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南京江北新区前三季度GDP增速8.4%

2020年11月17日 10阅读 来源:金台资讯

近期,江北新区前三季度成绩单出炉,几项主要经济数据再度“领跑”:GDP增速8.4%,高于南京全市5.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189.6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持续领跑全市;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两大地标产业主营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6%、30%……相较上半年,新区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全面提升。

8.4%的增幅来自哪?步入发展新阶段,江北新区如何具备强劲动能,本报记者前往探寻“领跑密码”。

创造“干大事”的氛围

从零起步,一个产业能在三年内创造出什么?

集成电路是前沿产业,EDA又是前沿中的前沿。本月初,芯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宣布即将推出首款支持国产计算机架构的国产验证EDA工具。这款工具的诞生,对进一步推动芯片设计自动化国产供应链自主创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强链补链工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春天落地,冬天收获,芯华章的发展堪称“神速”。

三年前,江北新区提出聚焦发展“两城一中心”,“芯片之城”是其一,短短三年,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产业集聚360余家产业链相关企业,涵盖产业链上下游全部环节,集聚产业高端人才1万余人。今年1-9月,江北新区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完成营收380.64亿元,到今年年底,有望冲击500亿元规模。

准备向“填补中国芯片设计验证工具空白”这一塔尖冲击的芯华章认定,江北新区产业态势好,适合“干大事”。

9月10日,芯华章推出国内第一个EDA开源技术社区EDAGit,并接连发布两款开源EDA工具,目前,这个社区已活跃着400多个专业技术用户。“开放合作能加速完善国产自主创新产业链,EDA的需求从产业链中来,最终又要服务产业链,开源可以降低EDA创新和使用的门槛,提高创新效率。我们很快就得到业界响应,最近南京就有业内公司加入EDA开源生态,从不同角度共同丰富EDA开源内容,这正是因为江北新区具备这样开放、创新的土壤。”芯华章运营副总裁傅强说。

这条开放、创新的产业链如何形成?回望江北新区产业发展脉络,不难看出,这里始终把培育生态放在关键位置。

在江北新区,仅集成电路相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就有20余个;颁布集成电路人才试验区政策,2019年度为9家企业兑现奖励资金8700万元;世界半导体大会、半导体才智大会等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活动在这里开展,海内外大咖高频次现身南京。

前不久,南京集成电路大学宣布成立,一时间,业界热议,海内外大量专业人士致电,询问招生、招聘事宜,而最兴奋的正是求贤若渴的集成电路企业。

今年6月开始,芯华章在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的支持下,邀请国内外EDA专家、学者打造“X-行动”,为新生代工程师定制EDA领域的专业课程,为跨界而来的优秀人才打通EDA这一涉及计算机科学、算法、数据结构、编译原理等多学科知识的桥梁,如今,第一期20多名学员已经在为期3个月的脱产培训和实践后,全力投入项目研发。

“南京集成电路大学成立的消息让人振奋,我们将作为首批专项合作单位,在共同深化系统化课程培养的同时,开放实际研发项目和院校共建具备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傅强介绍。

用傅强的话说,“江北新区发展产业既聚焦又专业,已经形成了好的生态。在这里,创新企业往前奔跑就好,毫无后顾之忧。”

为企业“打通经脉”

“企业是不是会在意园区的位置,最关键在于你要能提供他们最需要的要素资源。”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管办主任徐韬说。作为江北新区全力推进“两城一中心”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智能制造产业园清楚,要素资源对企业推动产业化意义非凡。

去年3月,有意落户江北新区的品生医学核心团队,来到位于江北新区智达路6号,智能制造产业园智城园区3号楼。“恐怕国内难找比这里更好的标准化厂房了,就定这里。”核心团队一拍即合,签约、装修,去年10月正式投产。

从投产到销售额跨越第一个亿元,南京品生医学仅用了一年。“这当中,不乏新区和园区的助力。比如,一般拿到二类医疗器械许可证需要1年,而我们只用了6个月,江北新区为我们开通了绿色通道,园区一直关注着申请进程,不间断提供指导和服务,大家共同创造了这样的‘神速’。”南京品生医学首席运营官郑可嘉说。

品生的产品是国内首个获得二类医疗器械许可证的小型化临床质谱仪,品质达国际领先水准,体积比进口产品小1/3,价格却只有进口产品的3/4,全国已有百余家医院成为其客户或合作对象。预计明年公司营收可突破3亿元。

就在品生医学楼下,高端制造业企业费勉仪器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聚集了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顶级科学家团队,拥有顶尖的等离子相关技术。

在费勉的实验室里,一台等离子薄膜生产设备正在研发之中,这是一款制造芯片必需的关键设备,整个研制过程需要3-5年,设备一旦研制成功,将成为国内同类型产品的佼佼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在这3-5年的研发过程中,企业怎么能自我“造血”,支撑大量研发投入?

“用顶尖技术来研制可快速走向市场的生活类用品。”今年年初,得到园区这一建议后,费勉研发团队开始研制等离子净化设备。眼下,挂壁、桌面、立式等一系列等离子杀菌净化器已经出品,净化率均高达99%。

“企业家不是全才,从研发、生产、物流,到销售、金融,他们不可能每个流程都擅长,而园区要做的就是补上他们缺的资源,帮助他们搭建一个健全的工业生态体系,为他们打通发展‘经脉’。”徐韬说。

缺什么,补什么。上游,智能制造产业园帮助费勉牵线园区知名制造企业进行工业设计及生产;下游,新区、园区领导纷纷帮忙带货,并在园区先行试用。

产业进阶再添“新势能”

一面抢抓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机遇,一面加快新旧动能转化,江北新区马不停蹄。

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是江北新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新材料科技园梳理整理产业链,先进的拉长链条,不够先进的淘汰,腾出空间,重点发展以绿色和安全为核心的高端新材料产品。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转型,进军世界级园区。”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管办主任陈建宁表示。在2020化工园区30强名单,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荣获第三。这是自2013年以来,新材料科技园第八次进入前四强。单项指标排名中,新材料科技园经济总量(产值)位居全国同类园区之首。

发人深思的是,绿色转型路上,置身其中的企业表示出满满的信心。

“过去几年,大量污染大、能耗高的化工小企业被关停,这对于我们而言既是压力又是机遇。只有与园区同步,迈向绿色、高端,才能‘留下来’。”南京金陵塑胶总经理卢建飞说。今年,公司新的生产装置运行稳定,1-10月,企业已完成产值10个亿,同比增长达43%。

“塞拉尼斯南京工厂有全球领先的安全绩效,我们在绿色、安全生产方面都是卓越的。近年来,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周边企业‘绿色文化’的形成,这让我们对未来发展非常有信心。”塞拉尼斯南京公司生产总监李洪伟告诉记者。

企业“绿色文化”形成的背后,是新材料科技园创新思路,将绿色理念深植于企业。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推行“企业绿色综合评价办法”,定量评估企业绿色发展水平,优化产业发展要素资源配置,激励企业创新发展,为绿色、安全、高端项目腾出发展空间。

有了“绿色文化”,企业就有了“向绿而行”的内生动力。去年,塞拉尼斯果断拆除危废库房,耗资上千万建设新库房。“旧库房是完全达标的,但我们希望可以做到更好。”李洪伟说,过去5年,塞拉尼斯南京工厂的能耗降低40%,同时,效益仍保持着很好的增长。今年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步增长20%。

今年金洽会上,新材料科技园签下投资20亿元的一站式高水平生物医药CDMO服务平台项目,包括创新药物和特色仿制药关键技术开发、特色仿制药原料药和制剂商业化生产等。

这是江北新区推动新材料科技园产业转型的关键一步,新材料科技园在谋划自身转型的同时,还要担当新区主导产业产业化发展的重任。

以这一项目为契机,新材料科技园规划建设约4.8平方公里的生命科技产业园,发展原料药、创新药及高端制剂产业。江北新区还规划,在新材料科技园建设围绕集成电路产业链打造新材料及特种气体生产基地。

新规划亦是新起点,于园区,产业转型有了新动力;于新区,产业进阶再添新势能。

本报记者 许雯斐

本报通讯员 王 彤 丁 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