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心 记者 洪浣宁 浦东报道
上海复旦附中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上夺冠,你可能还不知道,从上海地区一共选拨了9名参赛选手参加比赛,其中年纪最小的是来自浦东上南实验小学的冯子一,他是本季诗词大会的第一位登台选手,今年8岁的他上小学四年级。
2月8日,记者来到冯子一家中,这位逗趣的、给诗词大会贡献“表情包”的小学生正在家里做寒假作业,说起去年12月份去央视参加诗词大会,冯子一表示收获了诗歌与友情。
首位登场 大胆亮相
别看冯子一人小,身高1.2米左右,在百人团的席位中坐着只够露出头顶,但他是本季诗词大会的开场选手,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吟诵大胆亮相。
冯子一的姥爷冷志斌于1998年通过人才引进来到浦东,冯子一出生在北京,小学二年级时转入上南实验小学读书。冯子一说,自己从会说话起就跟随姥爷学习古诗词。
在北京参加诗词大会录制节目之余,冯子一在酒店经常和百人团的诗友们玩“飞花令”“射覆”接龙,“那半个月过得很充实、很有趣。”他还在大会中结交了很多同龄、大龄的朋友,如叶飞、弋锒等。
“5岁上学,一年级上了一个学期,二年级上一个学期,到了三年级就不让跳级了。”在回答主持人董卿问他为什么8岁上四年级时,冯子一声音洪亮、表述清楚。“爸爸妈妈在北京工作,平时会想爸爸妈妈,但我不敢说,怕她(母亲)哭。”在节目现场,冯子一朗诵了孟郊的《游子吟》送给妈妈和姥爷。
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在点评冯子一的表现时说,这个孩子在答错题后表现出敏感和黯然伤神。他不敢直接对父母表达留恋之情显示出他体贴入微的情怀。“不服输的男孩子、敏感的男孩子其实就是一个有诗心的男孩子。”
读古诗词 理解力强
冯子一从小就表现出对古诗词的热爱和强大的记忆力。4岁时他已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他识字的渠道是姥爷、爸爸妈妈买来的古诗词图书。
“我们从来不强迫他背诗词,这孩子读了几遍自己就记住了。平时他也喜欢诵读、琢磨里面的内涵。”冷志斌介绍,冯子一还有个习惯就是爱看书,除了少儿读物,连姥姥定的老年报也不放过,一拿起来就读得津津有味。虽然涉猎广泛,但冯子一最爱的,也是每天都会读的还是《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书。“古诗词我每天都会背诵,背诵时会记住诗词的词牌名,作者等。”冯子一说,“小时候只会念诗,对诗歌的意思一知半解,现在读得多了,自然就懂了。”
冯子一现在已会背数百首诗词,他希望自己到小学毕业时能背会2000首诗词。
多才多艺 快乐成长
冯子一自学能力很强,在班级里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从小到大,冯子一没参加过课外辅导班,都是靠自己去书店挑选辅导教材练习。在平时阅读中,冯子一遇到生疏的字就查字典。除了擅长背诗,冯子一唱歌和朗诵也曾多次获奖。4岁时他参加了首届全国校园歌曲征集演唱评选活动,并获得了决赛独唱评选赛项中小学组二等奖。此外,他参加诗歌朗诵比赛也多次获奖。
自己能积累大量的诗词,冯子一说除了要感谢姥爷,还要感谢他的语文老师丁敏和浦东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汤敏宏老师。“丁老师给我们细致讲解了课本上的古诗词,让我学会如何更好地解读诗歌。汤老师教我朗诵古诗词,这个过程我也背诵积累了大量的古诗词。”报名参加此次诗词大赛也是汤老师向冷志斌建议的。“我可是以小组第一的成绩脱颖而出的呢。”冯子一自豪地说。
“我们从来没想过这个孩子以后要有多大成就,我们就是顺其自然,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冷志斌说,古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载体,诗言情、诗言志,孩子们读诗词,可以感受美好、开阔心境,传承中国文化。“浦东无论是在课堂教育还是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活动,都很有传承经典文化的氛围,子一也从中受益不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