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斯 姚学文
少年今有凌云志,飒飒博雅入周南。
8月25日,对于长沙市周南中学来说,是又一个值得欢庆的日子,这一天,学校迎来首批60名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的新生!这批少年才俊,在学校接受三年的严格专业体能训练和文化学习后,参加全国高考成绩和体检合格的,将会被空军航空航天大学以及清华北大航空班录取,成为光荣的空军飞行员。
开学典礼现场,学校校长翁光龙接受笔者采访时动情地说:“作为全国首批16所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的承办学校之一,周南中学的这一举动,充分体现了周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也是周南人与生俱来的舍我其谁‘家国情怀’的一脉相承。”
这话一点都不假。追古溯今,自1905年创办以来,在110周年的办学历史长河中,周南人的血脉中始终流淌着“家国情怀”的因子与激情,周南人始终将国家和民族的需要和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翻看历史的长卷,我们都可以看到周南人在每个历史的关键时期,为民族和国家利益冲锋陷阵的影子,为推进历史前进留下的深深足迹!
创办史就是一部“家国史”
从出身看成长,周南的创办史,就是一部“家国史”。
与中国最早一批新学创办一样,周南中学在有识之士朱剑凡的“教育救国”理想中诞生。
晚清的中国,积贫积弱。一批有识之士,化悲痛为力量,击节而起,探索富国强民之路。
那是1904年,21岁的朱剑凡从日本宏文学院学成回国。两年的留学时光,令朱剑凡的行头从老气横秋的长袍短套变成了西装革履。与此同时,开阔的眼界令他萌生出教育兴国的念头。
1905年,清朝廷下令“立停科举以广学校”,一股办学热就此兴起。彼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仍在中国盛行,女孩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女子沉沦黑暗,非教育无以拔高明,要自立于社会,有学识技能,才能拔于黑暗。”家庭经历与理性认识令他选择开班女学。他痛心自己母亲姚氏的遭遇,由此想到了整个社会的女性,认为必须通过教育途径来提高她们的社会地位,开发她们的智力。
1905年,朱剑毁家兴学,将私家园林“蜕园”改为校舍,在长沙创办了湖南第一所女子学校“周氏家塾”,垂帘授课,开启了女孩接受教育的革命性变革。
1907年,清政府开放“女禁”,朱剑凡取《诗经》中的“周南”之意,将“周氏家塾”更名为“周南女学堂”。这所学校便是今天的长沙市周南中学的前身。
办学校,必须有校训。办学伊始,朱剑凡将校训定为“朴、诚、勇”。在他看来,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必须要有朴素的人品、诚实的美德、勇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的勇气。
“五四”运动前后,深受各种思潮影响的朱剑凡,在教育界带头对周南女校实行革命性的改革,将校训改为“自治心、公共心、进取心”,主张女孩也要自强自立;要走出闺中,关注社会,走向社会;要有进取心、奋斗心。
发展史更是一部家国的奋斗史
舍我其谁?唯吾周南!
周南,在拯救家国的理想中诞生,更是在为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奋斗中发展、壮大、辉煌。
110年的周南办学史,就是一部周南人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奋斗的历史,也是一部学校发展为“名校之花”的历史。
110周年来,周南人的足迹遍布中国革命的各个征程。
1907的保路运动,徐特立等教师和一批学生率先由周南女校发出罢课倡议;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周南师生在朱剑凡率领下首先上街宣传以呼应;1913年到1916年,袁世凯卖国和复辟期间,朱剑凡和周南师生一直旗帜鲜明地反袁复辟,朱剑凡因此而被撤去省立一师校长之职;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周南师生全面响应,湖南省学联响应“五四”的大会便是在周南召开……
在这过程中,朱剑凡与毛泽东相识相交以至相知相敬。
朱剑凡的子女在回忆中说:“朱剑凡虽年长毛泽东近10岁,却对毛泽东相当佩服。毛泽东对朱剑凡也有很高的评价,认为他有见识,有信仰,品行端正,学识渊博。”
“周南”成为了毛泽东早期革命活动的一个“营地”。
毛泽东组建新民学会,在70多人的会员中,周南师生共有17人成为第一批会员……
在新民学会影响下,以朱剑凡、徐特立为首的湖南教育界人士组成了“健学会”,立志探索真理、改革教育。毛泽东著文称誉这个组织的出现是“空谷的足音”。
1919年5月,湖南学生掀起反对北洋军阀的群众运动,军阀张敬尧对学生运动进行疯狂镇压。朱剑凡、徐特立团结湖南教育界人士,配合学生的行动,与张敬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并带动湖南72所学校1200名教职员工进行总罢教。
同时,朱剑凡本人也积极支持毛泽东和杨开慧在周南宣传革命思想,投身国共合作事业及北伐战争,参加南昌起义,加盟宋庆龄发起的自由大同盟,以自己的寓所作中共地下活动的掩体,直至逝世前还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抗战期间,学校迁址蓝田。在蓝田岁月中,周南的师生们一边坚持教学、学习,一边大张旗鼓地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展示出中华儿女深切的爱国情怀和民族大义。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周南的师生率先上街宣传,演出各种节目,效果很好,影响很大。1951年,党号召学生参干参军,全校学生全部主动报名,有的学生咬破指头,用鲜血写出申请书,情景极为感人。
在60年前,一纸“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招兵告示,就曾掀起一股“八千湘女上天山”的热潮。其中至少有百名周南的学生主动请缨前往新疆,为国家稳定作出了贡献。
薪火相传,家国情怀今仍在
“在周南的三年高中生活令我对湖南充满了感情,感谢学校和老师三年来的默默守护与无私付出。”阿地力是周南中学首届新疆班的学生,如今他已经毕业,找到了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虽时隔六年,但说起周南中学,他仍然有着说不尽的感激。
历史走过110周年, 现代周南人,仍时刻不忘“祖训”,将天下家国振兴,作为自己的使命。创办新疆班就是其中令人称道的一举。
1998年,根据中央指示精神,湖南省对口援助新疆吐鲁番地区,教育援疆是整个援疆工作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6年8月,长沙市周南中学被选定为吐鲁番班的办班学校。次年3月,第一届新疆班正式开学。从此,圣洁的天山雪莲在遥远的湘江之滨美丽绽放,来周南就读成了一届一届吐鲁番学子心中的梦想。
初期,为了让新疆学生适应异地生活,周南投资30余万元修建清真食堂。经过几年的探索,学校以特色文化课程设置为突破口,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新疆班课程化的管理模式。
已毕业的7届新疆班学生,高考成绩斐然。
如今,周南作为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的承办学校之一,又有了一份新的沉甸甸的责任担在肩头。
“我们一定不辱使命,把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培养现代空军后备人才的重任完成好!”典礼现场,校长翁光龙对未来激情满怀。
据悉, 这些学生由承办学校和空军联合培养,承办学校负责文化课教育,空军相关部门将派专家进行专业培训。学生在读期间,还将领取伙食费、被装和生活津贴;成绩优异、现实表现好的学生还将获得专项奖学金。
从“毁家兴学”到“名校之花”,一个人的梦想已经绽放成了千万人的梦。
周南在潇湘大地上沉浮百年,其根其魂牵系家国,任凭风雨,始终未曾动摇。
历史的脚步在悄无声息地前行,我们相信,周南之光亦将循着脉搏前行,在新的时代洪流中大放异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