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住进安居保障房,喝上洁净放心水,迈上幸福高速道,唱响欢乐潇湘曲……回眸2013年,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四化两型”建设,保民生,聚民心,促发展。一项项民生工程温暖民心,一句句肺腑感言传达民声。三湘大地上,每一张微笑的面孔都在见证:湖南的发展不仅是经济指标和数据的变化,更是人们共建、共享的最真实的幸福。
“拿到低保金,心窝都是暖的”
【背景】
2013年,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开展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的意见》,规范了管理审批制度,打造城乡低保“阳光救助”,目前共有77个市、县开展了核对工作,做到“保障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2013年,我省城市低保人数143.4万人,年发放资金41.5亿元,月人均救助水平270元;农村低保人数283.7万人,年发放资金33亿元,月人均救助水平119元,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民声】
2013年5月,我因脑出血瘫痪在床,除了用掉家里5万元的积蓄,还欠了不少账。在女儿精心照料下,我的病才有所好转,但家里却因我的病拖垮了。
我的丈夫李开明原是宁远县一中教师,1998年去世后,没有生活来源的我每月领取遗属补贴285元。但没想到,2000年我的儿子因脑出血瘫痪,生活不能自理,惟一的女儿又是下岗工人。
儿子需要人来照顾,而我也一下子病倒了,只能被女儿接到她很窄小的棚户房里,由她天天照顾。
困难时,我想到了政府。我向舜陵镇舂陵社区申请低保。社区工作人员很快入户调查,当她们向病床上的我嘘寒问暖时,我感动得落了泪。他们当场就认定我是符合低保条件的。快过中秋节时,社区干部又给我们家送来了一袋米、一壶油,我心里说不出的感激。
这年的9月份,社区干部将一本银行存折交到我手里,说我的低保救助从当月生效,每月低保金220元,定期发放。拿着低保金,我就能为女儿减轻一点负担,那天,我心窝都是暖的,真的感谢政府的帮助。社区卫生医院也为我发放了救助药品,这样每月吃的药也有了着落,不用花钱了。
(宁远县舜陵镇舂陵社区73岁低保对象 陈品娥 讲述 本报记者 沙兆华 整理)
免费治好了女儿的先心病
【背景】
2010年,由新农合提供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新农合儿童先心病免费医疗救治试点。紧接着,农村儿童白血病救治试点启动,对全省2010年度住院治疗的白血病患儿,按医疗费用的70%开展了追补。2011年,我省在新农合基金可承受范围内,重点提高了妇女“两癌”(宫颈癌、乳腺癌)、终末期肾病、耐药结核病、重性精神病等大病的新农合保障水平,其住院规定报销比例提高至70%以上。
目前,我省进一步扩大了救治病种,加大救治保障力度,急性心肌梗塞、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I型糖尿病及晚期血吸虫病等31个病种纳入了新农合重大疾病救治保障的范畴,并将报销比例提高到80%。
【民声】
我叫向彪,是古丈县高峰乡陈家村人,现在和妻子在广东打工。8岁的女儿乐乐(化名)自出生后,就经常感冒咳嗽,心脏跳得很快。虽然觉得女儿和正常人相比“有点不一样”,但由于家庭经济不宽裕,一家人也没引起重视。直到2013年12月2日,乐乐的病情被我打工所在地医院确诊为房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
想着乐乐购买了新农合,抱着“多少总能报一点”的想法,12月9日,我带着女儿回到湖南,来到省人民医院就诊。医院小儿心血管科主任何学华接诊了乐乐。
何主任告诉我,湖南在全国率先实施新农合参合儿童先心病免费手术项目,省人民医院作为项目定点医院,乐乐的手术费全部由新农合报销,不用掏一分钱。
打定住院手术的主意后,时间问题又困扰我们。原以为等床位、做检查、做手术到出院,至少得半个月,还不知道如何请假。没想到,恰逢省人民医院推出“5个当天”便民举措。当天,乐乐就完成了心脏彩超检查,住进了小儿心血管科。
两天后,乐乐接受了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又过了两天,乐乐就顺利出院了。
我一直不敢相信能免费看病。政府有这么好的政策,真正为我们农民的孩子解决了难题。后来,从何主任那里了解到,乐乐的所有医疗费用要2.8万元,真的全部由新农合报销了。
(古丈县高峰乡陈家村 向彪 讲述 记者 段涵敏 通讯员 周瑾容 整理)
终于坐高铁回家了
【背景】
2013年,长沙至南京、上海、济南、桂林高铁相继开通,长沙至所有省会城市均有火车直达;全省新建成通车13条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湖南与相邻6省(市)均有高速直达;长沙黄花机场第二条跑道开建,长沙至张家界、怀化加密航班。湖南交通更加方便快捷。
【民声】
“本次列车是由长沙南开往北京西方向的G506次列车,上车后请核对车票对号入座……”2013年12月31日15时8分,伴随着广播中传出的温馨提示,列车驶离长沙南站,奔向我的家乡石家庄。
记不清这是我第几次从长沙回家乡了。从2008年离开石家庄,到湘潭大学读本科,到如今在湖南大学读硕士研究生,这5年间,乘火车回家是我每年都难忘的经历。
前几年春运期间,和一大群人挤火车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当时,还没有网络订票,为了买到回家的车票,我通常晚上便赶到长沙火车站,通宵排队买票,相当辛苦。
2011年,我终于可以在网上购票了,但是火车票依然很紧张。2012年春节前,我没有买到T146的硬卧票,只能选择坐硬座回家。整个车厢里全是人,还不敢上厕所,担心一回来座位便被别人占了。13个半小时的车程下来,腰酸背痛。
2013年2月,我第一次坐上了新开通的京广高铁回家,以后每次回家也首先选择高铁出行。从长沙南到石家庄的高铁每天有好几趟,最快只需要4个半小时。让我惊喜的是,高铁的学生票也可以享受7.5折优惠。
最让我兴奋的是,乘高铁和坐飞机一样舒适。车厢宽敞明亮,连厕所都干净整洁。几小时的车程里,我翻翻杂志,困了就将座椅调节为半躺式,闭目休息一会儿,非常惬意。
这次回家前,我上午去坡子街买了新鲜出锅的臭豆腐打包,晚上到家,爸妈就可以尝到正宗的长沙口味了!
(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研究生 张惠 讲述 本报记者 邓晶琎 实习生 王露曼 整理)
在百姓心中“种”下欢乐种子
【背景】
2013年3月至9月,省委宣传部牵头举办“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艺汇演活动,成为湖南近年来演出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长的一次群众文化活动。此次活动,让百姓演主角,草根当明星,为普通群众搭建起展示才华的舞台,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据统计,“欢乐潇湘”活动期间,全省共演出13094场次,参演团队1.17万个,参演群众80.24万余人,参演节目13.8万多个,其中新创作节目6万余个,观看演出群众达1670.7万人次。
【民声】
我从1996年参加工作,一直是县文化馆的舞蹈编导。从事文化辅导工作17年,第一次看到如此多的乡村文艺团体,登上了省会的大舞台。
2013年的“欢乐潇湘”群众文艺活动,给百姓搭建展示文艺才华的平台,在百姓心中“种”下了欢乐的种子。
从4月初开始,我和同事们花了两周的时间,到全县32个乡镇传达活动精神,发动群众文艺团体积极参与,同时给需要的团体提供专业辅导。每一次去辅导,都非常受欢迎。文艺团队的大妈们,虽然年纪都比较大了,也没有什么舞蹈基础,但是兴致很高。有时候一排就是一整天,累是当然的,同时也觉得充实、快乐。
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我希望多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节目。我抽时间先后走访30多位老艺人,收集澧县一带流传的劳动号子澧州夯歌,在父亲帮助下,编排出舞蹈《夯歌情》。排练时,演员年龄偏大,记忆和模仿能力不太强,我就一遍遍做示范,手把手带她们排练了一个多月。欣慰的是,这个节目最终登上了全省决赛的舞台。
每天接触群众文艺团队,我能感受她们心中的欢乐。希望“欢乐潇湘”能持续下去,让更多的人走到文艺前台,实现心中的文艺梦想。
(澧县文化馆文艺专干 王蕾 讲述 记者 李国斌 整理)
“廉租房圆了新房梦”
【背景】
去年国家下达我省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任务共33.26万套,基本建成22万套。到11月底,全省城镇保障房开工建设36.29万套(其中货币安置3.24万户),占年计划的108.3%,由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棚改安置房、租金补贴和农村危房改造构成的城乡住房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
【民声】
一辈子没住过新房,没想到廉租房圆了我这个梦。2013年我住进了廉租房,像我一样,越来越多的婆婆娭毑也搬进或即将搬进新房。
这个地方现在都是新房子,以前可是破破烂烂的筒子楼,我住了50多年啦。
老伴儿是省建六公司的员工,企业给我们家分了间公房,1958年我就住在这老房子了。我们一家五口人(包括三个儿子)住在一个套间里,大约20多个平方,有个小厨房但没有厕所,只能去外面的公用厕所解手。
一楼是泥巴地,二楼是木质楼板。我们家住二楼。到2009年的时候,房子太老了,总有老鼠跑来跑去,楼板上、楼梯上都是洞,生怕有一天一脚踩塌了哩。
2009年底老房子启动拆迁,省建六公司的领导说是在这里重新建廉租房。那时候,我的三个儿子各自成家了,我是拆迁户,又没有买商品房,社区的干部告诉我,我是符合回迁条件的,耐心等候就可以住上新房子了。
2013年,我入住新建的廉租房,两室一厅一厨一卫,水电煤气都接进来了,面积50平方米,每个月房租50多块钱。
我记得,最早时筒子楼每个月要交1.68元房租,后来涨到3块钱,再后来继续涨,到拆迁之前是每个月27块钱。算下来,也是1个平方交1块多点的房租给公家。可现在住的是新房子啊,还是新房子好。
现在,出门就是菜市场,我就喜欢热热闹闹的,出门买菜好方便。年纪老了,高血压、糖尿病、白内障都来了,天剑社区主任张国庆前段时间告诉我,国家还有免费治疗白内障的好政策,下次要帮我争取个名额哩。
(长沙市金盆岭街道天剑社区老人 张月忠 讲述 本报记者 陈淦璋 通讯员 吴文静 李阿钦 整理)
感受“就业冬季”的温暖
【背景】
2013年,全省普通高校共有毕业研究生和本专科生309537人。
省教育厅最新公布的初次就业率(统计至2013年7月31日)显示,已就业261846人,就业率84.59%。我省201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比上年虽略有下降,但仍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19个百分点。
【民声】
快要大学毕业了,找工作的事曾让我无比忧心和焦虑。想不到,离毕业走出校门还有大半年时间,我已经正式签约创维集团,真的好幸运!
其实,我早就做好了迎接“最难就业季”的准备,可还是没想到,找工作的过程会一波三折。在大四以前,我曾经在选择直接就业还是考研深造之间而纠结。考研是我的理想,但因为家在农村,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父母已经为我的学习操劳多年,我又不忍心再让他们为我付出那么多。
学工办老师知道了我的苦恼,多次与我促膝交流,毕业生就业心理咨询与辅导老师也成为了我的“就业顾问”。我很幸运,学校对于“纯农户”家庭毕业生,开展了专门的就业援助。特别给予了我们农村学生就业补助,报销找工作的路费,还专门为我们“组团”,到外地参加招聘活动。
大三下学期,我获得了华民慈善基金的就业资助。这是湘潭大学为支持毕业生就业争取到的社会资助,每年受资助的学生有100人。我所在的材料与光电物理学院,也为我争取到了湘潭市关工委的一笔1500元资助,院党委书记周维平还与我结成就业帮扶“一帮一”的“对子”。
目前,我们班同学基本找到了理想的单位,剩下的都在全力准备考研。在这个就业的冬季,我们虽体会了找工作的艰难,但感受最深的,是时刻让我们向前的那份温暖。
(湘潭大学2010级微电子学专业 孙婷 讲述 记者 何国庆 通讯员 赵勐 整理)
“不再为猪粪尿伤脑筋”
【背景】
在2013年9月22日召开的湘江流域保护和整治委员会会议上,我省将湘江保护与治理确定为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旨在为子孙后代留一江清水。
从2013年起,我省开始连续实施三个“三年行动计划”,保护、治理湘江。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是堵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大型畜禽养殖企业的污水排放。
【民声】
我在保安村生活了几十年,这里是衡阳县出了名的养殖区。以前,一家一户养几头猪,猪粪尿都是“宝贝”,全部下田当肥料。后来,养殖越来越集中,只剩下几个大户,每户存栏上千头,猪粪尿堆积到一起,开始让人发愁了。我家附近的一家养猪场,猪粪尿排到周边池塘、河里,水发黑,实在太肥,鱼都养不活;那臭味啊,熏得让人受不了,亲戚都不大愿意到家里来做客。
我是村民小组组长,养猪场周边的老百姓也经常找我反映,说养猪场“臭味太难闻”,猪粪尿渗到地下把井水都污染了,有的人甚至直接跑到养猪场闹事。这猪粪尿真是让我伤透了脑筋。
2013年,省里启动湘江治理“一号工程”,政府支持猪粪尿清洁化处理。我家附近的养猪场通过县畜牧水产局的奖补支持,投资60多万元,引进了一套专业粪污处理机械,终于解了难题。这几天,我带着一些村民去这个养猪场“开开眼界”,看是怎么处理猪粪尿的,好让大家心里有数。
“猪粪尿全部先经过沼气池发酵,沼渣当肥料用车子运走,沼液通过管子接进粪污处理机械,放到4个大池子里,像电视上看到的工厂里污水去污那样处理,最后排出来的水很清亮,一点也不臭了。眼见为实,这让我们放心了,不用再为猪粪尿伤脑筋。”
除了这家养猪场,我们整个养殖区最近都在想办法、投资金,把猪粪尿处理到位,大部分已经开始运行,效果很好。我感觉,现在我们村的猪场,排到湘江支流蒸水河的养殖污水已很少,母亲河再现碧水清波。
(衡阳县西渡镇保安村村民 罗宏信 讲述 记者 刘勇 整理)
网络净化“帮了大忙”
【背景】
2013年,我省重拳整治网络环境,先后开展了网络谣言、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等多个专项整治行动,开通了湖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依法查处146家违法违规网站以及一批网络大谣,依法关闭“石门开网”等一批编发虚假有害信息的违规网站,关闭了“常德新闻网”等19家虚假备案网站。同时,切实抓好行业治理,召开了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和管理坚守“七条底线”座谈会,倡导树立行业新风,有效净化了网络舆论生态。目前,“绿色网吧”建设正在全省推广,仅长沙就已经建成360余家。
【民声】
我的孩子今年10岁,在长沙市天心区金峰小学读4年级。以前,网络上充斥着暴力、色情、谣言等不良信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不利。我孩子沉迷网络,经常是饭不吃,家也不回,学习成绩一直不好。
有一次,我和老公带着他回乡下老家省亲,中午吃饭时突然发现他不见了。全家所有亲戚都出去找,结果找遍了附近集镇的网吧,发现他正偷偷躲在一家网吧上网。
2013年,社区办公场所搬迁到我们广厦新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谭琳告诉我,“绿色网吧”也跟着搬过来了,上网内容都是健康的,还有管理员看管。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让孩子去绿色网吧看看。结果孩子一去就喜欢上了,绿色网吧里不仅环境很好,孩子们都在一起,还有专人管理和引导,上网内容都是健康向上的,还严格控制孩子上网的时间,让我们很放心。
慢慢地,孩子不再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了,读书的兴趣也慢慢上来了。以前学校开家长会,我都不敢去,觉得我这个当家长的没面子。现在好了,我去开家长会,老师们都说我的孩子在进步,学习比以前好多了,像换了一个人。网络净化了,孩子健康成长有了保证,真是帮了我们家一个大忙。
(长沙市天心区赤岭路街道广厦新村社区居民 李女士 讲述 本报记者 张斌 整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