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浦东推广“公共服务进社区”经验

2020年12月21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日报 2017-07-28 00:00:00

■本报记者 赵天予 实习生 施丰奕

经过一年的探索与实践,塘桥街道“公共服务进社区”试点终于迎来了收获的日子。记者从昨天举行的上海市“公共服务进社区”试点项目深化座谈会上获悉,一年来塘桥积累的试点经验将逐步在新区各街镇推广,同时物业、绿化等行业或部门也将紧跟燃气、供水企业的步伐,打破“服务围墙”,来到居民身边。

党建引领的“合作”治理

“公共服务进社区”活动是市文明办、市建交委推出的一项民生服务试点,旨在畅通基层城市管理“微循环”,推进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并倡导文明居住的新风。

以往居民报修小区内自来水管渗漏、燃气管道腐蚀等问题时,相关责任单位要先确定故障部位的管理主体是公用事业单位还是小区物业,一轮流程走下来至少要几天时间。“公共服务进社区”试点推出后,燃气、供水企业被纳入街道网格化管理平台,遇到报修便可立即开展服务。

去年7月22日,塘桥街道正式启动这项试点,与市建交系统文明办、市住建委城管处、区环保市容局等7个党组织签订党建联建多方协议,开展同创共建。在相关单位的牵头下,新区公用事业署、塘桥街道、浦东燃气销售公司、威立雅自来水公司共同成立工作推进小组,明确了纳入网格派单的服务事项,将过去守在“围墙外”等问题找上门,改变为企业在“围墙内”主动找问题,送服务上门,打破了多年来公共服务的“一墙之隔”。

试点以来,塘桥网格中心共受理“公共服务进社区”案卷323件,其中包括供水类案卷122件、燃气类案卷118件、共建单位派单案卷83件,所有问题均得到及时处置。

今年7月3日下午,塘桥网格中心接报,浦明路微山路路口一工地水管漏水严重。网格中心立即联系威立雅自来水公司派人前去查看,确认是施工方作业时未对自来水管进行保护,导致部件脱落,造成大口径管网的直放式漏水。

此时临近用水高峰,如果不加以处置,必将影响周边居民区用户的生活。根据预案,抢修人员及时到场,在晚上7点前完成抢修,恢复了周边市政管网的水压,尽可能降低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对外推广 对内深化

在“公共服务进社区”试点中,塘桥街道编撰的《塘桥公共服务进社区指挥手册》也是一大利器。这本手册统一并明确了各类问题的接入标准、受理流程、处置时限等事项,使派单有章可循。

而街道网格平台在收到居民诉求后,也可以根据手册明确的途径,直接派单给相应的行业企业,减少中间环节,进一步缩短问题处置的时间。

记者获悉,浦东将在有条件的街镇推广塘桥“公共服务进社区”的试点经验,推动燃气、供水行业受理平台与街镇网格化管理平台互联互通。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按照《塘桥公共服务进社区指挥手册》确立的对接模式和事项,由市燃气处、市供水处会同新区公用事业署,协调燃气、自来水公司做好对接准备。

同时,“公共服务进社区”在塘桥的试点则将进一步深化,今后将采用“2+6+X”的架构进行探索。“2+6+X”中的“2”为燃气、供水两个行业受理平台继续完善与街道网格化平台的对接;“6”代表物业、绿化、市容环卫、市政道路、邮政、城管执法等6个行业或部门将与街道网格化平台实现相互派单,增加“公共服务进社区”的服务内容;“X”即针对街道辖区内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形成共建项目,目前已有“电力服务”“快递服务”两项。

在新区公用事业署的支持下,市电力公司协调浦东供电所,通过建立微信群的方式,就非紧急类事项与塘桥街道网格化平台实现初步的互联互通、相互派单;市邮政管理局也协调新区邮政管理局,通过建立“公共邮箱”,围绕快递服务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与塘桥开展对接共建,共同研究和实施解决方案。

“‘公共服务进社区’,就是要把高质量的公共事业服务送到居民的‘家门口’,把有温度的公共事业服务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塘桥街道党工委书记朱洪明表示,今后塘桥将按照“管理进网格,服务进社区”要求,通过梳理收集需求清单、社区资源清单、服务项目清单,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对公共服务的多样化服务需求,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通的综合服务平台,破解“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