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宋佳骏在多座地铁车站累计志愿服务时长532小时,成为上海市高中生志愿服务的“公益状元”。他组建的北蔡中学志愿者队伍,成为地铁车站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个暑期,上海地铁第二运营有限公司“乘客委员会”迎来了一名最年轻的委员——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应届高三毕业生宋佳骏。
从高一到高三,宋佳骏在多座地铁车站累计志愿服务时长532小时,远超上海市高中生志愿服务需满40小时的要求,成为上海市高中生志愿服务的“公益状元”。
395座车站他都去过
每次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但宋佳骏从不觉得累,因为那种被需要的感觉让他感到很开心。
宋佳骏是一名标准的“铁丝”——地铁粉丝。
5岁时,他在地铁2号线东昌路站第一次乘坐地铁,这种交通工具一下吸引了年幼的他。“当时对地铁这种在地下穿梭的交通工具感到特别新奇,就像突然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一样。”宋佳骏笑称,自己与地铁是“一见钟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宋佳骏开始探索起地铁背后更为丰富的世界。记线路、报站名、甚至听声音判断列车类型……这些“铁丝”入门技能早已不在话下。现在,在上海市内的任意一个车厢或者站台拍摄一张不透露位置信息的照片,宋佳骏都能立刻准确报出照片的拍摄位置。“坐得多了,也就熟悉了。”他说。每年一有新线开通,宋佳骏还会带上相机,第一时间前去体验,截至目前,上海地铁网络全部395座车站,宋佳骏都去过。
上初一时,宋佳骏通过“上海地铁”贴吧建立了一个200多人的上海市地铁爱好者团队,团队中不乏站务员、司机等专业人士。“铁丝”们通过这一平台互相交流,将自己对上海轨道交通服务以及线路规划上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地铁运营管理部门,以提高地铁的服务水平。
2013年初二的暑假,在人民广场站,宋佳骏开始了他的地铁志愿服务。
“请问厕所在哪里?”这是宋佳骏记忆中的第一个帮助请求。“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是一个拎着箱子的男性乘客。虽然只是一个特别简单的问题,但我在志愿服务中第一次感受到了被需要的感觉,觉得特别开心,回答完之后,乘客的那一声‘谢谢’带给我的满足感也不是物质奖励能够衡量的。”他说。
当年9月起,宋佳骏便固定每周末来到人民广场站担任地铁志愿者,为来往乘客提供帮助。虽然每次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但宋佳骏从不觉得累,帮助别人带给他的快乐反而让他越干越起劲。
“对地铁的爱好和对乘客的理解,一直支持着我参与志愿服务,在服务中还能拓宽知识面。”宋佳骏说,尤其在春运期间,看到把乘客送上回乡路途的时候,会感到很开心,很有成就感。
地铁志愿服务并非只有指路、买票这么简单。2016年暑假,龙阳路地铁站,一名印度乘客请宋佳骏帮忙订购去往印度新德里的机票和当地的酒店,尽管这名乘客的英语发音让宋佳骏有点理解困难,但他还是耐心地反复与乘客沟通,最终顺利订购。2018年寒假,同样在龙阳路地铁站,一名乘客醉酒呕吐,宋佳骏跑去附近面包店要来两个塑料袋后,与乘客的妻子一同将其扶上楼并帮忙拦了一辆出租车。
“5年来大大小小的突发事件遇见过很多,每一次都是不同的体验。”宋佳骏说。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2015年起,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情况成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重要记录内容之一,其中高中阶段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不少于40小时。学生社会实践情况依托“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和“上海市学生社会实践信息记录电子平台”进行记录与监督。
截至目前,在上海市学生社会实践信息记录电子平台上,宋佳骏以532小时的总服务时长位列志愿者服务排行首位。而这个数字仅是高中阶段经过平台记录的结果,如果从宋佳骏初二开始志愿服务算起,时长已经超过1000小时。
带领同学一起做公益
宋佳骏不仅自己做志愿者,还在学校里组织同学建立起了一支真正的地铁志愿“学生军”,与学校里其他社团有所不同,加入地铁志愿者团队还需要考试。
早些时候,宋佳骏加入过的志愿者团队中成员多为成年人,“但感觉不如与同龄人交流起来那么合拍,所以就想着建立一支真正属于学生的地铁志愿团队。”他说。
2015年,宋佳骏进入北蔡高级中学就读。他发现,在学生需要完成相应学时志愿者服务的背景下,学校能提供给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渠道并不多。已经有了两年地铁志愿服务经历的宋佳骏便向学校提出,能否在学生中组建一支地铁志愿服务队。
宋佳骏的想法得到了校领导的支持,队伍组建正式开始。秉着“志愿服务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初衷,宋佳骏希望每一名申请入队的同学都要写入队申请,每一份申请要由他逐一审核通过后,才能参加接下去的专业考试。
专业考试的内容多为“龙阳路地铁站有哪几条线路经过”这样难度较低的题目。“建队的初心是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展现出我们中学生的精神风貌,如果题目难度过大,反而抹杀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宋佳骏说。
“当时我看到不少学生在专用教室‘考试’,觉得很奇怪,一打听才知道是在选拔队员。”北蔡高级中学政教主任崔辉对这次招募印象深刻,他说,“宋佳骏有一套综合的评价体系,有些地方可以说比学校做的还要好。”
2016年1月,宋佳骏首次带队去地铁站进行志愿服务。从第一批20人,到第二批50人,再到现在在队人数240人,先后有400多名同学加入了这支地铁志愿服务队。
去年元宵节,宋佳骏带队前往豫园站帮助疏导大客流。由于灯会游客众多,队员们的志愿服务从下午1点开始,持续到晚上9点半。大家的用心付出得到了来自地铁运营方的肯定——寒假后开学第一天,学校就收到了来自共青团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委员会的表扬信。
在宋佳骏的带领下,地铁志愿服务队的足迹遍及上海地铁龙阳路、虹桥火车站、陕西南路、南京东路、花木路等车站。去年,队伍还被评为浦东新区明星社团。
宋佳骏说,在地铁里做志愿者,是出于对志愿服务的一种喜爱。而他的这份喜爱,也影响着其他同学对于志愿服务的认识。
崔辉记得,宋佳骏第一次引起学校关注,是他在升高二那年暑假的新生报到日,组织同学们开展校园引导志愿服务。
“那次的印象特别深,学生们分工明确,校门口还有负责摄影摄像的,设备全部自带。之前从来不安排学生志愿者的会场里,也有了志愿者的引导。会议结束后,家长和学生前去各自班级办理相关手续时,每个班级门口也都有学生负责引导,一切都井井有条。”崔辉说。
这一切,都是宋佳骏精心策划组织的。一年前,当宋佳骏入学报到时,曾因对学校的陌生而找不到要去的地方,在他看来,新生报到日是新生与新生家长对学校建立第一印象的时刻,应该借此机会展现出对新生的热情和学校的风采。
向学校提出申请后,时任校学生会主席的宋佳骏通过学生会面向全体学生招募新生报到日志愿者,不少先前跟随宋佳骏有过地铁志愿服务经历的同学都踊跃报名。
“大家为什么这么积极?宋佳骏的榜样作用功不可没,地铁志愿服务的经历已经影响到了学生们对于志愿服务的态度。”崔辉说,“像宋佳骏这样的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到哪个大学、哪个单位,都会是佼佼者。”
地铁文化的一部分
宋佳骏希望将北蔡高级中学的志愿服务队打造成一个品牌,向更多的人传递志愿服务的理念。
2008年,以“地铁安全、社会共治”为宗旨的上海地铁志愿者服务总队正式成立。上海地铁作为大众出行首选的公共交通工具,其志愿服务拥有广阔的平台和丰富的内容,在开展维持秩序、安全防范、引导乘客、提供咨询、宣传文明乘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众多在校学生、公司白领和退休职工投身地铁志愿服务活动。目前,上海地铁志愿者服务已形成了常规志愿服务、应急志愿联动服务和“随手公益”平安地铁志愿服务三大板块。
其中,常规志愿服务包含内部员工群体和社会组织群体两支队伍,共有2万余名志愿者,每天在地铁服务的志愿者约300名。去年上海地铁志愿服务总计7.6万余人次,服务时长约14.9万小时。而宋佳骏带领的这支“学生军”就属于常规志愿服务中的一支。
“总队对志愿者登记、注销等流程有严格管理,同时为志愿者工作提供便利。”申通集团团委书记卢思杰介绍,公司还在一些车站建立了培训教室,通过集中演练、岗前培训、发放手册等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依靠完善志愿者管理制度,来不断提高志愿者队伍的自我管理、自我运作的能力。
他评价,宋佳骏带领的这支志愿者队伍,经过几年的运作,已经逐步走向成熟。
眼下,宋佳骏已经高中毕业。明年1月,是北蔡高级中学地铁志愿服务队成立3周年。宋佳骏说,即便自己离校了,也还是会继续为这支队伍贡献力量。
“地铁志愿服务仅仅是北蔡高级中学学生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随着学校因航海文化教育被评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学校各个层面的志愿服务也都会跟着加强,还能带动区域内其他高中一同加入。”他说。
川沙中学的学生已率先加入这支志愿者队伍。在高考结束后的这个暑假,宋佳骏带领川沙中学和北蔡高级中学两支志愿者队伍,在龙阳路地铁站和虹桥火车站轮班服务了1个月。
“团队管理机制一定要规范。”这是宋佳骏在“学生一定要有自发的志愿服务意识”之外,对团队发展提出的又一个要求。在校期间,宋佳骏就为学校志愿服务队设计了一款志愿服务队专属袖章。接下去,他还计划着手设计队伍队标、队伍名称、队服,同时尝试拓展服务范围。
宋佳骏的心愿是,将北蔡高级中学的志愿服务队打造成一个品牌,传递志愿服务的理念,引领城市文明新风尚,使之成为上海地铁文化的一部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