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浦东企业受益行政审改

2020年11月26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日报 2012-03-06 00:00:00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比如去办理营业执照,第一次往往不清楚应该去什么部门、找什么人办,也不清楚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带好哪些证件。找到办事的地方后,又被要求补这个手续、办那个证明……等事情办妥,回过头想想,却发现白花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企业或公民“办事”,对应的是一个个专业性很强的审批部门,如果制度不严谨、窗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势必造成反复“折腾”的情况。 

这就是政府行政效率问题。浦东审改十年,感受变化最深的就是受益于此的企业。就让我们走进浦东的企业,近距离感受浦东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带来的变化。 

并联审批省时高效 

中外合资“上海浦东意膳舫餐饮有限公司”是由上海意膳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与香港创明全球投资有限公司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共同投资建办的餐饮企业。得益于2011年6月新区开始实施的“外资企业并联审批”制度,“浦东意膳舫餐饮公司”涉及的前置审批(包括环境影响行政许可通知书核发、外资企业项目核准等事项),仅用不到4个工作日就完成了,从而大大节省了企业从开业申请到后期缴纳注册资本、装修、正式经营等环节的预期时间。 

上海意膳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于龙告诉记者,公司在其他地方也投资设立过一些饭店,餐饮企业的设立手续涉及环保局、卫生局、商务委,如果采用以往的“串联”审批办法,3个部门的审批最少也要25到30个工作日。而浦东市民中心作为并联审批“一口受理”的前台,企业提交材料、受理后,工作人员将在1个工作日内将材料分送不同并联审批部门,各部门同时开展材料审核或实地查验,比“串联”审批的办法成倍节约了审批时间。 

优化流程提供便利 

上海中建申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是中建八局出资设立的二级单位,公司成立于2011年6月,主要负责惠南民乐大型居住社区项目的投资开发建设。公司副总经理金锐告诉记者,中建八局是以施工为主的央企,第一次承接保障房开发项目,“两眼一抹黑”,好在浦东新区“一家牵头、一口受理、抄告相关”的流程为相关程序的办理提供了很大便利。 

金锐说,去年7月中旬,该公司完成项目报建工作,8月初方案文本报送规土局建管处进入方案审批阶段。据介绍,新区政府对方案审批采用了会议评审方式,由规土局建管处负责召集各级主管部门及设计专家对该公司涉及12个地块的设计方案进行集中评审,从而大大缩短了评审时间,减轻了开发单位逐个向主管部门征询的负担,有效地缩短了审批时间,为设计单位争取了宝贵的设计时间。 

综合审批服务跨前 

张江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于2008年,它将评估、技术、人才中介等10余项配套社会服务纳入“一扇门”,并实现政府信息“一站式”公开,所有行政审批、认定事项的项目名称、实施主体、设置依据、承诺时限等内容一目了然。 

与新区市民中心的区别是,新区市民中心是各委办局驻办,张江行政服务中心则是独立的机构,所有审批事项是在这里办结的,不是管委会内设处室的派出机构,类似于审批处许可处的概念。 

去年5月,张江率先提出综合服务这样一个概念。张江管委会一位负责人介绍说,综合审批的职能是张江管委会的优势。管委会制定了管办分离制度,即把所有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入行政服务中心,政策的制定和管理职能在园区其他相关业务处室。“从项目第一次进入张江行政服务中心开始,我们就全程跟进,直至全部审批事项完结。”这位负责人说。 

审批时限往往关系到投资环境问题。张江试点的综合审批服务改革,大大便利了企业办事。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项目从2011年7月开始运作,到12月15日拿到许可证,现已开工。其中,从8月24日开始进行项目审批到12月15日仅用了不到4个月的时间。而以往这一过程通常需要近一年时间。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亮说,张江行政服务中心的项目化服务的确非常贴心,为公司省去了大量人财物力,“以前要去跑的审批部门很多,一般公司需要派五六个人专门‘跑手续’;而这个项目我们公司只有一个人专职负责,这正是得益于张江的项目化服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