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开始,江苏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发明专利申请量五项指标已连续3年位居全国榜首,确立了江苏在全国知识产权大省的地位。
“世界上体积最小的影像传感器成功封装!我们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FBP封装技术,捅破了国内企业受制于美国专利的‘天花板’,赢得了话语权。”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新潮自豪地说。
眼下,像长电公司这样凭借知识产权“独门秘笈”赢得市场的企业,在江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09年江苏省政府以1号文件颁布实施《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签署合作协议,江苏由此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创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的省份。
自主创新“江苏创造”露头角
“空间鼠标”,只需在空中晃动或者移动就能跟传统鼠标一样操作屏幕光标,完全摆脱了桌子的束缚。这一令人称奇的产品,是江苏惠通集团的最新专利。该集团知识产权办公室主任刘江澜介绍说,惠通集团首次实现了由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参与、全程配合与追踪、共同合作与交流的全新产品研发模式,目前空间鼠标项目已申请国内发明23件,申请PCT专利15件。
在前不久表彰的“江苏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中,上台领奖的李永江显得格外突出,因为这位80后“技术男”已是江苏远洋东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他研发的船舰、港机和海洋工程用特种电缆共获得了89项专利,近3年为企业累计新增销售额16.9亿元。其发明的专利,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
“专利产品已成为我省众多企业独步市场的‘杀手锏’。”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省科技厅厅长徐南平介绍说,江苏发布了全国首个知识产权管理地方标准,将知识产权管理嵌入企业管理全过程,引导3562家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创建活动,全省企业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尤其是示范省创建以来,该省累计新增专利申请和授权分别达到145万件和81万件。从2010年开始,该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发明专利申请量五项指标已连续3年位居全国榜首,确立了江苏在全国知识产权大省的地位。
知识产权搏击市场“护身符”
“最近,我们连续打赢了两场涉外知识产权官司,靠的就是拥有自己的专利‘法宝’”。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肝健康药物研发和生产基地之一,其生产的药物先后多次获得国际奖项。该公司副总裁顾莉萍介绍说,美国布里斯托尔—迈尔斯斯奎布公司诉正大天晴产品侵犯其专利权。正大天晴组织专业团队进行技术对比,积极应诉,北京一中院判决驳回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正大天晴知识产权预警及保护的有效实施,对终结纠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江苏好孩子集团也是有效运用知识产权战略抢占发展先机的成功典型。该集团先后在苏州昆山、美国波士顿和日本东京设立研发中心,每年的研发投入占其销售额的3%至4%,成为一家世界级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日前,该集团在南京、上海等市场上发现,日本康贝公司生产并销售的一款儿童手推车侵犯其专利权,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法律程序,好孩子取得了维权的胜利。
“为铸造更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我省充分发挥司法与行政并行运作的制度优势,稳步推进保护体系建设,开展了多项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立案和结案数位居全国前列。”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朱宇告诉记者,该省在全国率先整体推进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三审合一”改革,南京、徐州、苏州成立了专利行政执法支队,全省8个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开通“12330”维权援助和投诉热线,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和专利预警研究,为相关产业发展和企业维权提供有力支撑。
“专利保姆”助推企业扬帆
这是一个“争分夺秒”的真实故事。今年4月17日12点半,江苏省金峰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华,给江苏佰腾科技有限公司打来电话,说他正在西安参加一项投标,下午1点钟就要开标,请佰腾公司帮其查询关于“环形防喷器”的专利,这与他们能否中标密切相关。只剩下短短的半小时,佰腾立即投入紧张运转,将该专利的法律状态、专利文献全文内容及时发送给王华,帮助该公司及时调整策略,一举中标。
该公司董事长汤可权告诉记者,作为江苏省最大的民营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佰腾担当的就是“专利保姆”角色,致力于为创新主体提供深层次、个性化订制服务,为企业创造、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提供全面解决方案。近3年来,佰腾共帮助企业申请专利6200多件,实现业务收入3000多万元,创造社会价值超过10亿元。
“助推企业在知识产权的海洋中扬帆远航,专利服务机构的作用愈加凸显。”朱宇介绍说,目前,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国家区域专利信息服务(南京)中心、国家专利战略推进与服务(泰州)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我国首个外观设计专利信息中心正式落户江苏,全国首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落户苏州;江苏省专利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完成升级改造,13个省辖市、60%县市建立了专利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全省市场化的专利代理机构发展到59家,商标代理机构465家,并涌现出一批知识产权信息、托管、评估、运营等新兴服务机构,与政府公共服务相得益彰、相互支撑,构建起知识产权的“立体防护网”。
(据《新华日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