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的河道众多,水系密布,既有像川杨河、大治河等骨干河道,也有许多的不知名的村沟宅河。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一些河道出现了黑臭、水系不通等情况。经排摸,浦东河道水质综合评价类别为Ⅳ类—劣Ⅴ类,骨干河道水质逐年改善已消除黑臭,但距离水功能区标准尚有差距。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浦东大力开展城乡中小河道综合治理,掀起了一场治水的攻坚战,目标确定为:到2017年底,全区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水域面积只增不减,水质有效提升;到2020年,基本消除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的水体,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升到78%,河湖水面率达到10.56%。
目标已定,唯有攻坚克难。浦东全区上下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密切协调、形成合力,水岸联动、标本兼治,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已进入高潮期、关键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本报记者 黄静
河道整治
为了青山绿水
发现一条,整治一条,巩固一条
“浦东的河道整治是进行时,对受污染河道的原则就是‘发现一条、整治一条、巩固一条’,通过截污、拆违、疏浚、清障,做到面洁、岸绿、水达标。”在前不久的2017“夏令热线·区长访谈”特别节目中,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杭迎伟强调。
据了解,浦东城乡中小河道整治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在首批明确的752条污染河道中,根据整治计划,黑臭河道279条段(黄潼港和北咸塘浜2条段列入住建部考核,68条段列入市政府考核第一批,209条段列入市政府考核第二批),区考核轻污染河道426条段,水质考核断面所在河道47条段。浦东按照“整体设计、分工落实;忙而不乱、有序有效”的要求,稳步推进整治工作。
目前,列入住建部考核的2条河道,即高桥镇黄潼港和高行镇北咸塘浜批复工程内容已完工。为达到城乡中小河道整治要求,两镇计划实施提标工程,提标方案评审及项目调整审批工作已经完成。两镇正进行提标工程施工招标工作,争取及早进场。
列入市政府考核的277条河道中,第一批次68条河道分三期推进,总体进展有序。轻度污染河道整治方面,目前426条轻度污染河道正在进行设计勘察招标工作。考核断面涉及的47条骨干河道的“一河一策”已经完成,正进行设计方案的深化细化,对于拟定2017年度开工的河道展开方案审查。
此外,2月底至3月初,经现场复核、水质采样和分析核对,浦东新增276条段黑臭河道纳入市政府考核。目前,各镇正在组织包括276条段考核河道在内的870条段中小河道整治的设计、勘察招标工作。
水岸联动,建管并举,治污截污齐步走
“整治要做到水岸联动,建管并举,治污截污齐步走;管理上做到加强协同,强化联动,落实责任最严格。”在千头万绪、情况各异的中小河道整治中,浦东坚守这一科学治水的原则。
在控源截污方面,浦东结合“五违四必”整治工作,实施了黑臭河道两岸各1公里、轻度污染河道两岸各500米范围内的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加大河道周边工业企业的整治力度;推进污水管网完善和截污纳管工程,加快畜禽退养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截除入河污染源。
在清障沟通方面,浦东大力进行水域陆域拆违、河道河岸清障、水系疏浚沟通等工作,做到河道中无障碍物、河岸无占绿垦殖、河网水系连通。此外,还针对黑臭河道中的断头河,分别制定整治方案,通过拆坝建桥、实地开河等措施,打通河道水系,增强水体流动能力。
在环境生态方面,保持水域和陆域整洁,清理水面垃圾,拦截打捞水面漂浮物;开展河道生态治理,通过人工增氧、人工湿地、生态浮岛和配置水生植物等工程和生物措施,改善水质,逐步修复遭到破坏的水生态系统,提升河道水景观。
在执法监督方面,进一步整合执法资源,完善联合执法、信息互通和案件移送等工作机制,加强对水污染物从产生到排放各个环节的执法监管。
在长效管理方面,将镇级河道提升一级管理,由区财政全额承担养护管理费用,责任主体为镇不变,采取“区财力出资,镇政府实施”的方式;对村级及以下河道(含村沟宅河)设施养护,也提升一级,由各镇政府统一管理,并实行“以奖代补”政策。
河长制
村沟宅河也“管”起来
河长制是一项针对河湖管理分级责任体系的制度,它的目标是就本区水环境建设和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从制度上把促进绿色发展、保护河湖生态环境责任落到实处。
出台实施方案及配套机制
1月20日,《关于本市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方案》印发后,浦东新区及时部署,全面动员,成立区河长制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浦东新区环保市容局。4月11日,区委办、区府办印发《浦东新区河长制实施方案》;6月8日,区河长办印发《浦东新区河长制工作四项基本制度》。根据要求,由区委书记担任本区第一总河长,区长担任总河长,分管副区长担任副总河长;各街镇党政主要领导担任辖区内第一总河长,行政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分管领导担任副总河长。
大治河、浦东运河2条市管河道由区委书记担任一级河长,沿线街镇镇长(街道办主任)担任辖区分段二级河长;长江口(上海段)及黄浦江干流,由区长担任辖区内分段的二级河长;川杨河、赵家沟2条市管河道由区长担任一级河长,沿线街镇行政主要领导担任辖区分段二级河长;区管河道由区委、区政府领导担任一级河长,沿线街镇主要领导担任辖区分段二级河长;镇村管河道由街镇领导担任一级河长,并可在辖区内设置二级河长,由社区或村居领导担任。目前,全区36个街镇都已成立河长制办公室,出台街镇级河长制实施方案和配套机制。
实现河长责任全覆盖
浦东新区推行河长制的范围为辖区内所有市管、区管和镇村管河道。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分步实施的要求,截至今年6月,浦东新区河长制已经实现全覆盖。
具体时间节点为:2月6日,市委市政府统一对外公布了长江口(上海段)及黄浦江、市管河道一级河长、二级河长以及浦东新区纳入城乡中小河道整治任务的70条河道河长名单。3月22日,市水务局统一对外公布第二批河长名单。5月24日,浦东新区对外公布了426条轻污染河道、870条新增黑臭河道以及592条镇管河道的河长名单。6月26日,浦东新区对外公布所有村管河道及其他水体的河长名单。
实现河道名录全覆盖
根据《上海市名录外水体细化工作实施方案》,浦东新区环保市容局依据历年水面积遥感和河道设施管理养护信息化工作成果,以水利普查信息为基础,对全区现状各类水体进行全面分析整理,将建成河道电子身份信息,出台《河道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形成全区河道管控一图一表成果和河道信息GIS平台,实现各级河道管理名录全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浦东新区还依托水务信息云平台建设,研发浦东河长APP,以“互联网+”模式的工作平台,让河长实时掌握河道的管养情况,发布河长工作指令,同时也记录河长的履职情况,为河长考核提供数据参考。
同时,浦东引入公众参与和第三方服务,消除信任危机,增强政府公共决策合法性,破解社会共治难题,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共治格局。
治理好做法
■唐镇:布控“四张网络”
唐镇从严从实,布控了“四张网络”,实现全民治水“无死角”。具体包括:一是布控河长制体系网络,党政领导认领44条河道作为一级河长,向社会公布河长名单,在河岸显要位置设立河长公示牌,河长例会、工作督查、考核问责等体制机制落到实处;二是布控全方位监控网络,成立3个联勤联动工作站,13名街面巡逻员24小时巡逻、处置,130个探头准确监控村沟宅河,64名河道保洁员每天清捞河面,巡视员每周至少2次巡视;三是布控全民治河网络,成立专项基金和民间河长队伍,11名青年突击队成员全部下到河道整治一线;四是布控河道整治联动网络,排摸交界河道13条,与接壤镇共拆共管共治。
■张江:“民间河长”走马上任
在张江镇河长制实施过程中,“民间河长”走马上任,和“政府河长”一起开展日常巡河检查等工作,为河道整治提出新思路、新方法,并配合相关部门集中整治,落实工作任务。同时,积极探索“互联网+河长制”模式,研发“亲水张江里”微信宣传平台,设河道查询、日常巡河、监督投诉、信息动态四大版块,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发动,群策群力,加快治水速度。
■祝桥:“五下”和“五上”
祝桥镇利用“五下五上”工作法掀起“发现一条、整治一条、长效管理一条”的治河管河热潮。其中,任务压下去,责任提上来;干部沉下去,作风提上来;五违倒下去,干劲提上来;污染减下去,环境提上来;矛盾降下去,民生提上来。
■航头:组建村民自治护河队
航头镇各村各组涌现出了一批爱河人士,自愿参与到维护河道整治中,在党政部门的引导、宣传下,自愿组建成立了村民自治护河队(属称民间“河长”)。通过村民自治护河队,在村里开展河边巡查、反馈、解决问题,并听取村民的多数意见和建议,同时,开展各类保护河道的活动,在河道沿岸形成广泛参与、合力攻坚、共建共享的浓厚治水氛围。
■金桥:“三抓三全面”推进整治
金桥以“三抓三全面”有效推进全镇42条中小河道综合治理工作。具体包括:抓早,做好谋篇布局,摸清底数,制定计划;抓全,做到工作全覆盖,其中要按照“水岸同治、以岸为本”工作方针,全面推进全镇中小河道两岸拆违工作;抓实,工作体现实效,包括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全面跟踪审计等。同时,工作注重三个全面,不断提高有效性和针对性,即全面力争截污纳管、全面推进景观改造、全面实现管养结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