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美国“师傅”在浦东课堂为“徒弟”点赞

2020年12月21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日报 2016-09-30 00:00:00

“这里的课堂氛围特别好,我感觉自己似乎就身处于美国的课堂。”日前,美国加州教育代表团一行走进浦东的多所学校,专程回访之前赴美研修的部分教师,并在听课之后发出了如此的感慨。

记者了解到,这是“上海浦东—加州优秀教师交流研修”项目自2014年启动以来,美方专家首次专题性的教学回访交流活动。就在两天后,一支由32名浦东一线教师组成的团队,将启程奔赴美国,开启新一轮的研修旅程。

“师傅”回访“徒弟”研修成果

过去两年中,“上海浦东—加州优秀教师交流研修”项目共有47位浦东教师,带着各自的教育课题分两批到美国课堂找“答案”。在加州的阿卡迪亚学区,这些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一线教师,通过做课题、听讲座、进课堂等方式,由点及面地对美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了解,积累了一批鲜活的美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案例,并把在美国的所思所想所获,结合浦东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本土实践与创新。他们在校级、署级、区级、市级乃至江苏、浙江等周边地区进行公开教学展示,为不同层面的教师做专题报告,与同伴合作开展教学研究与实践,将赴美研修的成果最大化。

上周,来自美国加州的教育代表团来到浦东,“美国师傅”走进了川沙中学、进才实验中学、建平实验中学、浦东模范中学东校、六师二附小等,走进课堂现场检验“中国徒弟”的教学成果。

“同学们,你们家里养宠物吗?”进才实验中学英语教师王晓娴,带着初一年级的30多名同学探讨“如何照顾你的新宠物”。按照兴趣和特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认领不同的任务:或完成一首关于宠物的诗歌朗诵,或完成一个宠物情景剧,或合作完成一个宠物主题宣传手册的编写。当蓝钦元同学模仿电影《疯狂动物城》的树懒,将一只小乌龟演绎得惟妙惟肖时,教室里响起了喝彩声。“赴美研修期间,我发现美国课堂有两大特点:一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另一个特点是在同一间教室同一堂课上实现差异教学。我希望我的这堂课,能体现这两个特点。”王晓娴说。

而在主题为《神奇的自热盒饭》的化学课上,洋泾—菊园实验学校教师孙玉敏,将“自热盒饭”引入课堂,通过这一生活化的课程主题加深学生对于“水遇到生石灰会发热”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此外,还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画出操作图,“这正是美国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做中学。”孙玉敏说。

阿卡迪亚学区本年度最佳教师芮乃·康斯特瑞拉欣为“徒弟”们点赞:“这里的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特别好。”阿卡迪亚学区副总监杰夫·威尔逊博士更感言,此行看到了课堂教与学方式的多样,看到了新科技运用于教学的实践,看到了思维导图的运用,看到了学生熟练运用多种语言。

展示浦东教育优势和亮点

有意思的是,此次美国加州教育代表团还主动要求走访建平中学、上海市实验学校等名校,就教师团队研修、课程信息化等进行了学习和了解。浦东新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赴美交流研修不仅为浦东一线教师打开了国际教育的新视野,为教师们的专业成长注入了新动力,同时也把浦东教育的优势和亮点展现在了世界面前。

就在两天后,“赴美三期”的32名一线教师将赴美学习研修。相较于前两批,此次教师团队在学段上有了突破性的延伸,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其中,幼儿教师有6位,首次实现了从幼儿园到高中学段全覆盖。此外,学科方面也有了更大程度的拓展,生物、劳技、心理、美术、体育等“小学科”的老师,也获得了走出国门的机会。

此次所有赴美研修教师除了带着与各自学科及学段相结合的个性化小课题,还将分组参与3个共同大课题的研究,它们分别是“高中分层走班的教学实践”、“在课堂上如何实现对包括后进生、资优生在内的每位学生的关注”以及“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据悉,今年阿卡迪亚学区将新增一门名为“未来科学”的课程。“我们希望能让浦东教师同步介入这一新课程在美国课堂的教学实践,从而把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最新鲜的经验带回浦东。”承担项目实施的新区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倪似玉告诉记者。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