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万千气象满目新

2020年11月24日 10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 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

张  红

湘江北去,奔涌向前。“湘烟”,伴随着经年不息的涛声,合奏出与时俱进的交响。

从落后的手工作坊到现代化卷烟工厂,从关停并转到联合重组,再到两大品牌做大做强……

湖南烟草工业的发展史,既是一部艰苦卓绝的创业史,又是一部自强不息的奋斗史,更是一部开拓进取的发展史。

几十年,激情燃烧的岁月;几十年,一代又一代的湖南烟草工业人薪火相传,艰苦创业,创新发展。特别是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30年期间,湖南烟草工业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紧跟行业改革步伐,抓住机遇,不断超越,换来了湖南烟草的巨大变化,取得了企业发展的显著成就。

十年调整变革

解放思想求发展

“多年来,湖南烟草工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这得益于我们各项工作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就是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回顾走过的历程,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昌贡指出,从关停小烟厂到实现长沙、常德卷烟厂强强联合;从整合品牌到做大做强品牌;从跨省品牌输出到实现以品牌为支撑、以资产为纽带的跨省联合重组,湖南中烟的每一步发展,都伴随着思想的大解放。 

作为在全行业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湖南烟草工业,如何深化体制改革、构建符合行业特点和湖南烟草工业实际的组织管理体系,如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成为湖南中烟人面临的关键课题。

“找准制约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促进企业改革的深化,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基于这一思路,在企业结构调整的重大变革中,湖南中烟走在了行业前列。 

1997年到2007年,湖南烟草工业改革创新之举不断涌现,改革发展力度不断加大。

关停并转、跨省兼并、合并重组。一个个明确的目标和措施背后,无一不是以湖南烟草工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无一不是瞄准发展的关键环节,努力实现新跨越、追求新发展。正如周昌贡所言,“资源配置的范围越大,效果就越好,效率就越高。”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也是专卖体制下市场化改革的积极探索。

十年间,省内关停并转11家小烟厂,采取卷烟计划指标有偿转让和无偿划拨的办法,把小厂和非重点企业的计划资源向优势企业进一步集中,最后合并至长沙、常德两家卷烟厂;省外首开行业跨省整体债务式兼并先河,重组吉林四平卷烟厂、宁夏吴忠卷烟厂;同步率先探索股份制经营,与河北烟草工业共同组建河北白沙烟草有限责任公司,与陕西中烟工业公司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

2006年,湖南烟草工业乘势而上,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和加快发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强强联合”;

2007年,湖南中烟工业公司完成“工厂制”向“公司制”转变,更名改制为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至此,湖南烟草工业形成了一个法人、六个工厂、三大中心的实体格局。

十年的激流勇进,十年的变革进步。湖南中烟始终把发展作为主旋律,把优化资源作为做大做强的重要措施,提出“尊重历史,共享发展”的原则,遵循“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平稳过渡”的方针,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稳步推进改革。

面对改革发展大局,湖南中烟将践行“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作为激发员工热情、统一员工意志的重要手段,干部员工讲大局,担责任,论改革,议发展,解除思想障碍,化解发展疑团,形成了企业上下大力支持、积极拥护的良好局面。

“抓住机遇,率先发展,既是我们的任务,也是我们应当承担的责任。”2006年9月8日,常德卷烟厂、长沙卷烟厂同时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与会职工代表全票通过了《湖南卷烟工业企业合并重组协议》、《湖南卷烟工业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职代会决议。

2006年11月16日,当一块烫金的牌匾被揭开红绸,湖南烟草工业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原湖南中烟工业公司与所属长沙卷烟厂、常德卷烟厂合并重组,成立了新的湖南中烟工业公司。新公司下辖长沙、常德、郴州、零陵、四平、吴忠6个卷烟厂,3个控股烟叶复烤加工企业、1家烟草薄片加工企业,并持有河北白沙烟草有限责任公司50%的股权。

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指出,湖南中烟工业公司与所属长沙卷烟厂、常德卷烟厂合并重组是中国烟草行业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联合重组,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强联合。

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方能掌握主动。15变4、4变2、2变1。合并重组使湖南烟草工业站在了更高起点上。

打造一流管理

管理成熟企业

“大不是目的,强才是追求。”冷静务实的湖南中烟人深知,合并重组使企业赢得了发展先机,但要将先机真正转化为强大的竞争优势还有艰巨的任务在后头。

为此,湖南中烟按照“打造一流管理,做管理成熟型企业”的目标要求,加强整合重组后的快速转型与管理融合,建立流转顺畅、高效运行、具有激励和约束的全新机制,强化管理的优化与创新,把企业管理做实、做细、做精、做严。

——突出“四个中心”建设。以“四个中心”建设的管理原则和要求建立管理体系:

在营销体系上,重点突出以市场订单为关注焦点,拓展计划调度平台和六厂联动生产链,搭建统一协同的“市场-计划-供应-生产”调控平台,实现了产、供、销的无缝对接,保证了市场的快速响应;

在研发体系上,明确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研发方向,依据市场信息和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改造老产品;

在采购体系上,实行集中采购模式,避免了分散采购可能导致的标准不统一,有效控制了采购成本;对采购前、中、后供应商的管理,分部门进行监管,形成了分段管理、互为制约的管理机制。

——突出“对、创”活动。把“对标”、“创建”工作纳入常态化、规范化管理。在目标体系设计中,结合对标指标,找出重点指标、难点指标加以剖析,设计合理的目标体系,采用月度统计、跟踪、评比的方法,及时找出并处理制约“对标”目标完成的因素,确保了“对标”活动顺利进行。

——突出“三项工作”。按照国家局要求及时调整了组织机构和管理职责,清理修订了相关文件,形成了涵盖计划-预算-合同-验收-结算全过程的“三项工作”管理制度体系。

——突出绩效评价的管理。着力强化“以目标为导向、以绩效为驱动”的管理推动作用,不断研究和推行目标绩效联动的一体化管理模式,促进了管理质量、效率的持续提升。

截至目前,湖南中烟以“质量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为切入点,建立了由3756个各类标准组成的庞大标准体系,已覆盖至公司大多数的业务过程、管理过程、技术要求和工作岗位,湖南中烟的基础管理体系已基本构建完成,标准化体系已经逐步成为湖南中烟的基础管理平台。

加强管理与信息化的融合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也是湖南中烟这些年来重点探索和推进的一项主要工作。管理信息化一方面要实现信息顺畅,另一方面湖南中烟对主要业务流程实施了系统固化,如市场营销、工商协同、原料采购、物资采购、财务管理、人力资源、考评、生产制造、数据统计、网上办公、投资管理、预算控制等。这些系统的建立不仅加速了管理信息的共享与传递,而且提高了管理体系的执行率和执行力。

值得一提的是, 长沙、常德卷烟厂转型后,取消了法人资格,变为纯粹的生产单元,需要重起步、新定位、再出发。面对新的形势,长沙、常德等六个卷烟厂按照湖南中烟的发展要求,服从大局,服务于品牌战略,以生产为中心、质量为核心,以“对标”和“创建优秀卷烟工厂”为切入点,搞好生产、降低成本、确保质量、提高效率,全面推进企业管理进步。

在长沙卷烟厂卷包车间,每个机台操作工人手一张卡片,上面记载着条盒、小盒、滤嘴棒等各项原辅料的最新价格。规范生产,精心操作,不浪费一张烟盒纸、一支滤嘴棒,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在常德卷烟厂生产车间,悬挂的警示牌上写着:“忽视细节的代价——1.8秒钟就可以酿成一次一般质量事故,9秒钟能酿成一次严重质量事故”。常烟把“芙蓉王”质量文化和对质量的高要求融入生产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中。

……

“两眼向内,苦练内功”,从基础做起,从点滴做起,创新求精。六个卷烟厂的管理进步对促进湖南烟草工业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谋发展创品牌

做大规模提升价值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湖南烟草工业品牌发展最好、税利增长最快、工作成效最为明显的一年。”2012年年初的湖南烟草工业工作会议上,周昌贡对2011年的工作做出“三最”评价。

与“三最”相呼应的有这样一组数据——2011年,湖南中烟在行业独立卷烟工业企业中位居产销规模第二、销售收入第一、实现税利第一,上交国家税收位居全省工业企业第一;

2011年“白沙”品牌产销量突破300万箱,“芙蓉王”商业销售收入超过600亿元,分别迈上“532、461”品牌发展战略新台阶。

为什么湖南烟草工业呈现出“最好、最快、最明显”的局面?为什么湖南烟草工业始终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对此,湖南中烟的回答简单明了:“一心一意谋发展,专心致志创品牌”。

多年来,湖南烟草工业坚持以品牌建设为中心,围绕“规模、价值、结构”这条主线推进“卷烟上水平”。

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白沙”、“芙蓉王”拥有广泛的消费群体,形成了较为齐全的产品规格体系和技术保障体系,均已成为重点骨干品牌,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卷烟单品牌产销量第一和全国一类卷烟品牌规模领先。更为难得的是,“白沙”、“芙蓉王”在发展目标、市场基础、原料保障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相互支撑,相得益彰。

这些有利条件是湖南中烟做大做强的坚实基础,也是湘烟品牌做大规模、提升价值的动力所在。在“532”和“461”的行业发展大背景下,湖南中烟乘势而上,将“一心一意谋发展,专心致志创品牌”化为每一个具体的行动——

拉升结构是平稳增长、做大品牌的关键。湖南中烟着力打牢结构提升市场基础,按照“精确信息、精准投放、精细管理”的要求,有效实现了消费驱动订单、订单拉升结构;坚持结构优先的市场策略,在更大的范围谋划提升品牌结构的市场布局,实现了主导规格销量与商业批发收入双增长、品牌结构和市场结构双提升;深度挖掘品牌的科技含量、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形象。

技术创新是增创优势、增加品牌附加值的关键。如果没有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白沙”、“芙蓉王”品牌的持续增长和结构提升难以实现。因此,湖南中烟把技术创新的着力点和消费者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和扩大品类新优势;实施了科技重大专项,增创减害降焦技术领先优势,有效破解了保持风格与减害降焦的品牌发展难题。

烟叶原料始终是做强品牌、持续发展的基础。湖南中烟坚持用创新的思路、统筹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抓住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契机,主动参与、深度介入云、贵、川、湘等品牌导向型烟叶基地建设,优质烟叶保障能力大为增强。

2011年12月,姜成康局长在湖南中烟举办的“品牌发展与文化建设汇报会”上指出,“在新的形势面前,希望湖南中烟抓住时机、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实现‘白沙’、‘芙蓉王’品牌更好更快发展。”

“这是国家局党组的希望与嘱托,更是我们做大做强品牌续写辉煌的使命和责任。”志存高远的湖南中烟人正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力推进“白沙”、“芙蓉王”品牌发展再上新水平。

后记

明确目标 把握机遇 积极作为

张  红

发展的道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在行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新的历史起点上,湖南烟草工业统一思想,把握机遇、顺势而为,科学谋划企业发展战略,把改革作为推进“卷烟上水平”的强大动力,把整合作为理顺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把创新作为适应新形势、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十多年来,他们实施关停并转、跨省兼并、合并重组,15变4、4变2、2变1,逐步形成一个法人、六个工厂、三大中心的实体格局。

他们清理牌号,整合规格,优化结构,提升价值,由60多个品牌和100多种规格,逐步压缩到5个品牌33个规格,集中资源做大“芙蓉王”、“白沙”两大品牌,形成高中低3个层面、8个主导价位的梯次化发展。从而使企业迈上了规模成长之路、结构提升之路、“两个跨越”之路。

机遇不是等来的,而要靠明确的目标、积极的作为,要靠不懈的奋斗和持续的改革才能赢得。

发展的道路上,湖南中烟始终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强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使“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真正成为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着力解决发展动力、发展能力、发展质量的问题,以“一心一意谋发展,专心致志创品牌”的决心和毅力,促进企业改革的深化,实现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面向未来,湖南中烟充满期待,充满信心,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仅仅保持品牌固有的竞争优势,不仅难以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也难以赢得既有消费者的坚守。也就是说,面对日益激烈的品牌竞争,没有特色,必然趋同;没有提升,便是退步。总之,不进则退!

“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乘势而上,不断超越。”国家局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鼓舞和激励着湖南中烟广大干部职工,也为湖南烟草工业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举措迎接挑战。围绕“卷烟上水平”战略任务,湖南中烟提出了力争到2015年实现“白沙”产销量突破500万箱、“芙蓉王”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位居“532”、“461”第一方阵的品牌发展目标。

再踏征程的湖南中烟人,更加注重发展的内涵与质量,用“满腔热情、富有激情、充满智慧、奋力创新”的精神状态,用敢为人先、真抓实干的务实精神,继续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着力提高攻关克难能力,在关键技术研发应用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提高品牌经营能力,在提升品牌价值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提高资源积聚应用能力,在资源的有效利用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在“两个跨越”上取得新突破。

增创新优势,再上一层楼。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征途上,湖南烟草工业定会进一步增强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高标准的执行力,开创“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