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 创新驱动
高桥镇位于浦东新区北部,凭江临海,三水交汇,北毗吴淞口,西临黄浦江与杨浦区相邻,东与外高桥港区、保税区相接,南与高行镇相邻,浑然天成的独特地理位置,让高桥镇区位优势尤为显著。
正是这样的优势所在,让高桥镇成为上海小城镇建设“一城九镇”规划的重点之镇。近年来,高桥镇在加快推动化工工业、物流仓储业优化升级的同时,大力发展以总部经济、营运中心为主体的服务性贸易业。依托“以港兴镇”、“产城融合”的核心理念,努力将高桥镇打造成上海一流的现代化、宜居性港口城镇。
关键词:组织对接
平台共享同谋发展
面对保税区、港区内企业众多、隶属关系复杂,园区管理部门行政级别高的现状,高桥镇党委不等不靠,以党建共建为平台,跨前一步,主动与保税区综合党委、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党委等组织联系,互通信息、建立合作关系。相互通报保税区、港区在高桥地区居住党员情况,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向园区了解劳务需求、用工规模等信息,从而引导人口流动,减少盲目性。
高桥镇积极探索把园区党员在单位的表现向居住地反馈的机制。居住在潼港六村的党员小郭就是港务集团的一名内场集卡司机,因工作效率高、事故率低被港区评为先进。镇党委将他的先进事迹放进了小区的宣传栏,得到邻居的赞扬后,小郭的干劲更足了,不仅业绩突出,还成为了节油能手。
此外,高桥镇的村居党组织与保税区、港区内的企业党组织结对共建也成了一种常态化模式,不仅能有效协调整合社区、港区力量,还能发挥各自优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逢年过节,居民区与保税区、港区等共同开展困难群众走访慰问工作,特别是在园区工作的群众家庭出现变故时,共同伸出援手,及时给予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区的温暖。每当就业安置落户的居民发生了纠纷,居民区与保税区、港区的矛盾协同调处机制就即刻运作起来。在解决近500套动迁安置房屋产权、数百名征地工的社会保障等历史遗留问题中,镇党委、政府与港区协同配合,成立工作小组,共同加强宣传、互通信息,使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今年5月,高桥镇主动与上海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联系,提出了“产城融合”促进就业工作新模式,建立区域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并签订了《“产城融合”促进就业合作协议》。此项目的推出将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将保税区内的企业岗位进行疏理,并与本镇的求职对象进行匹配,让供需双方互利共赢。
关键词:外口管理
全新探索 平邑模式
平邑来沪人员调委会的成立,是高桥镇探索“产城融合”的成功典范。高桥镇外来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本地人口,其中平邑籍的来沪人员超过2.5万人。翻开高桥的治安记录,近年来这2.5万名平邑务工人员竟然实现了违法犯罪“零记录”,并先后涌现2名浦东新区“见义勇为十佳青年”和2名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
这样的奇迹,缘于一种全新的探索。平邑人社局在高桥镇设立驻上海办事处后,探索了一条“以党建服务党员、团结务工者、维护地区和谐”的新路,不仅为老乡找工作牵线搭桥,还设立了调解中心,解决务工者的情绪问题和生活难题。高桥镇也将企业党建工作纳入区域化党建之中,双方同创共建,有力维护一方稳定。与此同时,高桥司法所也对平邑员工加强了法制教育,加大法律服务力度。
平邑来沪务工人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运作方式得到了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肯定。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市委书记俞正声专程到平邑劳务公司视察工作;国家司法部人民调解立法调研组、外省市司法工作调研组纷至沓来进行专项调研或取经;平邑来沪人员调委会的成立被列入上海法制建设30周年100件大事之一。
关键词:双拥工作
活动为媒军民一家
高桥镇有各类优抚对象180多户,其中重点优抚对象80余人。高桥镇是浦东新区驻军最多、兵种最齐、级别最高的一个地区,目前高桥驻军中连队编制以上的部队有28家。
高桥镇党委、政府坚持开展“军营一日”、“故乡指导员”、“双拥一条街”、走访慰问、实事拥军等活动,驻军部队也积极参与地方各项建设和各类创建。驻高桥海警支队“相约20日”为民服务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十多年来,他们坚持每月20日开展为民服务,不定期地走进社区、街道、居民家中开展“贴心式”服务。目前已服务当地群众3万人次,支队的官兵们被驻地人民誉为“高桥镇上的活雷锋”
多年来,高桥镇形成了“军爱民、民拥军”的浓郁氛围,先后获得了上海市拥军优属工作先进镇“六连冠”、浦东新区双拥工作模范镇“三连冠”的荣誉。
文化搭台唱响和谐
兴办民生实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完成10余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安置入住动迁居民1130户,凌桥社区53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如期开工建设。去年以来,新增就业岗位近2000个,“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被评为“浦东新区促进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并荣获“上海市充分就业社区”三连冠。进一步加大救扶帮困力度,共发放各类救助1600多万元,受益群众达1.7万余人次。
围绕文明城区创评,不断提升区域功能和面貌,在多次文明指数测评中名列前茅。2004年高桥镇创建了国家卫生镇,今年正在进行国家卫生镇复评。近年来,高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开展国家卫生镇创建活动,巩固国家卫生镇创建成果列入全镇的重点工作。镇区内主要街道每日清扫保洁17小时,垃圾密闭清运率、生活垃圾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100%。
拥有近千年历史的高桥古镇,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殊荣;高桥绒绣、高桥松饼和本帮菜分别被收录为国家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荣誉无不鞭策着高桥镇政府在保护历史风貌与传承历史文脉的道路上奔腾迈步。制定老街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规划、实施高桥老街保护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完成60多处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一个个项目的制定实施,让曾经璀璨的历史遗迹再现风采;高桥人家陈列馆、钱惠安纪念馆、高桥绒绣馆、仰贤堂……一座座公益展馆陆续建成,使高桥传统民俗文化得以重现和延续;8册“高桥历史文化丛书”、精编版《古镇高桥》、《浦东高桥地区历史人文乡土教材》系列……一本本展现高桥人文古迹的书画印刊成册,成为“上海市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一大特色;绒绣传习所揭牌、浦东中国画画院成立……一项项文化传承行动和特色品牌建设,推进了古朴艺术与现代人文的相融繁茂。
文化艺术年等各类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高桥镇地区文化艺术节从2002年至今已举办了五届。全镇有150多支群众文化团队活跃在各个社区大舞台上,“高桥文化风云榜”的评选凸显了古镇的文化人物、文化特色。此外,“文化进社区”、“广场周周演”、体育节等品牌活动全年展开。镇政府制定文体团队扶持奖励办法,体育舞蹈队、摄影沙龙、国剧社等团队在新区享有盛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