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从2016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老年综合津贴制度。”新政策出台后,浦东各居村委会陆续来了许多咨询政策的老年人。“居委干部讲得很清楚,阿拉不用着急了,4月11日至5月31日到居委会登记、申领上海市敬老卡,6月底第一笔钱就能打进卡里啦。”家住北蔡镇的郭阿姨说。
据浦东新区民政局统计,浦东老年人总数82.30余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比例超过1/5。上海市老年综合津贴(新敬老卡)申办自4月11日启动,至26日下午5点,新区累计515408名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办理好了“申领”事项,其中户籍人口488019人,完成比例达86.89%。
“备战”花了两天
新政策发布了,如何向百姓解释得明明白白?4月7日,新政发布的第二天,浦东新区民政局、浦东新区老龄事业发展中心迅速成立多方参与的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落实专人负责。
当天,领导小组就草拟了《老年综合津贴相关工作提示》、《咨询解答》、《上海市(居村委)敬老卡申领系统操作手册》等文件,并通过微信群、QQ群、科技助老热线电话、浦东老龄网等各种渠道,建立了信息沟通网络,及时答疑解惑。
同一天,全区大多数街镇召开了居村委培训会。4月8日,所有街镇都完成了政策培训工作,并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完成系统登录的操作。
“线上线下”广而告之
如何让老年人全部知晓新政策?区、街镇、居村委等动了不少脑筋,宣传海报、黑板报、小喇叭、微信等传统和现代的宣传工具都用上了。
4月8日晚上,浦东新区老发中心的一些工作人员到印刷厂“加班”,“盯着”工人们连夜印出宣传海报、折页。周六、周日,就把印好的海报、折页送到各街镇。
新区各街镇更是利用所有的宣传手段广而告之。他们起草了《告知书》,利用社区宣传平台,传达老年综合津贴制度及敬老卡申领相关事项,分类引导,方便老年人办理,防止前期集中拥挤。居村委干部利用周末时间把各类宣传单张贴到居民区楼道、小区宣传栏及电子显示屏等。
新政宣传工作还吸引了老年志愿者的加入。他们帮忙编辑黑板报,上门发宣传单。
登记申领井然有序
4月11日,是各居村委受理老年人登记、申领敬老卡的第一天。尽管老人们都希望早点儿拿到老年综合津贴,但在新区各受理点并没有发生拥挤和排长队的现象。原因就是,新区各街镇不仅在前期的宣传工作中建议大家错峰申领,还提前对申领流程做了有序安排。
4月9日和10日,各居村委的老龄干部们守在电脑旁,应对试登录中遇到集中办理阶段出现的特殊情况和居村委不能协调的操作问题,以便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寻求解决对策。4月11日,新区老龄事业发展中心除了开放已有的QQ群信息沟通渠道外,还在第一时间设立了微信群,把各种反馈信息、操作要点、政策细节,通过互联网及时发送到街镇老龄干部手中,街镇也把操作中碰到的问题、个案及时反馈到中心,化解受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难点。
在“申领”工作中,还出现了不少感人的事例。金口二居委是金杨街道老年人最多的居委之一,工作人员抱着“宁愿苦自己,也要为老人提供方便,提供满意服务”的意愿,为视力不好的老人耐心细致地解释,对聋哑老人用笔和纸与其交流。他们还为高龄、独居、腿脚不便的老人上门办理敬老卡。
为了消灭差错或将差错率降到最低水平,基层工作人员还尝试了各种方法。北蔡镇下南居委在受理老年人登记申请后,由专职社工及时将材料按照六家银行进行分类存放。在分类过程中,他们再次核对登记表上所选银行和身份证复印件上临时标注的银行是否一致,以免日后因送错银行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还有一些编外工作人员也主动为“申领”服务。航头镇昱丽家园社区自开展办理敬老卡申请登记工作以来,便涌现出了一批助人为乐的楼道组长。如在登记现场,楼道组长缪阿姨见工作站受理处等候申请的居民较多,便主动穿起了“红马甲”,在现场引导居民们排队、复印、申请、签字。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