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强
如今的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身为大团医院),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日军司令部。这里的老建筑过去叫“万竹堂”,为明代南汇才子盛国仪私人住宅。1939年7月,日军侵入大团镇占领万竹堂,据此为日军守备司令部,长达6年之久。
浦东地处国际大都市上海的郊区,是日本帝国主义重点控制的地区,日伪势力强大,统治很严酷,多次实施残酷的“扫荡”和“清乡”。
抗日战争中,浦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至今,在浦东大地上,还有一些抗战遗址,还流传着许多抗日战争故事。回忆这些故事,有助于人们了解并记住那段历史。
□本版摄影 陈志强
汇角之战
1938年1月,周大根(原名根发,又名秋萍)受党的委派,到家乡泥城组建了番号为南汇县保卫团第二中队(简称“保卫二中”)的抗日武装,由周大根任中队长,很多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都参加了这支队伍,这也是浦东第一支党领导的抗日武装。
在周大根的领导下,“保卫二中”加强了官兵的军政训练,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都有很大的提高,短短半年多时间,已成为人手一枪的200多人的抗日武装。同时还帮助祝桥的连柏生组建了“保卫四中”,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这为后来组建“新四军淞沪支队”奠定了重要基础。
“保卫二中”武装组织的迅速发展,引起了日本侵略军的恐慌。1938年12月16日,日寇出动600余人,在飞机配合下,气势汹汹地扑向“保卫二中”驻地——泥城,企图一举消灭“保卫二中”。“保卫二中”战士在周大根的带领下边战边退,隐蔽在芦潮港汇角海滩的芦苇丛中,同数倍于己的日伪军激战。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打死打伤了不少敌寇。不过终因寡不敌众,周大根等28名儿郎壮烈牺牲。
“汇角之战”打响了浦东抗日的第一枪。后人为纪念周大根,在汇角创建了一所小学,取名“秋萍小学”,至今,在南汇新城镇芦潮港,还有以烈士命名的学校“芦潮港秋萍学校”,学校里设有“周大根烈士陈列室”。
朱家店抗日之战
在川沙新镇六灶朱店村有一座“朱家店抗日之战纪念碑”,碑文由原抗日武装浦东支队队长朱亚民亲自题写,记载了1944年8月24日的一次伏击战经过。这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著名战斗,曾作为以弱胜强的战例被选编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例选”。
1944年8月24日一早,浦东支队获得情报,侵华日军周浦据点一支47人的中队将赴六灶一带进行扫荡。浦东支队当即进行了研究部署,一方面派出联络员急赴六灶镇,要求伪镇长设宴招待,设法牵制住敌人;另一方面决定将自己的部队分为三路:一路由一个中队的兵力组成,负责抢占五灶港桥,截住敌人的退路;一路由一个分队的兵力组成,负责据守张家袜厂,正面阻击敌人,堵住敌人前进的道路;另一路则为主力,由两个中队的兵力组成,归支队长朱亚民和参谋长张席珍率领,分散隐蔽于五灶港桥至张家袜厂间的芦苇中,设地雷阵,待敌人行进受阻后,负责总攻。
毫不知情的敌人一进入伏击圏,立刻遭到了地雷、机枪、步枪的猛烈打击,被打得晕头转向,毫无还手之力。战斗中,我军战士们敢打敢拼,有力地痛击了敌人,一举歼灭日军34名、汉奸1名,缴获掷弹筒1具、机枪2挺、长短枪40多支。我军无伤亡。
北宋村突围之战
1944年3月27日,由朱亚民率领的浦东抗日游击队淞沪支队150多位战士,悄悄抵达了现在的北宋村进行休整。
凌晨时分,在汉奸的带领下,周边据点1000多个日伪军对游击队居住地进行合围,北宋抗日突围战正式打响。在朱亚民同志的领导下,战士们边疏散群众,边进行全力反击。但是,由于力量寡不敌众,20多名战士牺牲了,敌人也伤亡50多人。
在疯狂搜捕无果后,敌人撤退。从此,日伪军不敢大规模出来扫荡。解放后,为教育后人,纪念英烈们的英勇事迹,1964年4月,奉贤县人民政府在当时的头桥乡(现奉城镇)北宋村设立了抗日烈士纪念碑,将其作为奉贤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于1995年和2006年两次进行改建。
相公殿战斗
1941年5月10日,根据党中央“开辟浙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部署,姜文光、朱人侠率领第一批浦东抗日武装50余人南渡浙东“三北”地区(余姚、慈溪、镇海北)开辟抗日根据地,部队番号为“第三战区宗德公署三大队”(简称“宗德三大”),姜文光任大队长。
1941年6月18日,我方获得情报,有45名日军要到崇寿乡相公殿进行骚扰、抢劫,姜文光和凇沪游击第五支队第四大队副大队长林友章、教官蔡群帆商量,决定痛击敌人。下午3点左右,部队等在相公殿附近埋伏,等日军进入伏击圈后,战士们立即开火,打死打伤日军多人。
6月25日,相公殿群众报告,又有30余个日军由汉奸带路来相公殿作恶。姜文光、林友章决定将部队设伏在敌人来路两旁,待敌人一进入设伏地,部队立即开火,雨点般的子弹射向敌群,有力地杀伤了敌人。
相公殿的两次战斗,我军取得了全胜,共打伤打死日军各16名,而我军无一伤亡,被当地群众誉为“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不仅为我党开展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而且鼓舞了浙东人民的抗日热情和决心。
在浦东惠南镇福泉古寺园内,有一棵被誉为申城“树后”的千岁古银杏。1937年8月,日寇侵占南汇后,为了防备南汇人民的反抗,砍掉了古树的树梢和部分树枝,在树顶上架起了瞭望台,日本鬼子每天爬上爬下,古树遭到了破坏。解放后,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对古树进行了保护,使千年古银杏重新焕发了生机。
大鱼山血战
1944年8月,新四军浙东纵队海防大队为配合盟军反攻,在东海大鱼山岛与日寇进行了一场恶战。
8月25日,200多鬼子、300多伪军分乘汽艇、登陆艇和一艘大型战舰,在两架敌机配合下,向大鱼山岛发动了进攻。战斗从早晨一直打到下午3点多,子弹、手榴弹打光了,战士们用石头砸敌人;敌人冲上来,战士们就冲上去拼刺刀,抱着敌人一起摔下悬崖……
战斗中,新四军坚守阵地、宁死不屈,共有42位勇士光荣牺牲,浦东南汇籍烈士有27位。此战被称为“海上狼牙山之战”。1944年10月11日,延安《解放日报》头版报道了新四军血战大鱼山的事迹。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