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的队伍正逐日壮大,其中不乏豪车的身影。司机们行走在政策的边缘,甘苦自知。新政的出台,会不会成为一针“强心剂”?他们的期盼,或正是细则应考虑的方向。
8月13日上午11点,烈日当空。家住浦东的小张,开着私家车“兜马路”。
“滴滴滴……”手机响起,他急忙拿起手机“接单”。这是滴滴公司派发的一单从源深体育中心到浦东机场的约车单。已经开到世纪大道的他,在“大转盘”转了一圈,赶去接人。
小张是一名网约车司机。目前,在全国光滴滴平台一家就集聚了上千万名小张这样的司机。此前,网约车的合法性没有明文规定,他们一直游走在“灰色”地带,还会因非法营运被处以高额罚款。
7月28日,《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将于今年11月1日起实施。这意味着,网约车司机将拥有合法的身份,那么,他们的“春天”是否到来了呢?
网约车队伍壮大
时间自由、能赚钱,使网约车专兼职司机队伍不断壮大,甚至不乏豪车的身影。
8月12日上午10点左右,记者预约了一辆滴滴专车。差不多10分钟后,一辆白色凯美瑞停在了面前。行程半个多小时,记者与专车司机聊了一路。
司机师傅姓范,30多岁,来自河南,做网约车这行已经两年多了。“比上班赚得多。”说起入行原因,他解释说,“我原来在公司里做,朝九晚五,一个月才三四千元,扣掉房租、饭钱、路费,所剩无几。后来,听朋友说,做网约车司机,一个月能赚上万元,我就辞职转行了。”
范师傅最初做的是滴滴快车司机,车子是公司配的,每月底薪5000多元,接单多的话还能拿提成。对于这样的收入,他很满意。
当天下午,记者约到了一辆“宝马”。司机向师傅是上海本地人,“我偶尔才会出来接单,主要是了解一下行情。”
其实,向师傅不只是兼职的专车司机,他拥有7辆私家车,并雇了一帮司机开专车。
“前几年,我做的是实体店生意,效益不好,都赔了。去年,我买了一辆二手车,雇司机做专车。没想到,一辆车一个月能赚近3万元,扣掉20%的平台费和油费、车险、维修费,我跟司机对半分,一人也有近万元收入。”他说道。
尝到专车的“甜头”后,向师傅决定把钱投资到专车生意上。近一年来,他总共购进了7辆二手车,凯美瑞、帕萨特,各个档次都有,平均下来每辆车购进价大约8万元左右。他又先后聘请了几名专职驾驶员,都加入了网约车队伍。
做专车有多赚?向师傅算了一笔账:“专车起步价比出租车高,以舒适型专车为例,一般是15元。每公里里程费2.9元,低速行驶、远途还要增加费用。如果是上下班高峰,里程费都翻倍。专车平台公司还对接单多的司机有额外补贴。这样算下来,司机每个月赚上万元不成问题。”
“2个驾驶员做滴滴,4个在优步接单,平均每人每天都能做上千元,分下来,我一个月就能赚7万元,一年购车成本就回来了,比做实体经济的生意利润高多了。”向师傅乐滋滋地说道。
赚得多、时间自由,吸引了不少兼职司机加入网约车队伍。
家住浦东祝桥镇的王师傅,是一家物流公司的仓库管理员,工作地点在虹桥机场附近。每天上下班,开车来回就要近百公里。为了“赚”出上下班的油钱,他注册了“滴滴”,当了名“顺风车”司机。“我几乎每天上下班时,都会顺便载客,单程四五十公里也就收五六十元钱。对于顾客来说,比搭出租车和专车都便宜。”
做公务员的小张,背着上百万元的房贷,几千元的月薪捉襟见肘。1个月前,他利用双休日做起了专车司机。“我一般从上午11点做到晚上七八点,一天平均能赚四五百元,一个月下来,就有三四千元的进账,够还一部分房贷了。”他说。
奔驰GLK、卡宴、宾利、法拉利……网约车队伍里也不乏豪车的身影。
“星期五晚上,会有很多豪车出来接单。”向师傅说,并不是所有司机都是为了赚钱加入的网约车,在他的朋友圈里,许多“土豪”也会跑出去开专车。
“有次,我跟朋友出去打麻将,打着打着,有一个朋友扔下麻将牌,开着奔驰接单走了。”向师傅说。
不管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玩票”,一个客观的事实是,网约车司机的队伍正在不断壮大。
“一入滴门深似海”
“一入滴门深似海。”陈师傅的一句话,道出了网约车司机的酸甜苦辣。
8月14日早上8点15分,滴滴快车司机陈师傅,准时来到记者住的小区门口。
他开的是一辆五菱之光,遮光板上的塑料纸还没有扯掉,“这车是去年买的。我开的时候,保护得很好,塑料纸一直没舍得扯掉,这样可以防灰尘。”
看到记者要坐副驾驶位,他赶紧把座位上装着包子的塑料袋拿起来,说:“我早上7点不到就开始跑车了,一直在接单,买了3个包子还没来得及吃呢。”
“做这行,挺辛苦吧?”记者接着他的话问道。
“一入滴门深似海。”他叹了一口气,说起开网约车的酸甜苦辣。
陈师傅来自江苏盐城,7年前到上海,最初开黑车,今年暑假才开始开滴滴快车。“开快车,比黑车正规些,但更辛苦。公司对接单多的驾驶员有补贴。就拿今天来说吧,你这是我接的第四单,我得在10点前做到8单。这样,就能凑够每周69单的指标,可以拿到400元的奖金。”他说。
早出晚归,对于网约车司机来说,更是“家常便饭”。即便做兼职,也是这样。
“虽然我只开顺风车,但顾客要求的时间往往跟我上下班时间不一致,我只能尽量迁就。”专做“顺风车”的王师傅说,“就拿前几天我‘抢’的预约单来说吧,顾客要求6点30分到达虹桥机场,我5点不到就去接人了。送完顾客,索性提早到公司补觉。下班也一样,有时候在公司等到12点才到机场接客。”
辛苦还能克服,有时遇到一些挑剔的顾客,让网约车司机颇感头疼。
陈师傅说,有些乘客会提出一些无理要求,例如绕道接人、随意改路线、十字路口下客等。“前两天,送客人去张江长泰广场,路口都标着黄线呢,警察就站在旁边,她非要下车。跟她说了不行,就往前开了一点路,她下车后直接给了我一颗星的最低评价。”他无奈地说道,“网约车做的就是口碑,我跟公司解释过了,但没用的。口碑差了,会影响到我接单的。”
两个月前,范师傅从开快车转为开专车。“赚得少了,开车时间长了。”他抱怨道,“开专车,扣掉交给平台的费用,再加上每个月租车钱7800元,我一个月至少要赚1万元才能勉强负担起。每天至少要跑够12个小时以上,才能赚到钱。”
“现在开专车的特别多,预约单全靠抢,实时单靠运气。”他说,“这点就不如出租车了,他们可以随时揽客,我们就只能死等,等着顾客下单。”
据他介绍,预约单是顾客提前预约好的,一般路途远、金额高;实时单则是顾客临时叫的车,往往距离短些。
“说也奇怪了,不论我速度有多快,经常抢不过老司机。偶尔抢到了预约单,居然是短途的。昨天我就抢了4个短途预约单,基本没赚到钱。”他说。
至于原因,他含糊地归结为“可能是公司那边对老司机有所照顾。”
除了抢单难、工作时间长外,专车司机最大的麻烦,在于没有合法身份的尴尬。
“有次我送客人去机场,被执法部门抓到了,罚了3000元。我听说第一次被抓是要罚1万元的,估计是公司帮交了大部分。不过,3000多元,相当于我半个月白跑了。”说起以往的经历,范师傅心有余悸。
尽管开专车经常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但陈师傅还是挺喜欢这一行的。“干这一行,可以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大家如果聊得来,这一路都会很开心。”
有人欢喜有人忧
网约车新政出台、滴滴和优步“联姻”,是否意味着这个行业的“春天”来了呢?对于顾客和司机来说,喜忧参半,冷暖自知。
7月28日,《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将于今年11月1日起实施。其中明确,网约车合法了。这是否意味着这个行业的“春天”来了?对于专车司机来说,是否是个喜讯?
“我们以后不用担心被查车了!”向师傅对专车有合法身份表示了欢迎。
向师傅曾与其雇佣的7名专车司机有过约定,如果被抓到,罚款自负。“这个约定,看似我无责,但一旦司机被抓,罚款他们付,而车子要扣押一个月呢,我就损失了1万多元的进账呢。”他说。
对于另一项关于禁止外牌车做网约车的规定,向师傅说:“还好我有先见之明。”原来,他的7辆专车都是沪牌,“这些牌照不是我的,都是以亲朋好友的名义拍到的。当初决定全部用沪牌,主要是考虑到高峰时段能上高架,不会影响生意。”
相比2015年10月颁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网约车将不再遵循“出租车8年报废”的硬性要求,而是按照里程报废,“行驶里程达到60万公里时强制报废,没有达到60万公里,但使用年限达到8年须退出网约车经营”。
“这项规定,对于私家车做网约车来说,折旧成本少了很多。”向师傅告诉记者,“自己买的7辆车,即便退出网约车经营后,还可以继续作为社会车辆使用。如果转卖,价格也不会太低。”
对于兼职做专车司机的小张来说,他最满意的是新政中,平台可以“根据工作时长、服务频次等特点”,与驾驶员签订“多种形式的劳动合同或协议”。“私家车做专车,最怕的就是出交通事故。车子撞了有保险公司理赔,要是驾驶员受伤了,能算工伤吗?如果跟平台公司签订合同,多少有些保障。”
新政出台后,有人欢喜有人忧。特别是对于外牌车主来说,或将告别专车工作。
“叫车吗?马上就能走。”周一中午12点,赵师傅送完一单客人,又回到地铁站门口揽客。烈日下,他将湿透的毛巾盖在头上,无奈地说:“我跑黑车好几年,有了网约车才告别黑车生意。没想到新政出台后,我又要干回老本行了。”
除了新政外,专车司机最为烦恼的就是平台公司的补贴越来越少,甚至可能取消。
8月1日,占据中国网约车最大市场份额的滴滴出行宣布收购优步中国区业务,合并后将占据中国90%以上的移动出行市场。
两巨头联姻引起了包括向师傅在内的网约车主警觉。“一旦垄断了,给专车司机的补贴就会减少。而垄断之后,下一步必然是涨价。那么,顾客就会减少,我们的生意就会受到影响。”
一直使用网约车上下班的小周,是个小白领。她对网约车疯狂打折的那段时间记忆犹新,并称之为网约车的“蜜月期”。“我记得,有的平台充100元送100元,相当于乘车半价。我当时一下子充了5000元,用了4个多月。”
随着叫车的人数和司机增多,网约车渐渐进入了“过渡期”。每个平台都有优惠,力度却没以前大,只保持在6-8折。
“如果网约车涨价了,那还不如搭出租车或者换乘地铁更划算。”小周说,现在自己已经减少了约车频率,将每月打车费用控制在2000元以内。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以最大限度提升用户出行体验为业务方向之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针对乘客的红包补贴和司机的奖励将继续发放。”滴滴公司如此公开承诺。
但有业内人士表示,长远来看,减少补贴是必然的,这也是此次合并的目的。
“本来就不赚钱,如果没有补贴,还跑个啥!”范师傅说,做完这几天,他就不干了,准备重返职场,做个上班族。
向师傅也在琢磨,想要寻思着干个“正经活”。“这个生意看政策和平台脸色,现在滴滴优步合并,如果明天车费涨了,平台补贴也没了,生意就难做了。”
向师傅现在最盼望的是,不久后将出台的网约车新政细则,不要设置更多门槛,能让他有更多的生存空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