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浦东探索国有投资机构参与产业转型

2020年12月03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日报 2015-10-29 00:00:00

日前,一份《从“两只鸟论”看国有投资机构参与浦东产业转型的新模式》调研报告出炉。中科院院士上海浦东活动中心认为,在新一轮国企国资改革背景下,浦东国有投资机构将深入参与到此次产业转型,成为“两只鸟论”的践行者,在推动浦东产业“腾笼换鸟”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凤凰涅槃”。

■本报记者 张敏 浦东报道

报告指出,虽然关于“两只鸟论”有各种解读,但它的核心就是要通过创新发展模式,统筹国内外资源,实现产业结构改造升级。当前,浦东主导产业明确,产业结构清晰。根据境外地区的发展经验,在这一阶段,并购投资的介入能充分调动区域内社会资本,获得各种资源支持,不断加强龙头企业的主导地位,进而巩固该产业在国内外的市场。

张江IC设计龙头展讯通信被清华紫光并购并非个例。一批区内优质企业相继被区外投资机构并购。中科院院士上海浦东活动中心认为,浦东的国有投资机构应利用市场手段,把投资重点从原先侧重Pre-IPO阶段的股权投资,向围绕主导产业的并购投资转移。

报告分析了制约国有投资机构参与新模式的瓶颈,认为企业价值识别、国有资产监管制度以及融资渠道狭隘等是主因。中科院院士上海浦东活动中心介绍,新兴产业过快的增长速度以及较短的升级周期,增加了对该领域企业价值估值的难度。往往今天还看似朝阳的技术和产品,也许半年或一年后,就已经失去了市场增长空间。这容易引发国有投资机构的定价风险。

另外,并购投资通常需要大量的资本介入,仅靠国有投资机构自有资金,往往不能顺利完成收购。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终端显示,2014年宣布交易案例6967起,披露金额案例数量6084起,披露交易规模3722.27亿美元,平均每期交易金额就高达6118万美元(约3.89亿元人民币)。报告认为,融资渠道狭隘,制约了国有投资机构开展并购投资业务。

那么,国有投资机构如何参与到新模式中来呢?报告认为,与民营、外资投资机构相比,国有投资机构既有功能性的一面,又有市场化的一面,要发挥它的两面性。它可以成为新区政府的功能性投资平台,成为政府产业引导功能的延伸;也可以是新区招商引资新模式的抓手,成为优质科技与产业资源展开争夺的招商引资新模式;还可以是国资上市公司的并购项目储备库,通过控股型投资、并购投资等方式,率先掌握一批优质境内外资产等。

基于这些定位,国有投资机构参与新模式有了“新路”。新区创业企业将是受惠者之一。报告提出了介入孵化器建设,培育初创期企业。它认为可以形成以“国有投资机构为主、产业资本为辅”的“投资+孵化+产业”三位一体孵化器发展新模式,瞄准的就是新区新兴战略产业细分领域。

报告提出,由国有投资机构为主导,联合1-2家产业类龙头企业以及多家社会投资机构,共同合作成立产业领域明确的孵化器管理公司,借助“储备+苗圃+孵化”的全程孵化、硬件软件的投入、竞争淘汰机制的引入等,逐步打通孵化器的资金流、项目流和人才流,加速新区创业企业成长。

国有投资机构可以与龙头企业合作,开展境内外控股型并购投资。围绕新区高技术产业领域,国有投资机构可以通过与新区产业类龙头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推动龙头企业开展并购投资,加速龙头企业成长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另外,现阶段,国有投资机构在开展产业链并购时,在退出环节,国有股上市划转、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等相关规定,对并购投资业务不利。报告提出国有投资机构可以与国资上市公司合作,打通资本退出渠道。国有投资机构可以围绕新区主导产业及国资上市公司的战略转型方向,负责挖掘、投资、并购一批有发展前景的优质项目。项目经过优化重组后,由国资上市公司以增发的形式,并购其中发展势头较好的项目,国有投资机构从而实现退出,进入下一个循环投资周期,以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更好地发挥对市场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