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25日,市人代会浦东新区全团审议会场,德甄代表转达了合庆镇勤奋村村民黄月琴老妈妈关于加快合庆镇环境整治的心愿。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合庆镇纳入今年11个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计划,浦东制定了实施方案,市区联手出重拳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截至10月31日,违法建筑已经拆除过半。
从这些不难看出,市区两级政府推进环境综合治理的决心,更是政府部门对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等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短板”问题的高度重视。本报今起开设专栏,走进合庆的村居,看整治情况、听百姓感受,了解在这场环境综合整治的硬仗中发生的那些故事。
河岸边围起了鸡鸭棚,一阵风吹过,动物们便聒噪起来;河中央,有人打下水泥桩子,铺上水泥板,板上砌起砖瓦墙,干脆住在了河上;河面上,青苔、杂草、生活垃圾相互交杂,静静地飘荡。这一切,属于5个多月前的合庆镇勤奋村9号河。
2015年6月,施工队正式入驻,叉车、打桩车连日驻扎在河道边。早晨7点,叉车发出轰隆隆启动声,身穿蓝色工作服的队员们便头戴着黄色安全帽在乱象中穿梭。施工过程中,村干部、队员们紧记“骨有感、筋有力、脉有络、皮有形”的整治目标。连续两个月,从日出到日落,双休日不间断,9号河迫不及待要大“变身”。
9月,勤奋村人老黄从外地旅游回来愣是没认出来这条身边的“老伙伴”。“以前起床闻闻味道,就知道今天是下雨天还是晴天,味道从哪里来,就知道今天是刮什么风。现在像是回到了三十年前,那个绿水环抱的勤奋村。”实际上,6月起,迎来施工队的不仅是9号河,整个勤奋村都有大动作。“最先是对河流污水开始污臭整治。随后升级为全村庄的综合环境治理。”勤奋村支部书记黄慧萍介绍,9号河是第一批动工整治的河流,如今正在补种绿化,第二批9条河流也已开始整治。此外,第二批马路修整也同步进行中,村委会门口的朝勤路就属于第二批,路面原来是坑坑洼洼的泥土,现在要赶在25号前铺成柏油马路。
统观合庆环境综合整治,G1501以东的14个村是重点,而勤奋村又是重中之重。不少村民抱怨,整治前,村里甚至做不到眼不见为净。路边乱设小茶水炉现象十分严重,“塑料、橡胶手套、废弃轮胎,要什么有什么,烧出来的味道又臭又毒”。7月份,村里集中力量整治小茶水炉,整治队伍所到之处,村民们皆鼓掌叫好。
然而,合庆的环境问题是长期积累所致,治问题不能治标不治本。不少村干部认为,环境问题关键在于村内落后产能的企业太多,脏乱差现象严重。调整了镇内产业结构,也就将人口治理的问题迎刃而解了。目前,村内共有29家企业即将拆迁,其中24家属于产业结构调整范畴,第一批9家已经全部签约,其中1家已经启动拆迁工程,剩余厂家将在11月30号前全部清空。
村容村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全村上下各级干部付出的心血不能不提。此次环境整治有“四个标准”:一是不出安全事故;二是不造成群体性不稳定事件;三是不提高成本;四是不留后遗症。众所周知,拆违过程中,必然会涉及一部分人的利益。“看得开、识大局的人有,不配合的也大有人在”,黄慧萍白天吃头痛药,晚上吃安眠药,“睡不着,在想怎么办,如果第二天去交涉的村民态度强硬怎么办?怎么通过其他人来做工作?”。召集村民开会、到现场勘查,黄慧萍想尽办法克服困难,三个月内瘦了8斤。
随着企业停工,不少外来人口开始寻找新的方向。村民们搭建的违章建筑越来越少人租住。即使被拆,村民们也不再那么舍不得。“每人每月少收一些租金,但是全村的环境大变样,村民们还是理解接受的。老百姓还是能从长远考虑的”。如今在勤奋村,经常能见到村干部、企业代表和村民代表围坐一桌沟通想法的场面。大家有共识:环境综合整治与区域整体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甚至全村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有统筹规划研究好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用地减量化、畜禽退养等工作,才能形成可执行、可操作的办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