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科技引领未来 创新驱动发展

2020年1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日报 2018-12-17 00:00:00


1992年7月28日,规划面积为25平方公里的张江高科技园区(现称为“张江科学城”)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正式开园,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公司(张江集团前身)同日挂牌。当时,这里仍是一片盛产红菱和荸荠的阡陌农田。

从一张白纸起步,张江踩着改革开放的步点,成功实现三级跳,将当年江南乡村普通的农田成功改造为今日产城融合的创新沃土。回顾张江与使命共生、与时代并肩的26年,中国高科技园区发展和区域创新发展的脉络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社会进步的路径可管中窥豹。

坚定战略方向

引领产业发展

张江集团瞄准国际一流园区的战略目标,愿意以“寂寞的长跑”,来实现未来的宏伟目标。

发展初期,张江开发者对科技创新的坚持表现为战略性“蓄势”,即稳健、高标准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平台建设,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兴产业战略性地预留发展空间。聚焦时期,面对蜂拥而至的项目,张江开发者作出了战略性“选择”,在区位优势最明显的区域划出1平方公里土地作为技术创新区,集中引进和培育以研发、创新为特征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企业,在国内率先形成了创新优势。当下,创新创业生态打造被视作科学城功能开发的重中之重,张江集团瞄准国际一流园区的战略目标,不计成本,愿意以“寂寞的长跑”,来实现未来的宏伟目标。

如今,张江科学城注册企业超过2万家,数字信息、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已形成业界颇具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被誉为上海“硅谷”和中国“药谷”。2017年张江数字信息产业规模2845亿元,占浦东57%;生命健康产业规模633亿元,占浦东76%。

数字信息产业,目前已形成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其中集成电路产业形成了中国大陆最完善、最齐全的产业链布局,集聚了从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研发制造等全产业链条的300余家企业,2017年营收规模达708亿元,同比增长14.5%,占上海市60%,占浦东新区88%。一批国际知名集成电路企业云集于此,全球芯片设计10强中有6家在张江设立了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全国芯片设计10强中有3家总部位于张江。数字文创产业集群,张江已成为中国文化创意新高地,覆盖了数字出版、新媒体、互联网教育、网络游戏、动漫影视等领域;各种新型文化企业机构超过550家,2017年产业营收规模达1563亿元,同比增长13.4%,占浦东新区比重60%,约占全市16%。

生命健康产业集群涵盖医学、医药、医械和医疗领域,形成新药研发、药物筛选、临床研究、中试放大、注册认证、量产上市完备创新链。2017年营收规模达633亿元,同比增长7.9%,占浦东新区76%。张江聚集了4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20余家大型医药生产企业、300余家研发型科技中小企业、40余家CRO公司、100多家各类研发机构。国家食药监总局每批准3个I类新药就有1个来自张江;张江从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中拿到的经费占全国1/3;张江企业临床申请获批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医疗器械领域,张江已成为上海市最重要的高端医疗器械制造基地之一,其中,微创医疗器械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近期,上海绿谷制药参与联合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症)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顺利完成临床三期试验,在阿尔茨海默症原创个性化新药研制等领域,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科技成果。医疗服务领域,张江已引进多家高端医疗、医学检测、康复养老机构,稳步推进各项医疗服务项目,提升张江产业能级。目前全球排名前10的制药企业中已有8家在张江设立了研发中心,形成新药产品260余个,新药证书超过50个。

随着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目标的提出,张江集团对张江科学城内的产业进行潜力深挖和升级,发展数字经济,利用资源禀赋,提升产业能级,催生新业态,重塑创新链,重构产业链。一方面,将“E”产业(数字信息产业)和“医”产业(生命健康产业)这两块长板做长,形成完整的生态产业链;另一方面,努力弥补城市综合配套和产业生态的短板,通过营商环境的打造和产业生态的营造,凸显人才优势、产业配套优势、生态优势等,形成磁场效应,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入驻张江。

今年4月,张江集团发布了“张江人工智能岛(AIsland)”,占地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张江科学城城市副中心核心区打造这样一个“智能岛”,从地域上既打通张江南北创新走廊,又串联起了科学研究、数字智能、生命健康和科技商务这四大科创集群,实现创新、服务、生态和交通的融合。目前已有IBM、英飞凌、阿里平头哥、汇纳科技、黑瞳科技等企业陆续入驻,全方位覆盖了人工智能产业的AI芯片设计、大数据分析、智能信息技术等领域。

未来,张江将以人工智能岛为主轴,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VR/AR等数字产业项目加快在张江中区集聚,将技术和应用扩散至整个科学城,与其他产业交叉融合。

如今,在人工智能方面,张江涌现出云从、魔视智能、达观数据等一批图像识别、自动驾驶、数据挖掘细分领域企业,未来还将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

瞄准世界一流

集聚优质项目

通过落实国家战略、营造良好产业环境,引导鼓励领军企业在张江做大做强。

坚持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突出科技创新,是张江集团与生俱来的使命,更是数代张江开发者和建设者一以贯之的行动纲领。

截至目前,张江科学城共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3家,大力引进优质产业项目。如西比曼生物项目,是唯一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细胞治疗生物科技公司,将总部及研发中心搬迁至张江;复星医药与世界细胞治疗领头羊Kite公司合作建立研发及生产基地,设立复星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亿美元,注册资本4000万美元,拟在中国引进Kite Pharma公司的CAR-T治疗产品KTE-C19,为淋巴癌患者带来全球领先的治疗手段;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青峰医药集团设立钦朗医药公司,注册资本8.5亿元;万达旗下云计算板块布局张江,设立新飞凡(上海)云计算服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

通过落实国家战略、营造良好产业环境,张江集团引导鼓励领军企业在张江做大做强。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产业的龙头企业、自主品牌企业纷纷增资扩产。集成电路产业领域,中芯国际新技术研发公司(集成电路新工艺研发中心)增资3亿美元,武岳峰设立集成电路投资新基金注册21亿元,兆芯集成电路(自主产权CPU芯片设计公司)增资3700万美元。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和记黄埔医药(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创新药物研发公司)增资2700万美元,凯利泰医疗(骨科、心血管微创等医疗器械公司)增资1000万美元。

苦练企业内功

激发创新活力

以资本化为导向,以市场化为手段,聚焦区域开发,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提升了国资创投的活力和竞争力。

为了在上海创建全球科创中心和张江科学城的建设中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国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张江集团以上海张江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为突破,以资本化为导向,以市场化为手段,聚焦区域开发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提升了国资创投的活力和竞争力。

张江集团以张江科投为母体,以股权为纽带,控股张江孵化器、张江科贷、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张江创新学院,形成投贷孵学一体化运营的新科投,使其从原先单一的科技投资功能,向功能复合、专注小微企业成长的全投资价值链的科技金融平台转变,向具有孵化功能的硅谷银行模式转变。在科技投资上,张江科投坚持直接投资和设立引导基金“两条腿走路”,深耕张江、着力优势产业投资机会,深化与投资领域的优秀团队合作,学习市场化运作模式,践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目前逐步纳入张江科投管理的孵化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已与300多家中介服务机构合作建立“服务超市”。在理念上,张江孵化器从最初的仅由国有开发公司自建单一模式的孵化器,渐渐发展为按产业细分、以投资驱动、培育不同创业阶段企业的多类型孵化器。在“市场检验创新、资本推动创新”形成共识的今天,张江科投通过引入社会力量、释放更多的空间,让市场主体参与张江众创空间建设,形成多元共生、良性促动的新格局,推动形成“众创@张江”的新气象,让大众创业在张江拥有容纳更大梦想的空间。

张江,是承载梦想、实现梦想之所在,这里不仅是培养高科技产业的土壤,在吸引世界目光的同时,也产生着不竭的创新创业动力,引领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探索步伐和未来走向。

为使命而生的张江集团,未来将以更开放的视野、更自由的氛围、更宽容的文化、更博大的胸怀和更高远的目标进一步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以二次创业精神再出发,通过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为把张江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科学城贡献力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