额前打结。”这是赵一鸣自编的应急创伤包扎口诀,不到二十字,却让一项复杂的技能变得通俗易懂。

“烧菜要少放盐,健康管理小组赵医生的劝告一定要听额!”惠南镇荡湾社区居民孙奶奶是赵医生的忠实“粉丝”,经常传播赵医生的生活理念。

赵医生名叫赵一鸣,也住在荡湾社区,曾是南华医院的一名医生。2011年退休后,一下子从很忙到很闲,让赵医生感到无所事事,“感觉没有了精神寄托。”

他去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的烹饪班。看着讲台上也上了岁数的老师神采奕奕,赵一鸣想到,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发挥一下余热。

凑巧,荡湾居委得知社区里有这么一名资深医务工作者,找上门来,希望赵一鸣能够给居民上上课,讲讲如何保健养生。双方一拍即合,昔日的赵医生,变成了荡湾社区健康自我管理示范小组的组长。

于是,赵一鸣又穿上了白色的工作服。他根据健康小组的活动要求,带领小组成员们从日常饮食保健、心理健康、养生锻炼等方面着手,为本小区及其他小区的居民带来了合理膳食、心理疏导等讲座,还组织大家进行“日行万步”等健身活动。

今年71岁的周今初第一批加入健康小组。当时,小组一共22个人,大家年纪都不小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希望更好养生,但又没有专业知识。

赵医生帮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每月两次的小组活动,他都会精心安排,认真备课,生动讲解,与大家一起分享预防慢性病、养生保健方面的知识,还主动为小区居民测量血压。

这深受小区居民的欢迎。“赵医生讲的课,通俗易懂。”周今初说,“就比如那次讲被猫狗咬伤怎么办,他就用了一个新闻作案例,说是一个人3岁时被狗咬伤,当时没问题,结果19岁参军时病发死了。然后赵医生告诉我们,如果被狗咬了,当天没条件打狂犬病疫苗,隔了两三天依然要去打,不能因为没症状就疏忽了。”

生动的保健课,让不少居民在“寓教于乐”中,逐步改善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也对养生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他们也在将这些知识传播给更多人。

赵一鸣还是一名红十字急救志愿者,并且拥有新区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师资上岗证。退休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社区、学校、工厂等地,为群众普及救护知识。

为了让大家喜欢听、容易记,他每次上课都会针对不同听课人群调整讲课内容。为了把枯燥的培训内容讲得生动有趣,他从电视、报刊、杂志上收集了近22个案例,用讲故事、PPT的形式,让大家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地了解健康养生知识。

“往外翻,两指宽,齐眉露耳,枕后交叉,额前打结。”这是赵一鸣自编的应急创伤包扎口诀,不到二十字,却让一项复杂的技能变得通俗易懂。

而这样的口诀,还真派上过用场:一位老人在早锻炼时不慎摔倒,头部出血,听过赵一鸣讲课的居民,按照急救知识先行为老人进行了止血包扎,又联系家属送医,让老人及时得到了救治。

“如果大家都能掌握一些急救常识,那么在遇上意外情况的时候,就更有信心去救助自己或者他人。”这是赵一鸣的想法。在荡湾社区,事实也的确如此,邻里互助让整个社区变得更加友爱。

“爱在路上”保安全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大家欣喜地发现,以往校区交通拥堵、险象环生的现象有了明显改变。

9月1日,进才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开学了。花木街道联洋社区的家长们,也重新开始“上岗”了。他们的任务,是在校门口,护送孩子们安全进出校园。

说是工作,其实是联洋社区开展的一项公益活动,名为“爱在路上”。活动从去年11月开始,目的是为了治理进才实验小学附近区域的交通拥堵问题。

这是一个不小的问题。进才实验小学有3000余名学生,其中三分之一的学生上学、放学由家长开车接送。马路对面还有一个东方幼儿园,园里有约500名幼儿。然而,校门口的丁香路是两车道,车辆停靠时只能使用一根车道,而且经常有隔夜停靠在马路边的车辆。

每天早高峰,上班、送学车辆,以及停靠的汽车,让交通一片混乱,不仅造成出行不便,更产生了不小的安全隐患。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校、社区、政府职能部门多方合力。然而,首先需要一个牵头人。

这时,一对双胞胎的妈妈吴向丹站了出来。去年9月,联洋社区启动“微公益微自治”大赛,在社区领导的鼓励下,她毛遂自荐,“我愿意尝试做这件事。”

当时,吴向丹的一对双胞胎儿子还在读幼儿园。她说:“作为联洋社区的居民,我乐意为改善身边的环境做些事情,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今后上学能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

于是,工作开始紧锣密鼓地展开。在与学校老师初步沟通讨论后,通过从校区交通缓解方案的征集开始,吴向丹与联洋妈妈俱乐部创始人庄文菁、联洋居民黄莉莉和从事公益组织多年的联洋居民陈怡等几位妈妈一起,共同开始校区交通缓解方案的策划和支持之路。

很快,“爱在路上”公益小组成立,一批志同道合的家长纷纷加入,组成了家长志愿者队伍的骨干。

学校、交警、城管部门也予以了支持。学校通过家委会全校家长会议,呼吁家长踊跃参与交通安全执勤:浦东交警支队五大队则给予专业指导,同时优化路面停车位,并加强警力,增设执勤岗位:花木城管中队也增援执勤,并整治沿街商贩乱设摊,畅通道路。

2015年11月2日,“爱在路上”公益活动正式启动。每天清晨,家长志愿者们在学校门口早早就位,引导接送学生的车辆按序靠边停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地打开车门并帮助学生拿好学习用品,护送进入人行道;同时提醒开车家长快速驶离。

活动开展后,短短两周,家长志愿者人数如滚雪球般增加到了900多人。30余名老志愿者每周执勤,其余家长每学期只需轮一两次。早上7点30分到岗,值班一小时;下午3点45分到岗,值班半小时。

“别看时间不长,但正好是上下班时间,对上班族来说,要参加这项公益活动,还需要整个家庭的支持。”吴向丹告诉记者,“不少家长参加完活动之后都是跑着去赶公交地铁上班的。”

活动的效果很明显。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大家欣喜地发现,以往校区交通拥堵、险象环生的现象有了明显改变。“送孩子去上学时,安心多了。”有家长说道。

成果,还体现在其他方面。自从“爱在路上”活动启动以来,接送孩子的家长更遵守秩序了;志愿者家长的孩子们也为父母感到骄傲,并学会了感恩;不少此前不熟悉的邻居,因为这项活动成为了好朋友。正能量,在整个社区里传播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