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追赶春的脚步——鄂城区复工复产一线观察

2020年1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鄂州政府网 20200331

泥土的芬芳带来春天的气息,和煦的春风正将疫情的阴霾吹散。阳春三月,生机勃勃。

迎着明媚的阳光,走进鄂城区的各个厂区,车间内,机器轰鸣,戴着口罩和手套的工人在高速运转的设备前有序忙碌;仓库外,载有货物的重型卡车来回穿梭,一幅战“疫”下的“复工图”铺陈开来。

这背后,是鄂城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的“两手抓、两手硬”的工作部署,是各地各部门抢时间、拼速度,助返岗、援企业的硬核举措。

防控疫情不放松,经济发展奋力追。鄂城区以追赶者的姿态,同时间赛跑,与压力抗争,马不停蹄地追赶着春天的脚步。

与时间赛跑有序复工抢订单

3月19日,位于樊口街道的武汉港产业园的湖北开明高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作人员戴着口罩,忙碌地操作着机器。

该公司是一家以自有专利技术服务于国内外大型钢铁、水泥、矿山、化工等基础性制造企业的大型主机设备应急维修服务商。2018年,该公司FGM-KM三新工艺,为江西亚东水泥修复的日产12000吨丹麦进口回转窑轮带断裂等项目的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年前,陆续接到全国各地90余家合作商的订单,订单额近3千万元。

“加足马力恢复生产、赶订单。”公司总经理陈佳说,3月17日获批复工以来,公司采取多项措施保障安全复产,目前已有7台工程车在省内作业,为合作商在线修复设备,进展顺利。

测量体温、健康信息登记、签防疫承诺书入厂,进厂须知的牌子放在厂门口显眼处。不远处,设置了一个临时隔离室,如发现体温异常者,立即隔离处置。

陈佳介绍,公司每天两次对住宿区消杀,员工实行封闭管理。上下班,每天两次体温测量。食堂用餐一人一桌,分散就坐,每日消毒。

“发生疫情,属于不可抗力,虽然延迟交货或推迟上门修复服务对方可以理解,但这一单迟了,下一单就难了。”陈佳坦言,公司订单流失超过40%,目前有序复产,正努力与客户沟通联络。

在陈佳看来,公司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生产,离不开鄂城区政府的帮助。在了解到开明高新科技有限公司的复工需求后,鄂城区防控指挥部企业服务组第一时间上门,从进出厂管理、员工体温检测、定期消毒等多个方面对企业疫情防控措施进行了指导,确保企业达到复工条件。

3月20日,满载厚度为1.2米的螺旋波纹管的大货车从湖北兴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发,运往长江大保护工程九江市中心城区长江排水口污水综合治理项目基地。公司副总程胜说,这得益于公司顺利复工复产,产品及时交付,有利于扩大公司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目前公司的防疫物资齐全、订单任务饱满,虽然时间耽误了,但通过后期加班加点等措施,仍然有信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程胜满怀信心地说。

尽快复工复产,不仅是企业所愿,也是民心所盼,更是高质量发展所需。为此,鄂城区各地全力以赴开足马力,全速推进企业复工复产。

生产在恢复,信心在增长,数据是最好的佐证。截至3月27日,全区已复工复产的规上工业企业145家。

点对点服务帮企业占先机

3月17日上午,湖北晨风轨道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吴志超凭借手机中的健康码,顺利乘坐上“点对点”接他们返岗的中巴车。

当天,像吴志超一样,晨风公司47名职工依靠这种方式返岗。“我们全力组织复工复产,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该公司副总梅琦说。

机器早一天开动,就意味着早一天创造利润。对于梅琦来说,“机声隆隆”是他听过的最美妙声音。

3月22日,记者走进该公司厂区车间,一组组银色的机械设备,整齐林立;自动抓料机械手左右移动,有条不紊;传送轴上的铸铁件如士兵般,列队行进……

这家为国家重点工程如隧道、地铁、饮水等施工配套制造供应电瓶机车、内燃机车、新能源轨道机车的高新科技企业,年产值在1.5亿元以上,成为国内大型施工企业重要供应商。

今年年初,接到订单达2.1亿元。疫情发生后,公司停产,订单无法交付,该公司总经理张伟向区、街道防控指挥部求助,“厂里有库存,请求协助办理通行证,把货发给客户!”

当好“店小二”,区防控指挥部企业服务组火速协调为晨风公司办好通行证,确保物流畅通。

“保订单,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发货。”梅琦说,3月18日公司正式复工后,省内的订单基本可以保障供应。

“复产前,区、街道两级组织厂区消杀,包车接员工复产,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下一步,我们将加班加点提高产量,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梅琦说。

原材料缺乏、物流不畅……一个个难点、堵点、痛点,成为做好服务保障、推进政策落实的突破点。鄂城区相关部门逐一予以解决,有效推动复工复产。

3月8日起,鄂城区先后组织发改经信、住建交通等部门研究关于复工复产工作会议7次,发布《关于人员安全流动、企业复工复产的通告》《鄂城区疫情防控期间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服务指南》,开通服务热线,及时回应重大项目、规上企业复工复产问题,协助、指导企业做好复工审核工作。

同时,该区成立由副县级干部、驻企服务员、健康指导员、安全生产指导员等组成的复工复产驻企服务队上门送政策、送保障、送服务,并解决企业难题。街道、社区提供厂区消杀、全员接送、全程帮扶三项服务,对复工企业开展送疫情防控宣传手册、送政策清单、送防控物资、送健康服务上门等活动,全力支持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一揽子”政策解企业燃眉之急

非常时期,当有非常之策。

鄂城区在复工复产工作中,通过行之有效的举措,急企业之所急,加强惠企政策帮扶服务,确保精准对接高效落实到位,使企业逐渐恢复生机。

“3月27日向农商行提出贷款申请,不到三天,续贷的900万和新增的100万元贷款即将到账,利率由过去的6.2%降低到4.55%。”湖北开明高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开明说,“复工贷”真是一项雪中送炭的好政策。

“政府给力,我们自己也要努力,半年内肯定能缓过来,争取提前还款。”张开明信心满满地说。

3月29日,湖北兴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建军难掩心中的喜悦,公司在农商行贷款的1000万元成功获批,两天后到账。

缺资金,是企业复工复产的难点。疫情发生后,各家金融机构都制定了专属金融政策,通过信贷“绿色通道”、优惠利率、办理贷款延期等多种措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为尽可能减轻企业负担,鄂城区还制定了一系列暖心政策,形成补助、减免、缓交、增资等“一揽子”办法,切实降低企业成本,特别是借助金融手段,加大对信贷、汇兑、发债等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杠杆撬动作用,让企业复工复产的脚步真正快起来。

下一步,该区将重点做好“一揽子”政策的落实,打通“堵点”、补上“断点”,确保员工回得来、原料供得上、产品出得去,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经济回升动力。”

政府有担当,服务有温度,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举措犹如“定心丸”,坚定了企业复工复产谋发展的信心。

如今的鄂城大地,疫情防控不放松,复工达产蹄疾步稳,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勤劳勇敢的鄂城人民,隔着口罩按下复工复产的“快进键”,力争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记者 戴静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