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苏南北合作 层次趋深

2020年11月25日 10阅读 来源:浦东日报 2014-02-11 00:00:00

作为加快江苏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2013年的南北挂钩合作又有了更多看点。“合作区域更广、层次更深。”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张卫东介绍说,苏北地区在全省稳增长、促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南北合作功不可没。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6%……人们从2013年度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成绩单看到,这块曾经的“经济洼地”,多个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已连续8年高于全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产业转移南北合作重头戏

总投资2亿元的常州天合光伏太阳能组件一期工程,正在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顺利推进。盐城市发改委副主任陈守年说,这个全市最大的光伏产业项目不久将建成投产,全部达产后年产太阳能组件2吉瓦,对更好实施“光电互补”无疑是个重要促进。 

产业转移,是南北合作的重头戏。2013年,盐城和常州3个共建园区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4个,总投资32.5亿元,实现开票销售、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7亿元和2.5亿元。 

高起点规划建设的苏宿工业园区,目前已有87个进区项目,总投资191亿元,工业亩均投资326万元,电子电气、精密机械、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产业初具雏形。去年8月,百威英博(宿迁)啤酒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啤酒工程在张家港(宿豫)工业园投产,以此为依托,该园区实施产业链招商,纸制品包装、易拉罐等配套项目正在洽谈中。 

江苏省苏北办统计,去年苏北地区新开工500万元以上产业转移项目2080个,总投资2920.6亿元,苏北实际引资额175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6%和19.5%。

“同城化”注入合作新内涵

一条宁淮高速公路,将南京与淮安的空间距离大大缩短。从宁淮城际铁路规划、项目审批,协调解决淮安市长途汽车与南京主城区衔接,到推进两地社保卡异地双向结算、门诊病历、公园游览等方面“一卡通”,2013年,两市交通、信息、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同城化”步伐明显加快。 

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彭继宁说,2013年8月,南京都市圈成立城市发展联盟,宁淮铁路等一批涉淮重大项目进入《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两市共同努力,推动宁天城际向淮安延伸。南京给予淮安农副产品等同等市场准入条件和政策,淮安大米、红椒、龙虾、黄瓜等已在南京市场占有不小份额。中央商场、雨润集团、金鹰国际等入驻淮海广场中心商业区,南京雨润国际大厦、苏宁电器广场等宁淮重点商贸合作项目稳步推进。 

总投资近300亿元的宁淮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项目,将南京的科教、现代服务业优势和淮安的市场优势等对接,重点发展金融总部、健康、智慧城市、文化休闲等产业,首期200亩开发建设去年正式启动。淮安市发改委副主任徐洪云说,南北交流中心等项目今年9月省运会前将投入使用。

多种生产要素在苏北汇聚

在宿迁设立1家分行,在东台、大丰、赣榆、宿城、宿迁洋河设立5家支行,苏州银行拉开架势抢滩苏北,存贷款余额分别超过51亿元和40亿元。张家港、常熟、昆山、吴江区的农商行分别在对口县、区设立支行。东吴证券与徐州市合作,共建区域多层次资本市场。 

随着南北挂钩合作进程的加快,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正从苏南向苏北有序流动。 

无锡与徐州的共建,由制造业向教育卫生、科技农业、旅游等领域延伸。徐州铜山、沛县等地与无锡高校组建7家校企联盟,落实合作资金300多万元,两地高校的长期合作有了平台依托。 

挂钩合作,人才为先。苏州为宿迁培训教师、医生、公务人员4219人,培训苏北务工技能人员1750人。无锡市连续派出4批干部到徐州挂职,向共建园区派出近50名工作人员。 

作为苏州工业园的共建单位,苏宿工业园发挥“近水楼台”优势,使“先做环境、后做制造业”、“亲商亲民亲环境”等先进理念在宿迁生根开花。昆山(沭阳)工业园实行“谁引进、谁服务,谁招商、谁负责”,组建帮办服务队伍,引来6家苏南企业落户,总投资14.5亿元。 

据《新华日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