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龚国平:浦东新区公用事业管理署专职信访员,先后荣获2009年浦东新区“十佳自强模范”、2011年浦东新区“十佳职工职业道德模范”称号,是浦东新区环保系统信访工作的老先进,爱岗敬业精神远近闻名。他以病残之躯,十年如一日,负责新区24小时公用热线,处理的信访件数以万计。历年的重大活动中都有他日夜坚守岗位的身影。
□文/记者 黄静
百姓事无小事
老百姓用水、用电、用气等公用事业出了问题,电话过来,投诉人多数没好脾气,因此,龚国平给公用热线的话前、话中、事后定了规矩:响铃3声接电话、态度和蔼问访情、及时反馈征民意。“遇到性子急的,每隔半小时就主动打个电话过去。你一主动,人家的气就消了一半。”龚国平摸索出了一套工作方法。
老龚还把热线变成了24小时“贴身热线”——上班时用固定电话接听;下了班,就用呼叫转移,“捆绑”上自己的手机、小灵通、家庭电话。由于腿脚不便,他在家里的厨房、卫生间、卧室内都安上了电话。“这样就不会漏接电话了。”龚国平说。他还不可避免地犯了“职业病”——比如,每次参加亲戚朋友的婚礼,他一到饭店就要查看手机有没有信号。有一次,单位组织去饭店吃年夜饭,由于手机在屋内信号很弱,他只草草吃了几口就等在门外,生怕有人打不通电话。
龚国平总是“三件套”不离身——一支笔、一本记录簿、一沓通讯录,办公室有一套,在家里也备了一套,就连买菜时也带着。10年来,龚国平练就了一身“绝活”。电信、电缆等数十个电话号码,他都能脱口而出。除了背号码,他还有一个“绝活”是找处理单位。拿窨井盖丢失事件来说,窨井盖的型号有70多个,可能涉及的责任单位达30多家,包括自来水、燃气、电力、通讯、市政、物业等。“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找到处理单位,就会造成安全隐患。”为此,龚国平练就了真功夫——市民只需要大概描述井盖的形状、所在区域道路,他就能准确地找到处理单位。
虽然信访工作就像“夹芯板”,但龚国平总是笑脸相迎。“换位思考,就能了解投诉人的心情。”他说,每天睡觉前,他都会梳理一遍当天的热线,如有没解决的事情,第二天上班就要马上处理。
心怀感恩天地宽
每个工作日,龚国平总是第一个到单位,最后一个离开。为什么如此执着?对此,龚国平很谦虚,“组织上照顾我,我腿不方便,其他事情不太好做,那能做的就多做点。”而在同事眼中,龚国平一直心怀感恩。今年54岁的龚国平出生6个月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左下肢留下了永久的残疾,只能依靠拐杖走路。得益于残疾人就业安置政策,2001年6月,他进入浦东新区公用事业管理署工作。
龚国平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同事们有目共睹。刚进单位时,他从事文印工作。原本是“电脑盲”的他,为了学会操作电脑,每天7时,他就到单位练习五笔输入法打字。很快,他拿到了电脑初级上岗证书。转岗从事信访工作后,龚国平又开始埋头学习信访知识。
在单位举行的一次“悟语”征文中,龚国平写道,“心底无私,你会处处为他人着想,从而受到别人的尊敬。”文中,他提到劳模徐虎,“我们要学习徐虎师傅,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做一个受人欢迎、受人尊敬的人。”
2008年,龚国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让他的干劲更足了,“我现在是党员了,更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迎博、办博的216天里,公用署为了确保新区内水电气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开始了每日两组、每组四人的24小时世博保障强化值班。按理说,值班的人多了,老龚的担子可以轻一些,但他仍然每天从早上7时到晚上10时坚守在办公室,回家后继续开通“贴身热线”。
24小时的热线让老龚和家人牺牲了很多。老龚的妻子有轻度失眠症,晚上响起的电话铃声时常让她无法重新入眠。女儿正值青春,美梦冷不防被打扰,也难免会有些烦恼。老龚自己很少有机会和朋友聚餐,“只要一打雷,就可能有报修电话,这时我任何饭局都不去。”他说,每到台风季节,家里就从不请人来吃饭,以免忙不过来。
没有24小时热线的13天
在做信访的10年里,龚国平只有13天没有全天接听热线——他住院了。
由于长年累月久坐,龚国平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005年7月,钻心的疼痛让他终于挺不住了,只能住院做手术。在医院的13天里,龚国平还惦记着热线,“接班的同事对情况可能不熟悉,而且晚上还要保持开机,太麻烦他们了。”于是,他坚持下班后的热线由他来处理,就这样一直到开刀。做完腰椎手术后必须平躺静养一两个月,爱人原本以为丈夫可以轻松一会儿了,但是老龚又把活儿揽在了自己身上。
出院当天的7月31日,强台风“麦莎”突袭浦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
龚国平第一时间意识到“肯定会有大情况”,便打电话给接班的同事,“赶快把热线转给我。”当晚6时多,电话开始“爆棚”了:“雷击导致大面积停电”、“我们小区没电了”、“树枝把电线压断了”……各种紧急情况,让龚国平来不及休息。
由于身体不能坐立,龚国平让爱人在一旁拿着手机,自己则手持木板垫着纸张仰头记录。有时,一个电话没说完,又有电话进来了。直到第二天凌晨四五时,热线才停下来。这一晚,龚国平竟然处理了上百个电话,最后双臂酸胀得几乎抬不起来。
用心巧解热线难题
公用热线的不容易,可能只有龚国平和公用署的同事们心底清楚。
公用署隶属于新区环保市容局,承担着与水、电、气、通讯等公用行业企业的联系协调职责,其与这些企业并非上下级关系。因此,一旦遇到百姓投诉的热线,公用热线处理时就不能靠下行政命令解决。
10年来,龚国平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涉及新区公用行业各个企业、各有关街镇的工作联系网络,如供水、燃气、电力、通讯、道监、窨井盖等6个大类30多个小项。
“冷门的电话一定要记住,下次碰上就能派用场。”龚国平是个有心人。2007年,北蔡虹镇老街的居民反映,日光灯点不亮了。龚国平了解到,当地外来人口多,需要进行低电压改造,于是立即联系电力公司。没想到,电力公司在实施改造作业时遇到了麻烦,有一根电信杆需要移除。平时处理各类热线时,龚国平积累了不少人脉,便马上找到电信公司协调,终于帮助电力改造顺利完成。
由于症结找得准,责任单位心服口服;由于热心协调,条线部门也熟悉了龚国平。许多人与龚国平素未谋面,但在电话里打了多次交道后,成了熟人。“不好意思,帮帮忙。”龚国平经常为了热线能圆满解决而“打招呼”,看在老龚的面子上,这些单位也乐于揽上分外事。
不久前,高桥镇和龙路一小区的住宅墙体内发生自来水管爆裂渗水,自来水公司、物业对于职责划分存在争议,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对此,龚国平想起一位专家在电视上说过的话——《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和《上海市供水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曾经确实存在冲突,应该以2006年修正的《上海市供水管理条例》为准。于是,他马上上网搜索这两个文件,并仔细研究。最终,自来水公司和物业公司在老龚的“合法”协调下划清了职责,墙体渗水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据统计,2001年起至今年11月初,龚国平处理的公用事业热线信访达到16479件,并且信访办结率与满意率均为100%,无一起投诉。
同事眼中的龚国平
孙健华:龚国平虽然文化程度有限、腿脚不便,但是,他在工作上能够刻苦钻研,锲而不舍地提高技能。
周峰:信访工作量大,而且全年无休,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很难承受。然而,龚国平十年来无怨无悔地承受了,我从没听到过他有怨言。
吴学锋:龚国平凭着加倍的努力做出了常人不能及的工作业绩。所以,我们称赞他、尊敬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