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实施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的新一轮改革,暂停一年多的新股发行重启,明年1月将有约50家企业上市——上周六中国证监会发布的这些信息如同巨石击水。如果说注册制“坠地”尚需一系列配套改革和条件,还是“远景”,而新股发行上市重新开闸却迫在眼前。哪些企业将捷足先登?原本“谈新色变”的股市将作何反应?
打量全国700多家正排队上市的企业长龙,目前已通过证监会审核但尚未发行的83家企业,无疑最有资格争啖新股开闸头道汤。记者注意到,其中的江苏企业有12家,占比14%,仅次于广东(含深圳)的17家和北京的15家,邻近的浙江、上海分别有6家和4家。江苏的这12家企业具体为:苏州纽威阀门、苏州晶方半导体、江苏太平洋石英、南京斯迈柯特种金属装备、苏州斯莱克精密设备、扬州扬杰电子、无锡雪浪环境科技、江苏奥赛康药业、南京宝色股份、昆山华恒焊接、常州光洋轴承、金轮科创。
“‘准’上市企业的数量,和江苏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是相称的。”江苏证监局副局长林峰评点说,排在前列的广东和北京,前者是经济第一大省和深交所所在地,后者有中关村和众多央企,各有各的优势。分析12家苏企的区域和行业分布,发现区域上的“南重北轻”和行业上偏重制造业的特征突出。12家企业中,苏南、苏中、苏北分别有9家、2家和1家,属于制造业的占比则达六成。事实上,这两个特征同样也体现在江苏已上市企业和接受上市辅导的企业身上。
据江苏证监局最新统计,截至目前,江苏在沪深证交所上市的企业总数为235家,其中,苏南、苏中、苏北分别有178家、36家、21家,占比分别为76%、15%、9%,苏北的淮安迄今仍是企业上市“零记录”。而已接受上市辅导的217家企业中,区域分布的不平衡更甚,苏南有178家,占比高达82%,苏北只有16家,占比仅7%。林峰认为,“南重北轻”反映了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南北梯度排列的现状。不过,随着近几年苏北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领跑江苏省,苏北企业上市的潜力正在释放。比如,淮安一下子就有5家企业进入了上市辅导期。
新股发行重新开闸,虽对券商无异于“久旱甘霖”,但并非所有券商都能分得一杯羹。目前全国有望最先发行的83家企业中,由江苏券商保荐的企业只有6家,仅占7%,其中华泰联合证券保荐4家,东吴证券保荐2家。而江苏12家企业中,只有昆山华恒焊接是由本土的东吴证券保荐的。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该省证券业内人士分析说,新股保荐、发行在券商业务架构中属于高端业务,所占市场份额多少与券商综合实力强弱越来越呈现出一种正相关的关系。定价能力和承销能力的不同,决定了发行业务趋于向大券商集中。江苏6家券商只有华泰联合证券已跻身行业第一方阵,因此,要想在新股业务中不落人后,关键还得尽快壮大实力,“打铁还得自身硬”。
新一轮新股发行改革对股市究竟将产生什么影响?这是中小投资者最关心的。南京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周旭认为,这一轮新股改革的最大亮点是,明确了发行体制向注册制过渡。现行的核准制下,证监会除审核发行企业信息披露是否合规外,还对企业的投资价值和持续盈利能力存在着实质性判断,后者其实应是中介机构和投资者需要操心的事,而历史上的7次暂停新股发行也是具有行政色彩的行为。实行注册制后,证监会将本属于市场和投资者的权利归还,自己则专注于市场监管,其职能转到维护市场“三公”和投资者合法权益上来,这对股市长远健康发展有利。不过,实行注册制还需要一系列配套改革,如,修改现行《证券法》中有关新股发行实行核准制的规定等。因此,改革需要循序渐进。就短期影响看,毕竟新股发行重启意味着股票供给增加,股市平衡难免受到冲击。网上调查显示,六成以上投资者视之为利空。或许正是出于对市场影响的考虑,证监会上周六发布规定,督促有条件的上市公司以现金分红回报投资者。
(据《新华日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