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库1号携手上海中心揽获三大世界纪录

2020年1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日报 2016-03-16 00:00:00

3月12日上午,“宝库1号世界纪录颁奖盛典”在上海中心举行。宝库1号携手上海中心一举揽获了“世界最大规模地下保管库”、“世界最高室内中国园林”、“世界最大景泰蓝珐琅地面”3项世界纪录,成功推动上海文化的再创新。当天,主创人员为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世界纪录之一:世界保管箱数量最多的地下保管库

位于上海中心地下25米深处的宝库1号,不仅是中国首个通过UL认证的第三方私人保管库,还拥有18698个保管箱,是世界最大的保管库。

➡世界纪录之二:世界最大的景泰蓝珐琅地面

在上海中心37楼宝库艺术中心的珐琅厅,还拥有世界最大的一块景泰蓝珐琅地面,480.33平方米的珐琅地面,采用1,789,653根手工掐丝萦绕,是珐琅工艺领域中的一项艺术杰作。

➡世界纪录之三:世界最高的室内中国园林坐落上海中心大厦37楼的“半亩园“,是凌驾于173米高空的中式庭院,内有亭台楼阁、假山流水、草庐和经幢。它采用宋代格调、明式园林的东方美学,实现了中国第一高楼的园林之梦。

易居中国董事长兼宝库中国董事长周忻:

三项世界纪录是团队五年努力的结果

今天的三个世界纪录是我们团队过去五年努力的结果。三个世界纪录加一个吉尼斯纪录是宝库中国在上海中心创造的一个部分,值得庆贺一下,很兴奋。

这段时间还有非常兴奋的一件事情,是在做宝库中国最初的时候,我和马先生(马未都)当时聊的时候,希望我们的宝库1号能够成为文化收藏的空间。接下来我跟柳总(柳费国)讨论,在上海中心做宝库1号的时候,我们讨论的是这里作为陆家嘴金融服务配套的场所和空间。结果,当宝库1号在去年11月7号开始推出来以后我们发现,这是普通大众非常重要的、潜在的、巨大的需求。

所以我们突然发现,宝库1号,中国最大的保险箱不仅仅是给艺术家的,不仅仅是给金融人士的,将满足普通老百姓巨大的、潜在的消费需求。朋友们,你们可以了解一下非常有意思的故事,今天来看保管箱业务的普通老百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会把什么东西放到里边?这是一件非常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兼馆长、知名文化学者马未都:

宝库让文化良性运转

宝库的认证大家都看到了,有将近2万个单元,可以为上海市民,为上海的公众服务。这样好的一个保管条件,我们一定要知道,宝库里头什么东西都可以放的,你自己的秘密都可以放在里头,不一定放什么古董。千万不要以为这是放古董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珍贵的东西,有可能别人看来是不珍贵的,但是对于你是非常珍贵的,比如一段记忆可以搁在地下五层的物理空间,这里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

因为有这样的宝库存在,才有文化可以进行良性运转的可能。我们是一个民办的博物馆,不花纳税人的钱,相反还是纳税人,所以就需要社会的支持。我们今天一直谈创新,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是非常难的,我觉得宝库和博物馆的结合是伟大的创新,这个创新会使我们的文化走得更远,也使宝库能给全社会提供非常良好的服务。过去我们会认为这种服务仅是提供于达官贵人的,其实不是这样的,今天的宝库所提供的物理空间实际上是可以服务我们每一位市民的。

宝库中国创始人兼CEO柳费国:

宝库是未来文化创新的开始

我们想告诉大家的是,宝库1号其实是100年前上海非常先进的第三方保管行业的回归。为什么叫回归?1930年黄浦江对岸有着最好的、最先进的第三方保管设施汇丰银行。今天我们把外滩的老建筑竖起来,盖了上海中心的时候,我们把第三方保管再一次带到上海,再一次用全球最高的技术标准来见证。今天希望大家跟我们共同见证,我们打造了一个全世界最大的私人保管箱。待会儿大家可以见证这个纪录的诞生。

大家共同见证的是我们的文化创新。我们在37层做了全世界最高的实验,我们做了没有人做过的景泰蓝珐琅地面地板。我们希望这一切都成为宝库中国未来文化创新的开始。

今天我相信这是一个特别的时刻,我们同时见证三个纪录的诞生。杨雄市长曾说:“你们四年的努力让一栋楼从建成的第一天就有了内容。”什么内容?文化内容。什么文化?中国文化。宝库中国致力于成为中国文化产业服务运营商的愿景,可以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更多的公共服务和产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