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创新做法点亮浦东少先队工作

2020年12月21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日报 2016-05-27 00:00:00


■本报记者吴燕浦东报道

这几天,少先队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八次代表大会正火热召开。记者了解到,在过去几年中,新区的少先队组织无论是在硬件建设还是制度建设方面,推出了不少创新举措,具有领先全市的示范意义。

红理会候选人可自荐

“你想为浦东新区少先队员们服务吗?那就自荐成为浦东新区红理会理事候选人吧!”4月底,“五月花海”公众微信号发出了这样一个“英雄帖”,邀请符合相关要求的新区少先队员,自荐成为第八届红理会的候选人,这一做法在沪上尚属首创。

区级红理会的候选人通常都是由组织推选,此次新区少代会特别开辟了自荐通道,为有自信、有特长、有想法的队员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最终,6位队员通过微信进行了自荐,其中3位成为候选人,在少代会开幕式上现场发表竞选演讲,最终,来自六师附小的卫宇珊成功当选第八届红理会理事,成为该组织第一位经自荐当选的理事。

“能成功当选我真的很惊喜。”卫宇珊告诉记者,听学校大队辅导员说可以通过微信自荐,她就用妈妈的手机关注了“五月花海”微信号,并上传了自己戴红领巾的照片以及300字的简介。事实上,对于少代会卫宇珊并不陌生。去年6月,她代表新区的32万红绿领巾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第七次全国少代会,佩戴红黄色代表证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并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次在“家门口”参加区少代会,卫宇珊坦言因为要竞选,心情更加激动,也更感自豪。

我的队室我做主

去年11月,浦东30多万少先队员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经过数月努力,新区230多所中小学的少先队队室焕然一新,少先队员在校不仅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且真正实现了我的队室我做主。

少先队队室是少先队组织工作的前沿“阵地”,以往队室的创建工作由各校根据校情自主决定。然而通过调查发现,新区不少学校的少先队队室由于场地、资金、专业性等限制,存在面积过小、设施设备陈旧等问题。为此,新区教育局、区团委、区少工委在全市率先制定《浦东新区少先队规范队室配置标准》,于2015新学年伊始在全区初中、小学中开展少先队规范队室建设达标创建工作,并设立了专项资金,给予每个通过验收的队室10万元的经费支持。之前个别学校由于教室紧缺,甚至连一间像样的队室都没有,通过此次创建,实现了“零”的突破。而更多学校则将校园文化、师生创意等融入了队室的改建,体现出集体的智慧。

少工委开进基层学校

2008年,上海市浦兴中学少先队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是沪上第一家设在基层学校的少工委。

据悉,少工委是各级少先队工作经常性工作机构,主要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共青团组织共同领导担任双主任。这种工作领导方式具有“推动方方面面关心少先队工作,形成少先队工作合力”的独特优势。然而,这种优势在基层学校没有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在不少学校,往往存在着少先队工作由大队辅导员一人担当,校领导和其他教师参与少先队活动纯属“友情支持和客串”的情况。

为此,浦兴中学试点成立了学校少工委,并用5年时间就“初中建立学校少工委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实践性研究。该校大队辅导员伍旭梅告诉记者,校少工委主任由校长和党支部书记担任,学校分管领导、校团总支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担任副主任,委员则包括团总支副书记(学生)、大队主席(学生)、社区代表、家委会代表等。此外,学校还组建了少先队工作研究小组,将包括青年教师、学科骨干教师等18位老师纳入其中。此外,还聘任部分小学科的非班主任老师担任特色辅导员。

自从有了学校少工委,学校的教师资源、课程资源以及校外资源等得以有机整合,校领导对于少先队活动的领导更加直接、投入,老师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也被激发出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