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了解到,“两单一审”通关业务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不仅通关效率提高,通关新模式还将为苏州工业园区节约30万份报关单,约合20吨纸张。目前这些新的通关模式不仅在江苏应用,还扩大到了全国。
自1990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以来,全国已经设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达110个。20多年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开放水平、扩大对外贸易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在这些国境内、关境外的特殊区域,日益增加的业务量正在考验着当地的海关。
由于具有独特的政策优势及保税加工等功能,特殊监管区的业务规模正在成倍增加。2011年底,南京海关隶属的苏州工业园区海关报关单量就已经达到了1.1万份,也就是说,这里的海关关员每天要处理300份报关单。每次货物进出特殊监管区,送货方和收货方要各向海关申报一次,为什么不能合二为一呢?
“两单一审”提高效率助企业
9月17日,名硕电脑二线进口的6个测试治具顺利通关,成为苏州高新区综合保税区“两单一审”通关作业改革试点的首票货物。按照海关总署统一部署,自当天起,“两单一审”通关业务改革在苏州的试点扩大到昆山和苏州高新区综合保税区。
据介绍,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的通关作业改革,“两单一审”改革把原本进出特殊区域企业区内、外的收货方和送货方两次申报改为一次申报,这意味着海关两次审核改为一次审核,不仅帮助企业大大节约了报关成本,还提高了通关效率。今年4月,该项改革在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开始试点,仅第一个月,参与企业就已达到2950家,目前日均报关单量减少四分之一。
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关长顾勤告诉记者,把两张重复的报关单,即对两张同样的货物,两张重复的报关单审核作业的过程变成一次作业,一次审核。那么把50%的业务压缩掉,既省了海关的工作,也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运转效率。
“过去,苏州工业园区海关采取加班加点、大幅度延长海关工作时间等做法,以满足企业通关需要,不仅海关工作人员十分劳累,企业关务也疲于抢单、抢时间。这次机制创新让海关自身和企业都赢得了时间和效益。”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迅如是说。
苏州工业园区报关有限公司报关经理倪惠萍具体介绍说,可能企业货物还在产线上或者在运输途中的时候,报关公司就已经同时向海关在进行申报放行。也就是说,企业原来是在货物运抵监管场所以后向海关办理的通关手续这个时间完全节省掉了。
百得科技有限公司物流经理钱静红告诉记者,“两单一审”、“两单一放”的便利通关措施为自己的企业赢得了时间。原来订单达成时间可能要一个星期才能完成,如果这个时间缩短,交货期相应缩短,对公司订单的完成率有很大提升,下单的空间也随之增大了很多。
钱静红还表示,在外部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今年她所在的企业产量和订单量都逆势增长了30%。苏州园区海关还实行了“提前申报运抵验放”的新模式,将原来货物运到海关监管场所再申报的串联形式改为并联形式,进一步压缩了企业通关的时间。
“绿色”通关节约办公促环保
不仅通关效率提高,通关新模式将为园区节约30万份报关单,约合20吨纸张。而目前这些新的通关模式不仅在江苏应用,还扩大到了全国。
得知昆山和苏州高新区综合保税区也被纳入试点范围,苏州大田物流有限公司报关部经理寿挺高兴地说:“这并不是简单的‘2-1=1’。通关时间变快了,手续变简单了,报关单证也薄了,纸张耗材和人力各方面都得到了节约,这可是绿色通关啊!”
据了解,开展“两单一审”通关业务改革试点,除了综合保税区内企业,众多为区内配套的相关企业也将受益。昆山综合保税区内外就有2000多家企业将受益。江苏飞力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关务主管江晓锋说:“‘两单一审’后通关时间可以在现有基础上缩短一半。”而据昆山海关通关科科长尹青晟估算,按2011年的报关单量,改革后仅报关单及随附单证所用纸张一项每年就可以节省350万张以上。
南京海关表示,“两单一审”改革在江苏扩大试点,不仅帮助特殊区域内保税物流企业加速通关,也加快了区内企业与区外产业链的对接,推动特殊区域与区外协同、快速互动发展,能够进一步增强特殊监管区域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物流资源,从而为促进整个区域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助力。同时,这一改革在江苏顺利实施,也为全国特殊区域快速通关改革创新模式积累经验。 (本报综合《新华日报》、《经济信息联播》等消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