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凭借“绿水青山”“金大团”再发光

2020年11月26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日报 2017-05-12 00:00:00

■本报记者 陈烁

从2009年到大团镇做镇长开始,董军已在大团工作了8年。面对大团作为“纯农业镇”、经济排名曾经靠后的窘况,他告诉镇里的干部,不要气馁,大团必定大有可为。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纯农业镇不是劣势,而是优势。

因此,这8年里,他带领着全镇干部群众,全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拓展乡村休闲旅游,努力把大团建为“农业重镇、休闲小镇、宜居新镇”,同时积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相信‘十三五’后,大团一定会是一个百姓富裕、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生态镇。”董军说。

“纯农业镇”的机遇

“最农业、最乡村、最水乡是大团的特点。”董军介绍。比如,大团有基本农田3.47万亩,占全区基本农田的1/11,果林地1.45万亩,是上海桃树种植面积最大的镇;与此同时,大团的农业户籍人口占新区农业户籍人口的1/9,大团城市化水平处于全区最低水平。

因此,“纯农业镇”成为了大团的发展定位。面对这个定位,董军很有信心,“老话说,三十年风水轮流转。”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团是东南沿海的政治、经济、文化大镇,历史上有“金大团”的美誉。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大团在近几十年显得落后了。但现在时代又变了,“纯农业镇”从劣势变成了优势。“因为纯农业,大团保持了好生态、好环境,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发展现代农业,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董军说。

在他看来,一个镇的发展,就像大海里的航船前行,不能漫无目的,而是一定要有个目标。经过一番琢磨,他提出了“农业重镇、休闲小镇、宜居新镇”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并在“十二五”期间明确下来。

(下转2版)  (上接1版)

“刚提出后,很多人不太能接受,干部们也有不同意见。但经过交流讨论,特别是看到近几年的发展后,大家现在完全统一了思想。”董军说,“现在,大团正蓄势待发。”

努力实现“三镇”目标

采访董军时,他特意带记者来到了大团镇果园村。彼时,桃花节刚结束,果园村王厅桃海里还残留着一些桃花。天气晴好,虽不是周末,桃海里依然有很多游人。

不远处,大团镇的首家民宿——百匠村民宿,已经有三栋不同主题的民宿试运行。装扮精致的民宿,各有不同风格,融入周边的村宅和桃海中。

“果园村是大团这几年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一个缩影。”董军说,确定了建设“农业重镇、休闲小镇、宜居新镇”的目标后,大团镇近几年就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并初见成果。

现在,在“农业重镇”方面,大团培育和建成了3个千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加上正在建设的王厅桃海、邵金现代农业生态园等,正初步形成以有机种植、桃产业、高标准粮田等为主体,融休闲观光农业为一体的规模型农业基地;另有申凤、多利等一批农副产品品牌,发展了38家家庭农场、19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农业龙头企业,集聚了一大批现代农业创客。

在“休闲小镇”方面,大团编制了东大公路乡村休闲旅游规划,并被写入浦东新区“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上海旅游专项规划,沿东大公路(大团段)南北两侧各1000米左右范围内,打造“十里桃海、缤纷长廊”。2016年,大团推出了第一张乡村休闲旅游地图,提出大团乡村全域旅游概念。“作为多届上海桃花节的主场地,我们还积极推进桃花节转型升级,同时推出‘乡村休闲季’系列活动,现在已初步形成一年两节庆(桃花节、品桃节)、四季农业游的乡村休闲旅游品牌。”董军介绍。

“对于‘宜居新镇’的目标,我们的思路是生态立镇,要在打造生态绿色城镇、提升群众获得感上有大作为。让集镇和乡村遥相呼应、各显美态。”董军说。

农民增收有奔头

“通过‘三镇’目标,我们要分别实现的是现代农业梦、美丽乡村梦、农民增收梦。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百姓有获得感、幸福感。”董军表示。

据了解,“十二五”以来,大团税收收入年均递增8%,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35%。董军介绍,通过推进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发展,百姓的生活环境改善了,同时,农民的增收渠道也拓宽了。“现在我们有农业龙头企业,有合作社,有家庭农场,还有乡村旅游各个节庆活动,都是带动百姓增收致富的平台和途径。特别是今年桃花节人气很旺,游客接待总量较5年前翻了一番,大家都感觉乡村旅游有奔头。”

现在全区正重点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在董军看来,这正好是大团建设“三镇”的一股强劲东风。“环境改善了,自然有利于我们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旅游,建设宜居新镇。”

因此,当前大团正在举全镇之力进行环境综合整治,除了完成好新区下达的20万平方米的拆违刚性任务外,还自我加压重点推进3项专项整治:4月底,基本完成南芦公路两侧环境综合整治;5月底,将完成150亩近10万平方米的历史遗留问题区域兴汇鸡场整治;8月底前,将完成浦东运河(大团段)两岸环境综合整治,力争完成新区下达的拆违任务的200%。

“相信未来的大团将会是一幅‘生态美、生活美、生产美、人文美’的美丽画卷,成为一个让人‘走得进、留得住、有乡愁、高品质’的生态绿色城镇。”董军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