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浦东提升住宅小区综合治理能级

2020年12月18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日报 2016-08-19 00:00:00
■本报记者 黄静 浦东报道

日前,市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工作年中推进会举行。记者了解到,作为占全市住宅总量的五分之一的浦东新区,把住宅小区综合治理作为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重中之重,坚持管为本、重体系、补短板,着力创新体制机制,解决民生突出问题,整体提升了住宅小区综合治理能级。

强化主体责任

浦东在去年全覆盖建立区、街镇两级住宅小区综合管理联席会议基础上,构建了党政“双牵头”的工作格局。区委副书记、分管区长共同到街镇调研,召开全区住宅小区综合治理推进会,研究部署今年工作重点、讨论解决重大问题。为督促工作更好落实,新区进一步完善住宅小区综合管理责任清单,明确职责界面、细化业务流程、形成操作手册,对物业费收缴率、业委会组建率、“群租”整治率、治安发案降低率、设施完好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等考核指标分解量化,出台保安队伍建设等10项配套制度。同时,新区与街镇逐一签订《2016年住宅小区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设置共性、个性两类指标;将住宅小区综合治理纳入街镇党(工)委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范围,实行由上评下、由下评上“双向评价”,调动职能部门、街镇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进自治共治

浦东新区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浦东社区物业管理党建工作的意见》,推动社区物业党建联建由点及面、引向深入。目前,物业党建联建已覆盖全区各街镇,今年共申报市级住宅小区党建联建示范点56个。

浦东还重点推进居委会、业委会“交叉任职”,研究出台《加强浦东新区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业务指导与监督管理的若干意见》,将居委会干部等符合条件的成员选入业委会,实现人员交叉、资源共享。

目前,全区1424个业委会,符合“交叉任职”条件的438个,已实现“交叉任职”的307个,占70%。在“交叉任职”中,党员骨干占较大比例,对于业主大会和业委会加快组建、住宅小区突出问题加快解决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新区符合成立条件的业委会,组建率已约80%,预计到年底可上升至87%。

改进物业服务

浦东根据“按质论价、质价相符”原则,加快培育形成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物业服务市场,突出抓好专业市场细分发展。

在加强保安服务方面,浦东新区出台《关于加强老旧住宅小区物业保安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区级住宅小区保安服务单位准入名单,力争明年完成老旧小区物业保安队伍整合转制;在改善保修服务方面,浦东新区鼓励和引导小型物业公司、条线单位将应急维修业务外包、交付给区、街镇应急维修中心,实现做大做强、规模化运作;在加强服务整合方面,浦东新区推广金杨社区保绿保洁垃圾清运“三合一”模式,支持洋泾社区与国有物业企业建立区域物业服务托底机制,在今年年初的极寒冰冻天气应急抢修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破解民生难题

浦东启动了第二轮旧住房综合修缮,今年安排旧住房综合整新项目72个、294万平方米。目前,69个项目完成立项批复、48个完成招投标、6个已开工建设。加强老旧住房安全隐患处置,已完成20万平方米,占24.88万平方米整治任务的80%。推进老旧电梯维护更新改造,制定操作细则,已有32台电梯通过方案评审即将试点实施。

针对老旧小区物业费收缴率偏低的情况,在改善物业企业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广泛宣传动员,引入网上物业交费系统,增强业主物业消费意识,提高物业交费便利化程度。同时,鼓励街镇在街镇社区网站设立诚信记录页面,公开居民欠缴信息。预计到年底,浦东物业缴费率可提升至75%。

据悉,浦东将进一步强化目标和问题导向,着力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年内实现城管综合执法、网格化管理小区全覆盖;着力动员多元主体参与,全面建立居民区和社区层面住宅小区综合管理联席会议,推广业主自行管理小区模式;着力解决民生突出问题,探索区属国企对抛盘小区进行托底保障,开展街镇物业应急维修中心运作评估,合理安排3638万平方米旧住房修缮计划等,确保完成住宅小区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