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是每个家庭关注的焦点。从婴儿时期的顽皮哭闹,到背起书包走进校门,再到“疾风暴雨”的青春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种种变化都牵动着父母的神经。近日,资深心理咨询师毛洁琼走进由浦东新区妇联主办的心理健康“公益课堂”,向大家介绍了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并指出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思维和心理特点,父母应全面了解、顺势而为、因材施教。□本版撰文/周盈之
经典案例
王女士有一个4岁大的女儿。一次,王女士发现女儿在玩电源插座,之前她已经再三提醒过女儿不要接近电源,因此看到女儿再次犯错,王女士非常生气,不仅当面喝止,还用力地拍打了女儿的手。这第一次的“挨打”经历让女儿受到了惊吓、大哭不止,甚至出现畏惧妈妈的心理。王女士心里非常矛盾也非常心疼,很想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是错了。
专家分析
王女士对女儿的教育行为并没有错。虽然现代教育理念不主张打孩子,但是当孩子明显做错事,或者违反事先约定的准则时,父母可以用比较严厉的语句以及程度较轻的“打”适当地教育一下。不过,在训诫孩子后需及时与其进行沟通,这样就可以避免案例中出现的问题。
在这里,给各位父母几点实用的建议:
第一、需注意孩子的年龄。适度的责骂和轻打对3至5岁的孩子可采用,一旦孩子上小学后要慎用、少用。
第二、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训诫孩子的时候要保证周围没有其他人,以确保孩子的自尊心不受损伤。
第三、行动前先向孩子说明“挨打”的原因,让其心理有所准备。如果孩子一时不能接受,也要在其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的确错了的情况下进行,避免出现孩子受委屈、被冤枉的情况。
第四、不可发泄自己的情绪。惩罚孩子时建议以拍打屁股为佳,力量适度。记住!在此过程中绝对不可转嫁和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惩罚孩子是为了让他接受教育,而不是让自己泄愤。
第五、爸爸不可以打女儿,就算要教训也一定要让妈妈来。
贴心支招
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儿童的认知心理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过程,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家长只有了解不同年龄层次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思维特点,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引导和教育。比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就将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按照年龄分为4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至2岁)、前运算阶段(2至7岁)、具体运算阶段(7至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15岁)。
对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思维有以下特点:第一:客体永久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并不明白某样东西的存在感。比如,他正在观察一只玩具小象,这时如果有人用帘子隔绝孩子的视线,他便会认为小象是不存在的。第二,深度知觉。他们对深度和高度拥有感知力,具有保护自己、避免从高处跌落的认知能力。第三,依恋与分离焦虑。这是孩子正确依恋关系形成的最重要阶段,当妈妈要离开时,孩子必然会伤心哭闹。另外,在语言方面,这一阶段的孩子还不能说出完整的句子,而会用一些双词句等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妈妈,饭饭。”
对于这一阶段的孩子,父母应给予无条件的关注,孩子哭了就要抱抱,孩子饿了就要给其喂奶。因为刚出生的孩子非常脆弱,他们拥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他们所能依靠的只有父母和其他亲密关系人,所以父母必须给予充分的爱与关注,给予足够的安全感与温暖,这样他们就不会通过蓄意哭闹来吸引家长的注意。
从2岁开始,孩子的认知能力发展到“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认知特点也非常显著。首先,他们的思维缺乏逻辑性。在7岁前孩子普遍还没有形成可逆的思维,他们不能理解“我爸爸是我爷爷的儿子”这类的逻辑推理。再者,这一阶段的孩子存在着自我中心式的思维,这不是说孩子自私,而是指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看待事物的看法往往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他人看到的世界和我的不一样,不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理性对待差异。此外,孩子会觉得世界上所有的物品都是有生命的,他们在吃东西的时候可能会担心食物感到疼痛,还会认为睡觉之后屋子里的家具会动起来。
这一阶段也是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3岁的孩子能够用句法结构完整的句子进行日常对话,并且开始在句子中运用复杂修饰语,而3岁半儿童使用复杂修饰语的数量增长速度最快,约为3岁儿童的2倍。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天真烂漫的想法,父母不要耻笑或者斥责,而应该加以鼓励,适时促进其想象力的发展。同时,尽量多和孩子交流,培养其表达能力,对于孩子的逻辑错误,进行合理引导,切不可在教育过程中拔苗助长。
7至11岁是“具体运算阶段”,相较于前一阶段,这个年龄层的孩子具有了可逆性操作的心理运算能力、能够去中心化,即注意到同一事物的几个属性,并认识到属性或维度之间的关系。
有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研究人员将广口瓶里的水倒入细长的量筒中,然后询问量筒中的水是否与广口杯中的水分量一致。7岁以下的孩子一般无法准确判断,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够确认两者是一样的,因为他们已形成了“守恒”的概念。
这一阶段也是孩子与同伴建立友谊的关键期,父母要关心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情况和交友情况,逐步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指点孩子正确的交友方法。
11岁至15岁就是“形式运算阶段”,这时孩子的认知能力基本得到完善,他们对事情的思考不再局限于真实的情境,而是能够在假设性情境中进行思考,获得了科学思维、假设-演绎推理以及包括命题间推理的逻辑推理。他们能够理解高度抽象的概念,还能够对将来的情境进行逻辑性的推断与陈述。
虽然儿童认知趋于完善,但是在这个青春期即将或者已经来临的阶段,父母要学会与孩子分离,给孩子一定的个人空间,允许他们的冒险行为,这有利于孩子自我边界的形成,也可以有效减少亲子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