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小河小河怎还你清清容颜

2020年11月26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日报 2017-02-10 00:00:00

从区级层面的统筹谋划,到基层政府紧锣密鼓的行动,整个浦东投入到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工作中。再加上高新技术的引入,以及普通百姓自发的护河行动,还小河清清容颜指日可待。

2月6日,上海市首批“河长”名单公布。此前,浦东各街镇已将中小河道治理列入重点工作安排,前期排查、拆违工作正加紧实施。

一场水环境治理攻坚战正在全面打响。

按照河道综合整治计划,到2017年年底,浦东要全面消除黑臭重污染河道,使水质有效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公众满意度显著提高;到2020年,基本消除丧失使用功能的劣V类水体。

752条污染河道分布在浦东各街镇,污染问题既有共通点又各有差异。治水之战,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河道治理又该形成怎样的长效机制?条条小河,如何才能重焕往日的清清容颜?

各镇行动起来

随着中小河道治理的攻坚战全面打响,浦东各街镇都在紧锣密鼓地行动着。“清岸”工作陆续开展,违章建筑纷纷被拆除。

治水先从“清岸”开始,这是一个共识。一方面,足以截断可能存在的污染源,另一方面,也为接下去的河道整治工程腾出作业空间。

于是,当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工作启动时,一条条小河边出现了一台台挖掘机。阵阵轰鸣声中,那些原不该存在的违建,应声而倒。

康桥是动得比较早的几个街镇之一,早在去年12月中旬,便已经开始对陈春浜和百曲港这两条河道边的违建进行摸排工作。这两条河道,在康桥镇4条市级考核河道之列,同时按照新区部署,列入河道综合整治应急工程的16条河道名单。

先是镇领导一家一家跑企业,掌握情况。之后,相关执法部门对违建当事人发放整改告知书。12月26日至28日,在多部门联合执法行动下,短短三天之内,百曲港附近约1.1万平方米违建、陈春浜附近超过1.5万平方米违建全部拆除。

各个镇都在紧锣密鼓地行动着。1月初,航头镇打响了辖区内河道整治的第一枪,相关职能部门和河道所在村立下了整治河道两岸违建的“军令状”。航头镇域内共有河道1174条段,列入本次河道整治的有38条段。其中,向阳河、黄家港和卢沟桥浜为市级考核河道。

确立拆违任务后,涉及市级考核河道的相关村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村主任为组长的专项治理工作小组,协同航头镇相关部门多次走访、反复测量、排查摸底,对市级考核河道两岸10米范围内每处违章建筑都建立详细档案。截至春节前,3条市级考核河道两岸10米范围内的企业全部关停,违法建筑全部拆除,总面积逾2万平方米。

目前,航头镇已启动第二轮河道整治工作。列入第二批整治的10条区级考核黑臭河道所涉及的果园村、长达村、工业园区等,已陆续开展河道两岸10米范围内的拆违工作。

宣桥镇在去年12月成立了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办公室和水环境治理办公室,组织力量开展污染河道和无证建筑的排摸工作。新年伊始,宏伟港、南四灶港、五号港3条市级考核河道6至10米内无证建筑已被基本拆除。

万祥镇的联华超市后河、刘正东西河以及万和路4号河等39条河段列入了2017年城乡中小河道整治目标,总长度约8.1公里。新年的第二个工作日,万祥镇的首个专题会议主题就是环境综合整治暨中小河道整治。2月6日,万祥镇领导班子实地察看了河道现场,并在当天下午召开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工作专题会议,推进河道综合整治工作。

上至镇领导,下至村干部,大家都在为河道整治工作奔忙。接到拆违的任务后,周浦镇瓦南村党总支书记吴明就找上了住在黄泥浜支河边上的几户人家。“黄泥浜支河是市级考核河道,整治了以后,环境肯定会更加好,住在臭水浜旁边,你们自己也不舒服啊。”他就这样成功地劝说几户居民自行拆除了违建。

各方合力方能治根

浦东厘清了控源截污、沟通水系、清淤疏浚和生态修复等工作思路,并全面落实了“河长制”,保障河道整治的长效管理。

“清岸”工作开展的同时,河道整治工程的设计方案也在一份份形成。负责这方面工作的,是浦东新区城乡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

这个临时成立的指挥部办公室,可谓是新区河道整治工作的“司令部”,分为工程建设部、计划部和综合保障部三个部门,发挥着统筹协调的作用。

盛钢,是工程建设部的成员之一。年初从新区河道管理事务中心被借调到指挥部办公室后,他与“新同事”们一直在忙着河道整治工程的方案设计。

根据浦东新区中小河道综合整治推进大会工作布置,此次中小河道整治,新区要在2017年底前全面消除黑臭重污染河道。

包括住建部考核、市级考核和区级考核河道在内,新区重污染河道为279条段。盛钢告诉记者,两条住建部考核河道的原批复工程量已基本完工,68条市考河道当中,包括16条应急工程河道在内,共有25条河道的整治工程已经开工,剩余43条正在招投标。而区考的209条段河道,也已经完成了整治工程设计方案的评审工作。

控源截污、沟通水系、清淤疏浚和生态修复等工程性措施,结合违建拆除、城中村和厂中村以及园中村拆迁改造、畜禽退养、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产业结构调整等,这是河道综合整治的工作思路。

治病除根,治水寻源。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以及同济大学的专家均表示,如果能从根本上消除污染源,河道治理的压力就能减轻很多。而消除污染源,需要新区各职能部门携手行动。

新区已经对岸上截污下了“死命令”:2017年3月底前,全区所有街镇完成辖区范围内的污水收集管网完善与老旧小区雨、污水分流改造工程的情况摸底与方案编制,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辖区范围内的污水收集管网完善与老旧小区雨、污水分流改造工程。

按照计划,到2020年,浦东新区将新增雨污水管道251公里,污水泵站8个;对于城中村、厂中村等难以实施管网铺设的区域,新区则主要结合“五违四必”的整治要求来进行改造。

造成河道污染的畜禽养殖,已经有效得到解决。“十三五”期间,新区的畜禽养殖总量从75万头标准猪减量至17万头标准猪,计划拆除畜禽棚舍约为118万平方米,复垦耕地约3200亩。

这一系列举措,都将从根本上杜绝河流的污染问题,让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当中体现的,则是新区税务局、农委、建交委、城管等职能部门的合力。而在接下去的整治工程中,这些职能部门仍将继续发挥作用。

而全面落实的“河长制”,则成为河道整治各项工作的有效保障。新区区委书记任第一总河长,区长任总河长,各街镇主要领导担任街镇范围内河道总河长,责任明确。

春节放假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在航头镇向阳河、黄家港和卢沟桥浜的河岸边上,竖起了3块崭新的“河长”铭牌,上面标明了河长职责、整治目标和监督电话等。

分析人士指出,分层式的“河长制”,并且是由各层面的党政一把手担任河长,无论是在管理或者工作推进方面,都将发挥出更强大的作用。

人人有责 人人关心

无论是科技手段,还是基层自发的护河行动,都期望为小河的“岸绿水清”注入力量。

减少污染源排放可以有效降低水体的污染负荷,建立“河长制”则能够有效保障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不过,要让小河再现清波粼粼,并且能够长期保持,还需要科学的治理手段。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柴晓利,同时也是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成员。他与同事们一起,经过两年多的探索,研究出了一套“水体生态修复技术”——水体微生物活化工艺。

柴晓利告诉记者,水体其实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河水之所以变黑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有机物污染太多,河道中的微生物降解能力不足以应付,导致水中生物死亡,生态平衡被破坏,进而造成厌氧环境的产生。

在他看来,截断污染源之后,最需要做的工作是让水体恢复自身的生态平衡,恢复其自净能力。“我们的水体微生物活化工艺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据他介绍,借助这套活化工艺,将河水引入反应器,令水体中微生物增殖,并强化其生化活性,如此一来,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能力便能大幅提高。含有这些微生物的河水重新释放到河道中后,便能降解更多的有机污染物。

当氨氮磷等原本的污染物,通过微生物变成了浮游生物甚至水生动物的“营养成分”,水体中的食物链再次建立,找回生态平衡,水体的自净能力便能恢复。“动态的平衡建立后,河道水体就会恢复自身的活化性。”柴晓利说。

他还告诉记者,这套工艺已经在景观湖泊、水库等各种水体进行过实践应用,效果十分明显。“我们的工艺投入成本低,效果能够在较短的时间显现出来,希望能够借这次河道综合整治,服务于浦东新区的水体改善。”

高科技的手段,或许能够改变河道的面貌,但要长期保持,仍需要更多力量的长期付出。除了“河长”、各职能部门,来自民间的力量,尤为关键。

在唐镇,已经有一批志愿者行动了起来。春节前夕,唐镇不仅设立了社区公益基金会河道专项基金,还成立了一个河道守护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这支服务队由7名成员组成,带头的是“80后”张勇。

不久前,张勇带着服务队来到位于前进村的前进中心河捡拾垃圾。在河边,身穿绿马甲的服务队员碰上了几个“红马甲”。他们同样是志愿者,其中一人是前进中心河的“四级河长”张红叶。

“四级河长”,是民众自荐担任的“民间河长”,算是对官方“河长制”的一种补充。“民间河长”们,不仅可以随时反映河道整治的问题,还能监督不作为的河长。

张红叶就住在前进村。家门口能否再现水清岸绿,她十分关心。正因如此,她才主动申请担任“民间河长”。

虽然“民间河长”名额有限,但张红叶希望有更多民众来关心,甚至参与到河道综合整治中。张勇,更是期待着有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志愿者服务队,他说:“营造良好的水环境,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