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公顷林地
浦东的生态“绿肺”
森林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提供了旅游、休闲的场所,被称为“地球之肺”。近年来,浦东新区在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的同时,注重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在林业建设和管理方面同样取得良好成绩。
在林业建设方面,新区着力推进公益林、规模化经济果林的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区新增林地面积近1万亩。按照2009年上海市第七次森林资源调查数据,新区林地总面积19057.210公顷,占全市林地面积的19.29%;森林覆盖率12.71%,居全市9个郊区(县)第3位。其中,公益林面积13630.115公顷,商品林面积5427.095公顷。
在林业资源管理方面,新区强化林地的管理和养护,加强对已建林地的抚育管理和基础设施改建;规范征占用林地的审批,做好林业网格化管理,加强森林资源监管。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环城绿带内已建有11座防火监控塔,及时掌握森林火情。在有害生物防控上,新区构建了系统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建有国家级中心测报点1个、市级测报点4个,区级监测点41个,准确了解、跟踪林地病虫发生情况。
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新区林业建设和管理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同国内外其它大城市相比,新区森林覆盖率较低,林业整体水平尚需提升。根据《上海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2015年新区森林覆盖率将达14.54%,对于浦东新区是一项较为严峻的考验。为达到此目标,新区正在编制《浦东新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并将以此为指导,以生态公益林建设为重点,增加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森林碳汇功能,有效保护浦东新区森林资源,推进林业持续健康发展,科学合理利用林地,不断提高林地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承载能力。
【知识链接】
森林:依法纳入森林覆盖率计算的林地,包括有林地和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在上海特指有林地和灌木经济林地。
森林覆盖率:有林地与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百分率。
公益林: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
商品林:以生产木材、竹材、薪材、干鲜果品和其它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乔木:具有由根部发生的独立主干、树冠广阔、成熟植株一般在3米以上的多年生木本植物,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
灌木:一般没有明显的主干、成熟植株一般在3米以下的矮小而丛生的多年生木本植物。
森林碳汇: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它反映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是目前世界上最为经济的“碳吸收”手段。
环城绿带
外环线上的生态飘带
上海市环城绿带的建设是改善上海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环城绿带规划总面积6208公顷,全长98公里,基本宽度为500米。其中,浦东段西起徐浦大桥,东到华东路,北至外环线越江隧道,沿线途经8个镇,规划总面积4047公顷。从1997年建设至今,浦东段规划范围内已建总面积近2000公顷。
目前在建的外环生态专项建设工程于2006年启动,计划新建绿带总面积553公顷,至2011年底,累计已完成274公顷。浦东新区环城绿带在设计上强调生态性,以高大乔木为主,以片林、混交林的形式组成的纯林带。林带中不设大型园林建筑,突出自然,充分利用植物材料的特性,使之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林带以原有地形地貌加以适当改造,形成自然排水,内设养护便道贯穿其中,随地形变化自然起伏,方便林带养护和游人健身。浦东新区环城绿带的建设大大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为周边居民提供了适宜的休憩场所,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环城绿带在释氧、吸硫、滞气、蓄水、调温、隔音、防灾抗灾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功效,同时也为提高上海的人均公共绿地、森林覆盖率提供了一个相当厚实的基础。在浦东环城绿带的建设过程中,以“建设不断完善、管理不断创新、服务不断优化、使环城绿带生态功能、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得以提升”为目标,按“属地化管护、企业化经营、综合化管理”的原则,12家属地化养护公司承担起绿化养护任务。近年来,浦东新区环城绿带在防火、防汛、平安建设、资产管理、业务培训等方面积极探索,巩固和提升了环城绿带的综合功能。
野生动物
浦东的共同居民
浦东新区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根据2006年原浦东新区对辖区内野生动物的调查,原浦东共有野生动物194种,其中两栖动物8种,爬行动物10种,鸟类152种,哺乳动物24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中华白海豚、白暨豚),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6种。目前正在开展原南汇地区陆生野生动物的资源调查,完善野生动物资源档案。全区共有三甲港、南汇嘴观海公园等10处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上海野生动物园、上海海洋水族馆、上海大自然野生昆虫馆有限公司等20家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单位。
为保护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新区已建有1个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点,5个市级监测点,4个区级监测点,并定期开展疫源疫病监测。
2007年,浦东新区建立全市首家区级野生动物救护点——华夏公园野生动物救护点,接听市民来电,救护各类受伤、受困野生动物。5年来,救护点共救护野生动物171起,除按规定不能放生的物种,大部分野生动物经救治后重新放生到野外。
2007年,浦东成立了上海市首个禁猎区——南汇东滩野生动物禁猎区,面积122.5平方公里。
每年4月的第二周,新区均会开展形式多样的“爱鸟周”宣传活动,宣传鸟类资源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爱护鸟类的氛围。
獐,是国家二级濒危保护动物,也是上海原土著物种。随着野生环境的缩减,上世纪初獐在上海基本绝迹。2006年12月,新区在华夏公园建立獐的重引入试点,2009年至2010年间进行獐的野生放养,共放养42头,实现了在本地消失了百余年的獐的重新回归梦想。
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同时也是众多野生动物的重要家园。目前浦东除420.2平方公里的九段沙湿地外,还有一块122.5平方公里的南汇东滩湿地。另外,浦东还有大于5公顷的湿地339块,全区湿地总面积约为640.68平方公里,成为上海拥有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区域。2012年,新区将开展全区湿地资源普查。
【知识链接】
南汇东滩野生动物禁猎区
南汇东滩野生动物禁猎区于2007年7月批准成立,是上海市首个也是唯一的野生动物禁猎区。禁猎区东至东海,南至杭州湾,西至九四塘,北至浦东机场,总面积122.5平方公里。是本市滩涂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具有典型的沿海滩涂湿地生境。境内植被以芦苇群落、海三棱藨草群落、藨草群落及豆花半草群落为主,潮间带的底栖动物十分丰富,有软体动物、甲壳类、多毛类和鱼类等100余种。禁猎区处在候鸟东亚—澳大利亚迁移路线上,是候鸟南迁北往的重要中转站,成为过境候鸟重要的停歇地、觅食地和悦动栖息地。据调查:近年来该地区共记录到鸟类近250种,单次最高记录2万余只,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丹顶鹤、白鹤、东方白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7种;属上海市重点保护鸟类5种;属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公约)附录I动物4种、附录II动物11种。
目前,禁猎区已组建了一支10人的巡护队伍,每天两次例行巡逻,严防偷猎者猎捕水鸟。候鸟越冬季节,区野生动物保护站联合边防派出所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仅2011年就捣毁偷捕窝棚128个,收缴野鸭47只,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鸳鸯20只,抓获犯罪嫌疑人6人。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也把这里定为“河口综合管理示范点”,帮助共同推动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禁猎区内水鸟栖息地基础生境营造与管理。
浦东水鸟观赏点
南汇嘴观海公园、滨江森林公园等观赏期:3-5月、9-11月
南汇嘴观海公园位于临港新城主城区东南面,滴水湖东首,是上海陆域的最东南处,毗连杭州湾畔,是临港新城的重要地标,占地1.82公顷。
滨江森林公园(一期)位于浦东新区最北端高桥镇三岔港,黄浦江、长江、东海在此汇聚,是从水路进入上海的门户景观,公园规划面积达300公顷,现已开放的一期为120公顷。
浦东新区野生动物救护点
地址:华夏东路285号(华夏公园内)电话:61872127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