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诉调对接:“妙手”化干戈

2020年12月04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日报 2011-07-26 00:00:00

□本版撰文  通讯员  王治国  记者  孙晓玲

上半年,浦东法院诉调对接中心成功调解民商事纠纷9621件,占全院民商事办结案件的35%,纠纷平均解决周期为5.61天。 

面对诉讼案件不断攀升,案多人少的矛盾,浦东法院自10年前开始尝试民商事案件速裁。十年磨一剑,至今已在全国率先探索出司法确认、诉前调解、快速裁决、执前督促“四合一”的纠纷处理模式。以有限的司法资源,集合社会各方力量编织的“大调解”网络正在浦东铺展开来。

开辟四通道>>

“一站式”快速解纠纷

4000多平方米的面积、6个服务接待窗口、14间调解室、3间法庭,环境整洁而宽敞;8位法官、59位调解员、18位工作人员,大家都在各自忙碌。在位于桃林路的浦东法院诉调对接中心,一对对“剑拔弩张”的当事人,在“老娘舅”的耐心劝导下,几乎总能心平气和地接受调解,握手言和。 

“构建大调解格局,以5%的审判资源快速解决50%的案件,这是诉调对接中心成立时,浦东法院提出的目标。”浦东法院诉调对接中心主任杨泉宝介绍说。 

敢于定下这样的目标,敢于实践这样的目标,源于这个法院多年来敢于先行先试的勇气。诉调对接中心成立后,浦东法院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打造司法确认、诉前调解、快速裁决和执前督促4条“快速通道”,确保更多的纠纷“一站式”解决,为50%的目标加足马力。 

诉前调解员朱桃英,至今仍清楚记得一起诉前调解快速解决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民工小杨从2米高的建筑脚手架上摔落,脾脏破裂需立即切除。医药费从哪来?一家老小今后靠谁养活?无奈之下,小杨妻子来到浦东法院。 

接待她的调解员朱桃英很快跟小杨的雇主、工程承包商潘某取得联系。潘某却提出要做伤残鉴定确定赔偿金额。但鉴定要等伤者治疗终结后才能进行,而小杨正等着筹钱看病。 

朱桃英迅速向鉴定部门了解脾切除构成的伤残等级后,劝说潘某接受调解:“这样的脾脏切除手术,一般情况下构成九级伤残,赔偿款为13.5万元,还是比较合理的。”“生意人和气求财,你有这个时间打官司还不如多接几个工程做……”面对朱桃英情理交融地多次劝说,潘某终于签下调解协议。诉调法官当场予以司法确认。 

“打官司可能一年半载,没想到这么快拿到钱……”拿着厚厚一沓赔偿款,小杨妻子握着朱桃英的手泣不成声。这个案子从进法院到解决,总共只用了3天。 

浦东法院聘请了59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退休法官、检察官等担任诉前调解员,对进入诉调中心的案件实行非诉调解前置,再由诉调法官进行司法审查确认,调处期限最长不超过30天。同时,各社会调解组织调解达成的非诉调解协议,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的,亦由诉调法官审查确认,赋予法律效力,审查确认期限不超过7天。1月至6月,经浦东法院司法审查确认的非诉调解协议有2179件。

浦东法院还促进法院内部“诉”与“调”的无缝衔接,确保更多的纠纷能快速解决。对法律关系并不复杂的调解不成功案件,诉调法官进行快速审理裁决,期限不超过45天。 

为确保胜诉当事人权益能在最短时间兑现,浦东法院聘任了8名督促履行员,在1名诉调法官指导下,对于义务人有履行可能的执行案,进行强制执行前的督促履行,期限不超过15天。 

4条快速通道,如同4列风驰电掣的动车组,在迅速化解纠纷的同时,极大缓解了浦东法院受案量急剧增长的矛盾。 

构建调解圈>> 

“大调解”格局编织和谐网 

在四通道全速前进的同时,一个与第三方力量共同编织的“圈”也逐渐显现出它的魔力。 

2009年7月,“刘诗昆音乐艺术幼儿园”闭园事件引起轩然大波。而就在孩子入学问题解决后不久,当年年底,99起与该园有关的劳动合同纠纷集中爆发,员工就幼儿园无力按承诺发放经济补偿金多次到政府部门上访。 

负责处理这一棘手难题的,正是浦东法院诉调对接中心设在劳动争议仲裁院的诉前调解工作站。 

要快速化解矛盾,避免发生群体性事件,诉调对接中心一方面积极引导当事人仲裁前先行调解,经过苦口婆心做工作,双方终于达成和解;另一方面协调教育主管部门,将针对幼儿园转让尚未发放的近130万元补贴优先用于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 

“感谢你们的细心工作!”那些前几天还怒气冲天的人们,此时个个喜形于色。 

关口前移,把矛盾尽可能化解在基层,这就是浦东法院近来编织的“诉调对接调解圈”。2009年,面对两区合并后的新浦东辖区面积广、人口居住分散等特点,浦东法院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就地调处机制,8个派出法庭均设立了诉调对接工作点。另外,根据纠纷解决的实际需要,浦东法院在交警支队事故处理点、劳动争议仲裁院等处开设了4个工作站。据统计,2010年,诉调交警支队工作站成功化解纠纷4160件,劳动仲裁院工作站成功化解纠纷399起。 

“我们还借力人民调解、商事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处等社会力量,邀请消费者协会、中国贸促会浦东分会、浦东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政府信访办等12家单位派驻代表进入诉调中心,充分发挥委托调解、邀请调解的作用,形成整体联动解决矛盾纠纷的格局。”杨泉宝说。 

引入第三方力量后的“大调解”格局就像一张网:当事人只要有调解意愿,无论哪种纠纷,总有合适的调解员来当“老娘舅”。而此时,诉调对接中心更多是在发挥整合调解资源的核心作用,像个勤勤恳恳的“织网人”。 

专业又便民>> 

让调解成为百姓自己的选择 

“万一调解失败,会不会妨碍我以后起诉?”诉调对接中心里,张女士道出了许多当事人共同的疑惑。 

这是一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双方本是恋人,因感情不合分手,后又因恋爱期间的债务发生冲突,男方出手将张女士打伤。为此,张女士起诉要求高额赔偿。 

了解情况后,有着几十年公安工作经验的调解员林兴华向他们阐释了浦东法院的诉前调解制度,表明若调解不成,则当事人可以起诉。又经过2个多小时的疏导,林兴华让固执的男方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当场向张女士赔礼道歉,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原以为没有三五个月解决不了的纠纷,到诉调对接中心5天搞定,张女士感激万分。 

哪些案件适合调解,调解不成又该怎么办?这些当事人关心的问题,浦东法院通过设计一整套纠纷分流机制,用“专业的手”全程控制案件流向和调解质量。

结合实践,浦东法院将将四大类纠纷纳入诉前调解的范围,包括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简易纠纷;伦理性或人身关系较强的纠纷等。诉调对接中心还针对纠纷类型成立了婚姻家庭、侵权赔偿、劳动争议、金融商事等8个专业组,各组配备1名该类案件审判经验丰富的诉调法官。在当事人向法院立案窗口递交诉状时,立案人员根据纠纷类型和案件情况,向当事人发放《诉前调解建议书》,引导当事人根据需要选择诉前调解程序解决纠纷。此外,如果诉前调解双方当事人达不成调解协议的,立即移入审判庭处理,防止诉讼拖延。 

种种“专业化”的规则,使得诉调对接机制在既定的轨道上规范、有序、高质运行。 

有了方便老百姓化解纠纷的专业化制度,还得让老百姓愿意接受调解。便民,自然是最重要的关键词。为鼓励当事人调解,诉调中心在调解时间安排上采取灵活措施,当事人可以择期调解、预约调解,甚至可以上门调解、现场调解。浦东法院还开通了短信平台,使用手机短信向当事人发送调解时间、地点等信息。 

时值酷热难当的7月,记者在采访中恰遇一名福建律师来送锦旗。原来,这名律师代理了福建某公司与位于浦东的上海某公司因合作开发房地产发生的纠纷,来上海沟通多日仍协商不成。无奈之下,他买好第二天晚上的返程机票,并在当天下午到浦东法院递交起诉状。诉调对接中心了解情况后,建议该律师尝试诉前调解,考虑他往返上海差旅成本高,又决定急事急办,当场通知被告次日调解。次日晚上8点,案件调解成功,福建律师也及时赶上了航班。这次,他专程前来表示感谢。 

省时省力还省钱。诉调对接中心3年来受理案件的总标的为12.3亿元,由于实施了诉前调解诉讼费减免办法,因此,比照简易程序案件受理费标准,一共减收诉讼费达290余万元——这让当事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